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取向

2023/7/13 14:38:16  阅读:47 发布者:

2022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文明互鉴中以“中国”作为理论场域,来阐释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新闻学学科知识体系既有一般知识体系所共有的特性,又包含着特定的具体内涵;既是源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体现。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阶段,中国新闻学迫切需要观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建立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面向,要能够面向中国新闻学的“元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面向以人为本的新闻实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业及其规律的观点与学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面向和根本立场。

建立自主的知识体系,重点在于“自主”,核心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新闻观点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国自主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坚持面向马克思主义,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出长期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取得的新闻成果和舆论胜利。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新闻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表明中国新闻事业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阐释新闻活动的当代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积极参与世界舆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给出中国方案。二是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中既要包含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方法、新闻应用等本学科知识类项,同时也要建立与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乃至理工学科的联系,还要能建构新闻学与我国不断发展前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整体关系,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理论之上,来源于新闻实践,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真正主体的思想。其作为观念的力量,作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发展进程,“重要的社会观念起源于对社会关系的解释,又重塑社会关系”。因此,当代中国新闻学只有面向马克思主义,才能形成真正自主的知识体系。

坚持中国新闻学的“元问题”

建构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首先应厘清我国新闻学核心的“元问题”,主要包含内外两个象限,内象限为概念供给,外象限为阐释能力。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逻辑思维的基础,可以反映认知演变的过程。概念史将基本概念划分为“经验空间”和“期待视域”两个范畴,“经验空间”联结过去,“期待视域”指向未来,“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因此,概念是置于特定时空脉络之中的经验发现和认识总结,具有特定的语境前提。中国新闻学的“元”概念,应当立足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从中国实践和发展需求中提炼出来,并能够反映实践、指导实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然而,审视当前新闻学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大量迁移自西方的新闻学概念充斥于我国新闻学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之中,这种强行套用造成了概念杂糅或者概念含混,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结出真理的果实。

新闻学“元问题”的外部象限,需要在不断变化的世界舆论场和新闻生态中,满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将新闻舆论工作定位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是“一般关系的实际的体现和鲜明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拓展中国当代知识体系的国际传播渠道,提高中国新闻学理论在国际传播中的阐释能力,是中国新闻学“元问题”在外部象限的根本任务。

“元问题”中的内外象限,既立足中国,也面向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处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中,特别要注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团结舆论共同体,同时敢于开展舆论斗争,强化阵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明确作出面对红色、黑色、灰色三个思想舆论领域的判断和对策,“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要求新闻学界建构自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炼中国理论;新闻业界加强主流媒体的传播效能,传播中国思想,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价值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实践

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始终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现实生存。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之以恒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逻辑之中。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根本立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目的。

面向以人为核心的新闻实践主要通过两个路径,一是要全面系统地反映党和人民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真实客观地呈现人民群众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二是要在媒介技术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建构以人为本、和谐健康的现代新闻知识体系。处于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与全社会共同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新闻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不再是单向度的传递,受众已经通过技术赋能参与到新闻活动系统之中,形成了双向度的传播模式。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认知结构的建立是以直觉、思维和经验为基础的,直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和理解,经验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不断积累。受众在新闻活动中往往体现出直觉的领悟和经验的感知,要构成具有人民群众参与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则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满足人民在信息时代对于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新期待、新要求。一个完整综合的新闻知识体系,除了要建立一个人民群众能看懂、理解的新闻认知结构,还应该是人民群众能够参与互动、掌握运用的知识体系,更要能够带来人民群众关于人类未来的创新思考。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转型都是以社会发展和文明变迁为前提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余年所坚持的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创新。中国新闻学作为中国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孕育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中。建构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厘清中国新闻学的“元问题”,始终面向以人为本的新闻实践,不断供给科学概念、提出鲜明理论、完善框架方法,在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道路上不断推进、不断发现、不断创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