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死亡 | 张翠萍/付小兵/李海红发现分泌型自噬体通过抑制铁死亡加速糖尿病伤口愈合
2023/7/21 10:09:47 阅读:63 发布者:
铁死亡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一种潜在治疗策略。携带细胞质内容物的分泌型自噬体(SAPs)已被公认为是战胜疾病的新型纳米药物。
2023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张翠萍、付小兵及南方科技大学李海红共同通讯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utophagosomes Defeat Ferroptosis by Decreasing Generation and Increasing Discharge of Free Fe2+ in Skin Repair Cells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假设来源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SAPs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来恢复皮肤修复细胞的功能,以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体外观察到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中高糖(HG)引起的铁死亡,导致细胞功能受损。SAPs成功地抑制了HG-HDF的铁死亡,从而改善其增殖和迁移。
进一步研究表明,内质网(ER)应激导致游离的亚铁离子(Fe2+)生成减少及HG-HDF释放的外泌体释放游离Fe2+促使SAPs抑制铁死亡,且SAP促进HG-HUVEC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随后将SAP加载到明胶-甲基丙烯酰(GelMA)水凝胶中,制造功能性伤口敷料。结果表明,Gel-SAP通过恢复皮肤修复细胞的正常行为对糖尿病伤口发挥治疗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SAP的铁死亡相关疾病治疗策略。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500亿,预计204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55亿。糖尿病伤口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34%的患者深受其害,也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高葡萄糖(HG)环境是糖尿病伤口的常见触发因素,会损害皮肤修复细胞的功能并延迟伤口愈合。尽管最近对糖尿病伤口愈合受损的认识有所深入,但仍不清楚其病理和分子机制,现有方法的治疗效果也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细胞内游离亚铁离子(Fe2+)和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是一种内质网(ER)应激负向调控的抗氧化酶,可清除过量的脂质过氧化物,是铁死亡的关键上游调节因子。然而,在HG环境中,细胞内GPX4蛋白的含量和活性明显下调,导致活性氧(ROS)和Fe2+的过量积累,被认为是引发铁死亡的关键因素。铁蛋白重链1(FTH1)是一种铁储存蛋白,通过可逆地储存游离Fe2+来调节细胞内Fe2+浓度,并减少因氧自由基产生而引起的Fe2+毒性。
然而,先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在HG环境中,肾小管细胞(HK-1细胞)中FTH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最近的研究表明,在HG环境中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皮肤修复细胞,细胞功能降低且伴有过量的ROS产生,脂质过氧化产物和铁死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在伤口上直接应用铁螯合剂去铁胺或铁死亡抑制剂铁抑素-1能够促进伤口愈合。上述结果表明铁死亡与糖尿病伤口的发病机制有关,是糖尿病伤口的潜在治疗靶点。
SAP抑制高糖受损皮肤修复细胞铁死亡的潜在机制图自:Advanced Science
自噬是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的总称。自噬可以改变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氧化应激能力。分泌型自噬小体(SAP)由细胞分泌性自噬产生,属于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种能够将货物转移到靶细胞的新型细胞间通讯方式。在细胞饥饿等因素刺激下,能够诱导溶酶体丧失功能完整性来增强分泌自噬并减少降解自噬。近期关于SAP的研究集中于揭示其在癌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虽然已经揭示了SAP在某些疾病中的病理作用,但其治疗应用,尤其是在糖尿病伤口治疗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该研究假设SAP可以抑制HG诱导的皮肤修复细胞铁死亡,从而加速糖尿病伤口的愈合,并探讨了相关的分子机制。
SAP从经受“饥饿”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分离出来。经鉴定后,用SAP处理HG诱导的皮肤修复细胞,包括HDF和内皮细胞(该研究中以HUVECs代替)。结果表明,SAP在体外可以抑制铁死亡,恢复HG-HDF和HG-HUVEC等皮肤修复细胞的功能。
相关机制涉及减少内质网应激导致的游离Fe2+生成和通过释放外泌体产生的游离Fe2+。将SAP加载到明胶甲基丙烯酰基(GelMA)水凝胶中制备功能性伤口敷料,结果表明通过恢复皮肤修复细胞的正常行为,从GelMA释放的SAP对糖尿病伤口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研究是一次将SAP应用于治疗领域的成功尝试。
来源:iNature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0414
转自:“威斯腾生命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