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

2023/7/24 16:18:02  阅读:30 发布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P29P30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治理研究》20231期,李潇潇摘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

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愈演愈烈,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现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只有世界各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面对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需求和共同期盼。“两山论”是绿色发展的具体表达,是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生动表述。“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要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绿色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走既有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又有物质丰富的‘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成为新趋向。世界各国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中绝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发展的老路,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更低的代价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复苏、绿色复苏、可持续复苏。

(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世界各国应当共同协商全球生态治理大计,共同制定全球生态治理规则,共同分享全球生态治理成果,努力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只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努力构建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打造主权国家、国际间政府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才能切实解决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生态问题。各国要坚持联合国在生态治理规则制定中的主渠道作用,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的目标和原则,坚持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借多边主义之名搞小圈子和集团政治之实,捍卫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全球生态治理成果。

(三)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环境风险以全球性的规模摆在每一位地球公民面前,其将产生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厘清不同民族国家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治理责任与发展能力的匹配原则贯彻各个环节,是实现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公正合理的必由之路。“共同责任”是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仅靠一个国家或是几个国家的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难题是不现实的,任何国家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共同事业上都责无旁贷。世界各国应当立足全球视野,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旗帜鲜明地反对在全球生态治理上的责任推诿,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区别责任”是关键和核心,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历史责任和应对能力不同,以此来界定各自对生态问题承担的差别责任,从而彰显生态公平与生态正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赛车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统一的标准是不公平的,因为“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态环境关乎人类文明兴衰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将建设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保护生态环境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人类在自然面前具有受动性,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必然受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制约,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法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唯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走向繁荣,这就要求人类打破阻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观念隔阂,正确认识二者之间交融一体、生命相连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生态治理的路径

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提升全球生态治理能力是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呼吁各国携手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超越地域、种族、民族、文化和制度等差异,重塑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重构生态利益观,实现利益共享;重建生态责任观,彰显责任担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实现生态正义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指向。

(一)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事关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将二者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可见,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转化、互相优化的关系。世界各国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时,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逐步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环保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实现“生态的工业化”到“工业的生态化”的重大转变。“任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都是错误的,只有珍惜自然、保护生态才会有前途和希望。”只有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的基础之上。

(二)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实现利益共享

在全球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资源的矛盾愈发凸显的情况下,“人类和经济发展指标不应该再完全或者主要反映物质增长和技术进步,而必须考虑到个人、社会和环境的福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霸权逻辑和“赢者通吃”的全球治理模式,主张生态治理要遵循生态平等和生态正义的基本价值原则,合理协调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在自然资源的分配与占有、保护与治理等诸方面的利益关系,聚焦共同利益,公平公正地分配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与义务。

(三)重建全球生态责任观,彰显责任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践行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促进和维护全球生态正义的最优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一方面强调国际社会在生态治理上的共同责任,因为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了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全人类应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强调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在生态治理上的差异责任,因为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历史责任和应对能力不同,因此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有所区别。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开展全球生态治理,区分不同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防止、杜绝“甩锅”和推诿扯皮,反对将气候问题政治化、把碳排放权当作遏制别国发展的工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面对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与子孙后代共享碧水蓝天、繁星闪耀的世界。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打造全球生态治理新格局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携手各国人民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