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提到:将通过长周期、稳定支持青年科研人员,严格评审流程、整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等工作,不断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在谈到如何支持青年科研人才的问题时,窦贤康主任认为下一步基金委会将增量资源主要用于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更前瞻地支持一些年轻人从事基础研究,对一些特别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给予长周期支持。
而在谈到“杰青”项目的改革方向时,窦贤康主任特别提到:针对“杰青”,正在构思一项改革举措,就是在“杰青”基金项目结题后,择优遴选一部分极富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优秀人才给予第二个5年周期的滚动支持,资助结束后再选拔出其中最具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给予第三个5年周期的支持,通过选拔的“杰青”最高可获得15年的稳定支持。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瞭望》:当前科研形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
窦贤康:我国科研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了新的需求。
第一,青年科研人员数量的大幅增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需求量增加。近两年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很快。一是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进入高校,充实了科研人才队伍,促进了博士生培养数量增长;二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增强了海外留学博士生回国发展趋势。
第二,科研范式变革带来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动了科研范式变革,基础研究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方式需要及时调整,紧跟新兴科研方向,及时开辟新项目支持此类研究。
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通过一些专项资金对这些新兴领域专项跟进。下一步基金委将着力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聚集科研一线优秀科学家参与基金委的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人员深入实验室掌握科研一线变化;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学术前沿动态。
《瞭望》:怎样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窦贤康:科学研究走在技术革新的前面,各种技术的突破往往源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因此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卡脖子”问题,前瞻性布局科学研究,催动技术进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系统性布局上,协调高校院所、企业合理布局基础研究项目、人才等要素,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
第一,在基础研究方面,鼓励自由探索、突出原创,经营好基础研究基本盘。升级原创探索计划,完善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体系化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
第二,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夯实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制度基础。发挥强大专家咨询系统优势,瞄准未来科技前沿,提升重大科学问题凝练质量,部署前瞻性攻关任务。发挥支持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传统优势,推动构建交叉学科协作攻关平台,瞄准应用场景驱动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多方力量协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
第三,人才资助方面,在持续优化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基础上,探索开展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早期资助,对领军科技人才的高强度延续资助,助力优秀人才潜心研究快速成长,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大国际科研人才支持、引进力度,加快推进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有序稳妥开展国际科研资助部筹建工作。
增量资源主要用于
支持青年科研人才
《瞭望》:自然科学基金是如何处理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关系的?
窦贤康: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精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属于中央财政竞争性科研经费。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是辩证统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竞争择优原则,并在竞争择优中实现对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部分项目开放给科技界竞争获得,目的就是给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这是由基础研究的特性决定的,基础研究的突破点很难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量广面大的资助方式,以实现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全覆盖,并且通过科研成果产出发现比较有潜力的人才,后续再对其进行更高强度稳定支持。
作为国家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众多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获取资助的最稳定来源。具体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探索类项目经费占比保持在60%左右,稳定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探索。
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稳定支持优势科研力量开展攻关。在基金的长期资助下,我国科研人员在高铁、石墨烯纤维、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国产盾构机、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瞭望》:在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哪些举措?
窦贤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始终把青年人才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构建系统化的培养平台。经过多年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种类众多、功能丰富的资助体系。共有18种项目类型,形成了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在内的覆盖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的资助链条。这些项目相互衔接、依次递进,助力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成长。
二是加大针对青年人才的项目部署力度。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统筹资源配置,持续加大针对青年人才的项目部署力度。2022年与2018年相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分别增加4591项、230项、216项,增幅分别达到26%、58%、109%。
三是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持续推进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着力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目前在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实行包干制,取消预算编制,不再区分直接和间接费用,允许科研人员在规定范围内自主决定使用,赋予其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目前已惠及科研人员4.6万余名,涉及经费20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增量资源主要用于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更前瞻地支持一些年轻人从事基础研究,对一些特别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给予长周期支持。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将资助端口前移,设立对优秀本科生、博士生的资助项目。只要有好的科研想法、能够进行独立科研就可以申请。及早选拔富有创新潜力的优秀人才,为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瞭望》:“杰青”基金项目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如何激发高水平科研人员持续创新动力?
窦贤康:对于获得“杰青”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来说,在项目结题后一方面可以申请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等人才项目,沿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资助链条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申请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面向科学前沿和支撑国家需求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产出创新成果。
党中央提出要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针对“杰青”,我们正在构思一项改革举措,就是在“杰青”基金项目结题后,择优遴选一部分极富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优秀人才给予第二个5年周期的滚动支持,资助结束后再选拔出其中最具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给予第三个5年周期的支持,通过选拔的“杰青”最高可获得15年的稳定支持。
鼓励原创探索项目
《瞭望》:如何做好对原创探索项目的支持?
窦贤康:加强基础研究,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原创探索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共识,越是原创性科研就越容易出现非共识;二是失败率很高。据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利于支持原创思想的创新管理机制。例如我们深入推进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支持那些按照常规遴选机制难以获得资助的具有非共识、颠覆性、高风险等特征的原创项目。同时,持续完善和创新评审管理机制,做好资助项目跟踪管理和结题评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对后续有望获得突破性原创成果的项目进行延续资助。
目前通过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遴选机制脱颖而出的成果不断出现。2021年资助的有机微晶光腔中光自旋霍尔效应项目曾4次以其他项目类型提出申请,多数评审专家虽然认可其原创性和科学性,但对其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在常规评审机制下难以进入会议评审这一关键环节。在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评审中,相关科学部充分发挥项目主任的专业研判能力,推荐这一非共识项目进入会议评审,获得多数会议评审专家认可,最终获得资助。目前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化学学会志》等国际期刊。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类型项目的有益补充。三年来,部分获资助原创项目已初步取得原创成果并公开发表,其中8篇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
原文标题:【《瞭望》新闻周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发挥基金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9844.htm
来源:《瞭望》2023年第29期(有删减)
转自:“学术桥Acabridg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