研究背景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高血压患者将达到约16亿人。无论基线血压或既往心血管疾病诊断如何,只要将收缩压(BP)降低10mmHg,就能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发生风险降低20%。然而,将血压控制到目标值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虽然现已有多种治疗药物和药物组合可供选择,但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不耐受性、副作用以及患者不遵医嘱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临床需要不依赖于药物治疗和患者日常依从性的高血压辅助性治疗方案。
多项试验表明,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RDN)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持久的降压方法,可在有或无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降低患者的血压。Global SYMPLICITY Registry DEFINE是针对大规模高血压患者开展的评估射频RDN术后疗效的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降压药物种类和数量与高血压患者进行射频RDN后长期血压下降及心血管结局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纳入接受射频RDN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基线降压药物类别(即同一类别的2种降压药物计为1类)将患者分为两个主要组别,包括0 ~ 3种药物组和≥4种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36个月内血压变化和不良事件(心肌梗死、中风、因心力衰竭住院、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和包括上述所有事件的复合事件)发生率。
根据药物类别数量的不同,ESC/ESH指南推荐的不同药物类别组合,顽固性高血压的特定药物类别组合(不含醛固酮拮抗剂的药物≥3种与含醛固酮拮抗剂的药物≥3种,血压仍未控制),将患者分为亚组,比较各亚组间36个月内血压的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3月,共入组3332例患者。2872例患者有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类别的数量和类型的可用数据,其中,2746例患者同时具有与处方药物相关的连续血压数据。
基线特征
患者平均年龄为61±12岁,其中女性占42.2%。基线诊室收缩压为166.0±24.8mmHg,基线24小时收缩压为154.5±18.6mmHg。患者平均服用4.6±1.4种降压药物。18%的患者服用0~3种降压药物(0~3种降压药组),82%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4种(≥4种降压药组)。
两组患者基线诊室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无显著差异;0~3种降压药组患者的诊室心率和24小时心率明显高于≥4种降压药组患者(72.2±14.3 vs 69.7±12.9bpm,P=0.0011;71.2±11.5 vs 68.1±11.4bpm,P<0.0001);在≥4种降压药组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比例显著更高(85.2% vs 43.6%;P<0.0001)。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特征比较
降压药物种类对血压变化的影响
总体而言,36个月时,诊室和24小时收缩压较基线时分别降低-16.7±28.6和-9.1±20.2mm Hg (P<0.0001);诊室和24小时舒张压分别降低- 6.3±16.2和- 4.6±12.1mm Hg (P<0.0001)。
36个月时,0~3种降压药组和≥4种降压药组的诊室收缩压分别比基线时下降-19.0±28.3和-16.2±28.6mm Hg,24小时收缩压较基线分别下降-10.7±19.7和-8.9±20.5mm Hg,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图1)。两组的诊室舒张压和24小时舒张压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图1 两组收缩压的变化比较
降压药物类别数量的变化
总体而言,36个月时降压药类别的数量较基线时显著降低(4.6±1.4 to 4.3±1.5;P<0.0001);基线降压药物类别的数量与36个月时类别数量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为- 0.31;P<0.001)。每增加一种基线药物,在36个月时处方药物减少0.31。
36个月时,增加、不变和减少药物组的诊室收缩压分别比基线时显著下降-17.5、-17.2和-15.7 mmHg(均P<0.0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图2 A)。36个月时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类似。
36个月时,0~3种降压药组比基线时增加药物类别数量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4种降压药组(23.2% vs 10.6%;P<0.0001;图2 b)。≥4种降压药组减少药物数量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0~3种降压药组(20.9% vs 7.3%;P<0.0001;图2 B)。
图2 射频RDN后36个月诊室收缩压(SBP)和药物数量变化
不同类降压药物组合与血压变化
在所有5个类别中(分类情况见图3),诊室收缩压在36个月内显著下降(P<0.0001;图3)。
图3 每一类药物组合及诊室收缩压的变化
顽固性高血压队列和血压变化
在顽固性高血压队列中(服用≥3种降压药物血压仍不受控制),RDN后36个月内,诊室和24小时血压均较基线时有显著的进行性降低(P<0.0001;图4);54.2%的患者服用≥3种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或ARB、CCB和利尿剂。
36个月时,在基线时服用≥3种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醛固酮拮抗剂)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和24小时收缩压分别下降-15.3和-8.6mm Hg(图4);基线时未使用醛固酮拮抗剂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和24小时收缩压分别下降-16.8和-9.5 mmHg(图4)。12个月和24个月时,未使用醛固酮拮抗剂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降低更显著(P=0.013,P=0.006,图4A)。两组的24小时收缩压在任何随访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图4B)。
23.8%的在基线时使用醛固酮拮抗剂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射频RDN后36个月不再使用醛固酮拮抗剂。
图4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化
RDN后36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36个月时,在可追溯不良事件的1832例患者中,自发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4%,卒中发生率为4.6%,新发心力衰竭住院发生率为3.9%,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为2.9%,全因死亡发生率为5.7%,复合事件发生率为11.1%。在24个月和36个月,≥4种降压药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0~3种降压药组(P=0.023,P=0.009)。
研究局限性
GSR DEFINE是一个大型的全球真实世界观察研究,未设置对照组。这是一项基于常规临床实践的观察性登记,并非在所有随访时间点都收集到所有患者的可用数据。本研究也未进行客观依从性测试。未收集药物的总数量和剂量,因此无法分析药物负担,也无法辨别使用重复类别药物的患者比例。
研究结论
射频RDN可在36个月内安全、持续地降低血压,且其效果不受降压药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更多的患者在射频RDN后减少或不改变其降压药物的数量。另外,射频RDN对于使用复杂降压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包括醛固酮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总之,射频RD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降压治疗方法,其效果与降压用药方案无关。
原文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55804/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