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Fe/Cu双原子催化剂用于硝酸电化学还原制氨

2023/7/21 10:34:42  阅读:41 发布者:

文献信息

Fe/Cu diatomic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16.6  

Pub Date : 2023-06-19

DOI: 10.1038/s41467-023-39366-9

Fe/Cu-HNG的结构表征

为了固定双原子并形成金属-金属二聚体,我们首先在石墨烯中设计了空穴,以产生大量的边缘位点,这些边缘位点被进一步硝化以结合Fe/Cu原子。用氧化石墨烯(GO)在硝酸(68%)中超声制备了多孔石墨烯。硝酸的强氧化能力会切断氧化石墨烯层的C-C键,生成环氧链(羧基和/或羟基)等缺陷。在后续的水热和退火处理过程中,上述官能团和缺陷被氮取代,形成HNG

HNG上分布着大量原子大小的亮点。通过放大图像,可以观察到大多数双原子对(如二聚体)EDX元素映射图清晰地显示了CNFeCu的均匀分布。图2f给出了金属-金属对长度的统计分布。平均键长为2.3±0.2 Å。图2g中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显示了Fe/Cu- hngFeCu元素的共存。

Fe/Cu-HNGN2吸附-解吸等温线证实了高介孔结构的存在。其表面积为858 m2 g1XRD显示只有两个宽峰,这归因于堆叠石墨烯层。Fe/Cu双原子结构在HNG上成功构建,没有观察到金属的聚集或纳米颗粒。

Fe/Cu- hngCu kXANES证实了CuCu2O(1+)CuO(2+)52之间具有氧化态。与Fe-HNG相比,Fe/Cu-HNGFe- k边向高能方向的轻微移动表明,HNG中的Fe/Cu二聚体由于Cu配体的作用而略微增加了Fe的氧化态。与Cu- hng相比,Fe/Cu- hng中的Fe原子将电子转移到Cu上,并略微还原Cu。这一趋势与XPS分析结果一致。存在金属-金属双原子构型。同样,图3fFe/Cu-HNGFe- hngFe/Fe- hng~1.48 Å处的主要峰也属于Fe- n配位。Fe/Cu-HNGFe/Fe- hng的第二峰分别位于2.152.03 Å,进一步证实了金属-金属双原子构型的存在。WTFT-EXAFS分析证实了Fe/Cu- hng中存在金属- n配位和金属-金属键。

NO3RR的电催化性能

与单原子、均质双原子催化剂以及Fe/Fe- hngCu/Cu- hng的机械混合物相比,杂原子双位点催化剂(Fe/Cu- hng)显著提高了电流密度。特别是Fe/Cu-HNGLSV曲线在−0.3 ~0.5 V / RHE附近呈现一个向下的驼峰,这可能是由于硝酸盐的质量输运受限还原所致。从图4b可以看出,NH3FE先随电压升高而升高,然后在高压下降低。Fe/Cu-HNG在−0.3 V的正电压下比Fe- hngCuHNG具有更高的NH3 Fe最大值(92.51%),表明双原子催化剂比SACs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图4cNH3的产率进一步证明了Fe/Cu-HNGFe- hngCu-HNG具有更强的活性和选择性。

连续电解24 hFe/Cu-HNG催化剂的FEsNH3产率分别保持在90%~2400 μg h - 1 cm1,表明其电化学稳定性。Fe/Cu-HNG (1 × 1 cm2)180min内几乎可以完全还原200mg L1 NO3-N,生成189.2 mg L1 NH3-N, NO3-NNH3-N的总和小于初始NO3−。N的不平衡意味着除NH3外还有副产物存在。

NO3RR机理的理论分析

NO3−首先被吸附并排出形成*NO3,由于NO3−的亲和力较差,使得排出困难,因此*NO3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被吸收,*NO3就会被氢化形成*NO3H,再被质子攻击释放出H2O,生成*NO2。氢化/脱水循环还原*NO2的顺序为:*NO2H*NO*NOH*NHOH*NH2OH*NH2*NH3。最后一步是催化剂上NH3的解吸。为了了解NO3RR的催化机理,我们首先分析了Fe/Cu-HNG的结构和成键,以及双原子位对反应路线的影响。根据EXAFS拟合结果构建Fe/CuHNG的几何模型(3k)。基于分子轨道(MO)理论对“y型”ML3配位的理解,我们在图5b中绘制了三维轨道的能级分裂及其与NO3的相互作用。图5c给出了计算得到的Fe/Cu-HNG d轨道的偏态密度(PDOS)。通过对这些三维轨道的积分,我们得到了每个d轨道的相对能级。它们的相对位置与图5b中的MO理论分析一致。

因此,Fe/ Cu-HNG的双原子位置适当地协调了初始放电和后续加氢/脱水步骤对降低能垒的冲突要求,从而显著提高了NO3RRNO3−到NH3的催化活性。

为了进一步阐明随后的脱氧/氢化反应,我们计算了吸附在Fe/CuFe/FeCu/Cu双原子位上的NO分子的晶体轨道汉密尔顿族(COHP)

综合COHP (ICOHP)可以作为N-O活化的定量指标。与游离NO分子相比,NO分子在Fe/FeCu/Cu位点上的活化程度不同。

NO分子在Fe/ Cu位点上的ICOHP相对较高(14.04 eV),表明由于异原子结构,N-O键明显减弱。活化的N-O键将促进随后的氢化。进行了Operando dem测量以验证计算结果。

这些实验和理论结果证实,Fe/Cu-HNG可以降低NO3 - RR的能垒,激活NO分子,从而提高NH3的收率和选择性。

结论

探讨电化学还原硝态氮制氨可以减少硝态氮的污染,同时实现低温低压合成氨。硝酸-氨反应的缓慢动力学需要高效的催化剂。在多孔氮掺杂石墨烯上合成了Fe/Cu双原子催化剂用于硝酸还原。Fe/Cu与两个氮原子和一个金属配位,类似于“y型”ML3结构。双金属位键合形成具有N2Fe-CuN2局域构型的金属-金属二聚体。由于对NO3有较强的吸附作用,Fe/Cu双原子催化剂增强了第一速率决定步骤,这一步骤用于限制NO3 -接近阴极,因为NO3 -与电极的亲和力较差。

Operando demDFT计算揭示了NO3−到NH3的反应途径和转化机理。与Fe/FeCu/Cu构型相比,Fe/Cu双原子位为大多数中间体提供了介质相互作用,降低了NO3−转化为NH3的总能垒。简而言之,Fe/Cu双位点协调了分子-催化剂相互作用的相反要求,实现了低能耗、高活性的氨合成。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0.3 V / RHE条件下具有~38.5 mA cm-2的高活性和92.51%FE还原NO3 -NH3的选择性。在−0.5 V条件下,NH3的产率达到1.08 mmol h1 mg1。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为硝酸盐减排和氨合成提供了另一种机会,并扩展了原子分散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及其应用。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