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彰显时代理据
2023/7/24 16:41:41 阅读:33 发布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的战略地位。“教育强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为强国战略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六位一体”强国体系(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首要位置,充分彰显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连接处,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应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和责任。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自觉依循政治逻辑、政策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更广的辐射面、更优的超前布局和结构层次、更高的人民满意度,使高等教育从“最大体量”变为“最优质量”,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飞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国家意志: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便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并向同行,肩负着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响应中央关于高等教育“要很好地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配合工业建设的需要”的要求,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使我国逐渐摆脱了“高等教育弱国”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新时代,我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跨越,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领悟党和国家对强国崛起规律、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洞察,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事实证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只有与党和人民期待及国家和民族利益同向同行,才能取得累累硕果。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更要突出国家意志的导向作用,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坐标系中加以考量。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持续汇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要素合力,赓续大学生命生长与国家现代化交织共荣的精神血脉。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意志在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也要重视和尊重高校的自主性、多态性,赋予大学合理且充足的自主权,拥抱学术观点的包容开放和有灵魂的卓越,使高等教育在积极有为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立富有差异性和独创性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有机统合教育与政治的视角,全方位助力强国建设。
制度创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制度创新是保障。推动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是决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水平和落实成效的关键,更是以教育强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之基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政策框架。一方面,形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对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发展任务、建设目标等进行顶层设计,锚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前进方向,从战略层面擘画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蓝图。另一方面,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促使高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育人层面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此外,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着力推动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体系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与社会形成深度互嵌的共生共荣长效机制,为高等教育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效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
大学和学科制度的现代化创新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助推高等教育由内涵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由大众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转型、由传统的单向度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高等教育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精准把握历史发展大势,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大学更要自觉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方面的制度精神,明确办学理念,优化组织、学科、教育等管理制度,推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和优化,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魅力。
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有的价值遵循,更是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的目标导向。人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元素,对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人能否经由高等教育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成效的关键标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要满足规模巨大人口的受教育需求,更要注重提升育人质量,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着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人在流动的现代性中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跨越。高等教育作为现代人的孵化器,能够高质量培养具有现代生活态度、适应现代化生活、开创现代美好生活的一流人才。高等教育强国则意味着高等教育培养的人要具有上述“现代人”的个性特质,有着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无限空间。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有责任造就更多现代化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集体智慧,满足全体人民对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高校要厚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党的全面领导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到大学治理的全过程,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使广大人民在高等教育中收获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当前,社会进入了科技创新的密集活跃期,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的策源地,更应拥抱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同利益与价值追求,聚焦国计民生中的重要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掘和培养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和非共识性人才,推动我国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发。
路径选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诉求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发展和变革过程。经过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实践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要致力于实现高等教育各子系统与社会要素的有机衔接,突破单向度管理的纵向阻隔,贯通政府、高校、企业间的横向衔接,又要开辟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畅通渠道,形成多主体协同共建的组织生态;在数字化与多元化交织融合的格局下,知识生产变革驱动高等教育的多态性边界愈加宽泛,并逐渐蔓延和渗透至社会的多重领域,使之与城市网络、产业集群、知识经济等多重现代化因素交互共融;多主体共同订立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契约,积极拓展大学建设的创新形式和治理模式,加强大学与城市、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使高等教育在以创新要素为主要驱动力的后工业时代能获得更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仍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倡导学术思想与学术观点的创新和实践,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创新。
未来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引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实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多元主体,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唯其如此,才能在实践中提炼升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集体智慧,在正确的路径选择中树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展望2035年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美好未来,高等教育必须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机遇,在创新驱动的实践进程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