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期P27—P28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题《论人类文明新形态》,摘自《江汉论坛》2023年2期,王志强摘
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内在特征,与资本主义文明存在着质的区别,与经典社会主义文明也有量的不同,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一是全体人民共享;二是人与自然共享;三是不同文明共享;四是不同国家共享。
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先进价值为引领,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进步价值理念,借鉴其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为旨归,努力实现人类的先进价值追求,在聚焦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观照自然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价值理念:一是和谐;二是富裕;三是公正;四是民主;五是自由。
当前人类文明面对的仍然是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主权外壳依然强硬的社会状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只能立足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建立以共享为基础的文明形态,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国家与国家和谐发展。一是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实现不同文明和平共济;四是实现不同国家和睦共赢。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架构可以表达为六个基本维度。一是物质文明;二是政治文明;三是精神文明;四是社会文明;五是生态文明;六是国际文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和重大经验时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广泛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诞生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的最新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推动不同文明和平交流互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超越,不仅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然和有效的道路,而且为与中国具有类似历史经历和现实国情、既希望实现现代化又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可能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必然的联系,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创造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经济发展方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共识、集体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要始终坚持将现代化建设置于国内力量的基点上,主要依靠国内资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拒斥发达国家过去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的现代化老路,不搞对外掠夺和扩张,在坚持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推动其他国家恪守和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影响国家治理、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水平,既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标志,又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架构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确立和高效运行,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不可能创造、更不可能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强调未来五年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方面全面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现状的深刻把握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深入洞见而对人类何去何从的科学回答。它契合了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现实,观照了不同文明长期并存、和平共处的实际,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构想和美好追求,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需要长期耕耘、久久为功的崇高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价值引领、理念先行,在全球层面积极推动官民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讨,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价值和实践路径,加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和宣传,培育筑牢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理念;要遵循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从国际社会的紧迫议题和低政治领域入手,如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等,推动构建具体领域的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全球治理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是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新形态诞生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是中华文明的最新发展阶段,也广泛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是人类文明最新发展成果的中国形态,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事实上,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力量源泉,不广泛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就难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今世界各种文明都是在经历长期的历史洪荒之后幸存下来的,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不同文明只有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才能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养分和动力,才能不断将文明发展推进到新阶段,从而实现文明永续发展。因此,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也要积极推动不同文明和平交流、互相借鉴。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