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问答
大家好,本人90年,女,目前985院校文科类博一在读。我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跨专业,所以一直以来专业基础比较弱。硕士阶段,虽然比较幸运是院长带我,但是他太忙,基本没有什么指导,毕业论文也是自己弄出来的,平时完全也是靠着小聪明,专业书也没怎么看,毕业论文却拿了优秀。考博完全是试水,复习了三个晚上考上了,考博之前对导师了解不深,进来了才知道,导师已经退休,10年间没再发过文章。导师人很好,可是从来不过问我们的学习,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相比其他同学导师有项目,有实验,我什么也没有。博一上学期完全没有这种焦虑感,反而因为能有机会再在学校读书而十分珍惜和感激。博一下学期,已经有不少同学发表过文章,而且基本跟着导师做研究。而我却非常迷茫,我不知道该干嘛,每天行尸走肉一般,晚上焦虑的睡不着,我也想静下心看书,可是完全看不下去,不知道该看什么。前几天我们学校已经有两个博士跳楼了,其中一个还是我的学姐,真的很不可思议,也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从小我就非常敏感焦虑,现在越发厉害了。我也是有优点的,我思维比较敏捷,善于思考。缺点是专业底子薄弱,记忆力奇差。我现在真的很迷茫,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
@刘博士谈教育
之前有一种说法叫着“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相对于高考和硕士研究生来说,考博士是很容易,而一旦考上了研究生,就一定能毕业。目前这种说法已经被被证实过时,尤其是现在大多数985高校采取“申请-考核制”来招收博士生,现在考博士越来越难。
所以你能在转专业的基础上靠自己硕士毕业、再顺利考上博士,说明你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这方面你一定要有自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读博士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和辛苦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见到效果,由于博士一年级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所以博一下学期没有发文章也是完全正常的。你说的那些在博一下学期就发文章的可能是前期的积累,因为一篇文章从有想法到完成还需要一段时间,然后从投稿到被接收同样也需要时间。我对文科不太了解,对于理科来说,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所以能在博一下学期发文章的同学有可能是前期积累的结果。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你说博导长时间不在科研第一线,十年间都没有发过论文,对你们基本上没有任何指导,之前你们学校还有学生走极端跳楼,你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的正常反应,所以不要担心,关键是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个人建议有如下几条可行的道路,你自己可以参考。
第一条也是最直接的路就是申请换导师。按照你的说法,你的博导人很好,对你们没有任何要求,并且你的一个学姐在前几天还跳楼自杀,所以你跟你导师商量换博导的事情,他应该不会难为你。
你可以把你的实际情况跟他分析清楚,能够征得他的同意是最好的,有可能他还会帮你推荐潜在的博导;即便他不同意,也可以通过学校研究生院换导师,现在不少学校不需要原导师同意就能转导师的。不过你在跟他商量转导师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说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一定要考虑清楚,说了就要坚决转导师,不要听了导师的劝说就又不转了,那样会让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第二条路就是不换导师,靠自己的能力来做研究。你说你思维比较敏捷,也善于思考,这是读博士最为重要的因素,至于你说的专业底子薄,记忆力差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专业底子薄 的话,就多去听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和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记忆力差可以通过笔记等其他方式来辅助,都是可以克服的。
其实大部分博士研究主要还是靠自己,导师起到的作用就是提供平台和大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有项目的导师,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内容会集中到项目上,集中到项目上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处就是不用自己去找方向,按照导师制定的方向去做就行了,不好的地方就是做研究不自由,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现在你的导师不管你,正好可以发挥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广泛阅读最近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方向去研究,更有利于出成果。
虽然你的导师长时间不在第一线工作,但是他以前积累的那些做科研方面的经验还是有的,所以一定要主动向你导师请教,而不要等导师来给你安排工作,如你所说,他基本上不过问你们的学习。
另外,你所在的学院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也完全可以作为你咨询的对象,在他们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就你感兴趣的东西跟他们讨论和请教,以及科研的方法和思路,都是可以讨论的,千万不要一个人在那里闭门造车。
第三条路可能是最好的一条路,但有可能也是最难的一条路。现在国家有公派留学生计划,你可以申请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我个人就是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出国联合培养了一年,在国外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了研究方向,也掌握了比较好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得自己博士顺利毕业的。
你可以咨询一下你们学校研究生院老师,每年有一次机会可以申请公派留学生,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你们学校的研究生网站和国家的留学基金网站上看相关的要求,按照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向国外的大学申请。因为国家公派留学生不需要对方教授出钱,申请相对于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总之,遇到问题尽量多听别人的意见,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你能到网上来向大家咨询,也是很好的;但是仅仅在网上咨询显然是不够的,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你不知道跟你写答案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给出的意见是否中肯,就如你不知道我写的这些东西到底是自己的经验还是乱七八糟胡诌的一样,所以别人的意见只能供参考,尤其是网上的意见。
其实你最应该咨询的是你的导师,把你的疑虑跟他说清楚,向他咨询你以后的研究计划和到底走那一条路,大部分导师还是会替学生考虑的,尤其是他已经不能亲自指导研究生的时候。
最后,希望你能早日放下你心中的疑虑,尽早开始阅读文献和开展相关研究,有些时候当你开始去做事情的时候,你的疑虑有可能会就自己消失了,很多时候疑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自己在犹豫,真正开始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是没有时间来疑虑的。
想想博士期间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呢?现在各种网络资源这么方便,国内外的公开课这么多,图书馆资料下载也很方便,所以条件完全够,只是看你选择哪条路,什么时候开始去走。
@三随四冷七不流
博士导师在专业上对博士研究没有指导是很普遍的事,博士毕业主要还是靠自己钻研,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博士是完全靠导师拿到学位的,所以这个事要看开。另外,所谓的导师并不仅仅只是起一个指导的作用。个人认为,在博士生涯中,导师的作用除了“指导”,还有“引导”“领导”和“督导”:
一、引导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有时候导师虽然不能在具体研究方面给你指导,但在大方向上给你引导还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从选定研究方向到确定研究方案,这个过程导师的引导是很关键的,也许他没有具体的建议,或者说给的建议没有太多建设性,只是泛泛而谈,但是人家毕竟是过来人,毕竟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在大局观,在宏观方向上还是能够把得住的,他可以引导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避免你在错误的路上徘徊不前。再就是,很多博士做的课题都是探索性的,创新性很强的,有的甚至是导师都没有接触过的,这个时候导师也给不出具体的指导,只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引导你,至于结果怎么样,要你自己去研究。
二、领导
有些导师不能指导学生的博士研究,是因为他确实指导不了,这是导师能力的问题,但不代表就不能提供帮助。现在很多的导师其实自己是不搞科研的,他只要负责去拉项目,找课题,做的类似于公关之类的工作,或者有的导师直接就是行政领导,根本没精力搞科研,这个时候还怎么指导你啊?这个时候他只是你的领导,领导拉到项目,领导给你交代任务,领导给你提供资金,领导给你实验平台,领导负责整个项目组的管理,你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怎么完成,用什么方法,那是你自己的事,领导不过问,因为他可能没那么懂。这个时候导师的作用就是给你提供博士研究的条件,有了一个好的领导,虽然学术上帮不上具体的忙,但是经费充足,想做什么实验就做什么实验,想买什么设备就买什么设备,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创新去试错,那对博士课题的研究帮助大了去了。别小看了这个,没有领导的项目和条件,想搞好一个博士课题研究那是非常难的,不信去问问那些在没有科研项目或者很少项目,也就是很穷的课题组做博士的人有多痛苦就知道了。再就是一个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对自己顺利毕业也很重要,导师作为一个领导,拉来了项目,有了充足的经费,把任务分配好,人员调配好,把整个团队搞得风风火火,和谐向上,然后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开开心心,干劲十足,每个人都会受益,这对你的博士研究的帮助估计不比导师的具体指导小。
三、督导
除了在研究方向上给你引导,在研究条件上给你领导帮助外,导师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督导,也就是督促你不断向前,督促你不断出成果。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学期每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总结,报告,交流,逼得你重要不听的读文章,写报告,做PPT,写论文,汇报一段时间的成果,一旦进展不好,又是批评又是鼓励,由不得你不往前走。年轻人嘛,都贪玩,容易放松放纵自己,没有导师这样那样的督导和压迫,时间很容易就荒废过去了。所以一个好的导师,可能不一定会有那么多的指导,但一定要会督导,这是他的责任,也是博士们不断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要正确地认识到导师的作用,他不仅仅只是要具体指导你,还需要引导你,领导你和督导你,驱动你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毕业。
@常四荒学经济
现在国内的在读博士生,有相当部分人没有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这是个现实,所以导师不指导你,使得你现在不知道该学什么,研究什么方向,比较迷茫,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尽管说读博士,非常看重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做研究的能力,但是考虑到当下的现实情况,你这种情况并不可耻,仅凭自己就能在学术上发展得很好的学生,毕竟只是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一部分。
不过,你目前的这种状况,肯定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否则你会变得更加焦虑,再者,也可能会影响学业进度。你的导师已经退休,也早已脱离学术研究,按理说,应该不能再招收博士生了。可是已经入学了,就要想办法克服。读博士当然需要学习上的自觉能力,和探索能力,以及做研究的能力,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几乎所有的在读博士生,都需要导师的指导,否则大学里也就不会有导师制了。假如完全靠自己探索,你会面临非常高的不确定性,即使你想到一个研究的话题,找到一个切入点,它到底有没有学术价值,是否可行,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有时候,如果研究的领域出现方向性错误,而你却一直很努力地坚持,最后发现自己做的东西并没什么意思,时间也耽误了,这种情况将会非常糟糕。所以说,我们一定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我们确立一个研究方向,以使我们在做研究时少走弯路。
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导师没有任何指导,也起不到任何督促、引导的作用。可以说,这种情况,导师已经失去他存在的意义了。你一定要找个老师来指导你,否则后面会非常麻烦。具体地说,我有以下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名义上跟着现在的导师,而实际由别的老师指导你
你需要主动去找其他学术能力较强,并且愿意带你的老师。可以和现在的导师商量,告诉他自己现在面临的困境,询问导师,可不可以跟着其他老师做课题。正如你说的,导师人非常好,我想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导师自己缺乏能力指导,学生的合理要求应该也不会拒绝。只要导师同意,你就可以放心地跟着中意的其他导师做研究了。前提是,先提前打听好有意向的老师,并且这位老师对你也比较认可,之后再征询导师的同意。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解决方法。
换一个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并且愿意指导你的导师
前面说的第一种方法可行的话,是最好的。假如你现在的导师不同意你这样做,觉得这种行为不尊重他,难以接受,那么你只能选择换一个导师了。一个已经退休,多年不做研究,从不过问学生学习情况的老师,是不配继续指导学生的。如果他再不同意你跟着别的老师,实际上将你束缚在他身边了,他非旦不能在学业上指导你,反而成了你的羁绊。作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就只能选择换导师了。当然,换导师也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先找好下家;二是注意用合理的方式向导师说明情况,切忌激怒老师。一般来说,换导师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选择,但是在你目前的情况下,它可以让你尽早止损。
适当地去参加学术会议,接触其他学校的相关老师
对于读博士来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做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参加学术会议。思想往往在交流中才能被激发,对于文科专业来说,尤其如此。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习没有头绪,不知道从何下手,也没有明确的研究想法。那么,参加本领域的学术会议,看看别人都在研究什么,可以给你提供灵感,让你处于混沌、迷茫状态的大脑接收一些外界的信息而被激活。再一个,在会议期间,遇到比较感兴趣的老师,最好能主动地和老师交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请教。如果有可能,尝试和会议中认识的老师保持长期的邮件联系,或许他(她)就是你命中的贵人呢。不过,学术会议的通行规则都是“以文与会”,就是说,要提交相关的学术论文,审核通过之后才有资格。你可以用自己硕士期间写的论文投稿,或者,也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会,都是可以的。至于花费,尽量看学院或导师给不给报销,实在不行,自费参加也是值得的。有时候,我们必须付出一点代价,亲自经历过,才会有所收获。
我能想到的,大体就是以上三条。题主现在应该非常迷茫,但是也请尽量放松心态,不必过于焦虑。根据题目中的叙述,你硕士的时候,导师也由于太忙而没有时间指导,你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还被评为优秀论文,而且只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就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这些事实说明,你的专业基础,自学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其实相当不错,只不过现在的心态不是那么积极,现实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有些迷茫而已。我上面给出的三个办法,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也祝愿你的博士生涯尽快迎来转机,走向正轨。
现实的困难不会把我们逼到绝路上,一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二是因为我们会积极地反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趋利避害,三是因为我们有希望,生活再艰难都能坚持住。
@罗思扬
读博是一场修行。
求取真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路上,妖魔鬼怪层出不穷,博士路上打怪升级,总之是要掉层皮的。
给出一个学术公式:优秀博士 = 个人能力 X 研究领域 X 导师
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好的研究课题映衬,没有好的导师指路,读博只能平淡无奇泯然众人。
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从而开启学术征程,走上人生巅峰,整个过程就像收集龙珠召唤神龙,缺了哪一个环节,都将困难重重。
在读博通关的道路上,你究竟是人民币玩家,还是普通玩家,很多时候,从你选导师的时候,就决定了。
雷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对于读博来说,什么是战略?
选导师,选研究领域,就是最大的战略!
这两方面,都是那个1,而个人的努力,是1后面的0。没有选好这两个方面,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
读博选导师,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如果导师与研究方向没有选好,说句实话,天花板就可以预见,学术之路基本就堵死了。
不过,也不用灰心,虽然在学术上难有大成,但拿博士学位还是可以办到的。
读博既然是修行,考验的就不只是科研能力,更是心态、是信念、是毅力,关键时刻抗不扛得住。
题主运气不算太好,导师提供的指导有限,如果是能改变的,当然尽力去改变。如果不能改变,那就要自食其力。
这里想特别建议题主,一定要先调整好心态!你一定要相信,没有导师的帮助,你通过自己的能力,是绝对可以做出一些科研成绩,达到博士毕业标准的!
当然,心态也摆正放好,目标就是达到毕业要求。不骄不躁,目标明确,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奶吃的孩子长得快长得舒服,没奶吃的孩子长得慢长得艰难,但真正能磨炼了你的意志和独立科研的能力。
既然没有别的选择,与其焦虑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破釜沉舟,放开手脚按自己的思路去做。前面可能会屡屡碰壁,但做着做着总是能找到一些感觉的。
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专注于做事,哪怕这件事离大目标——博士毕业,很远。
但大目标的达成,就是在平凡的每一天,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累积出来的。
能从坑里爬出来的人,一定比别人活得更加精彩。
@吴新坚文化学者
首先,与导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勇气,查明为什么导师没有时间指导自己?导师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自己的导师大忙,或者对你本人不是很了解,获得该导师的同意后,可以向所在学校(学院)书面申请更换自己专业导师。
刚读博一,怎么知道到导师对自己学术研究没有实际指导的作用?这样判断是否为时过早吗?是导师的授课方式有问题?还是自己操之过急的要发表论文的原因,还是导师的学术水平?
再说,能在双一流大学带博士研究生的导师,老师的学术水平及成就、治学方法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有一些(40后或者50后)的文科老教授,都有自己的古怪的教学方式,或者与众不同的带博士生的方式。如果90后的青年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或者无法沟通,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导师,或者申请调整自己研究方向和博士专业。如果两者行不通的话,或者干脆申请休学,去工作一两年后再回读博士,总比“混日子”心态去等毕业好,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比博士学位的荣誉,我认为生命更重要,调整好心态和心理,平衡读博与快乐生活两者兼得。
国内双一流大学文科博土毕业难吗?
工学博士、理学博士、艺术博士、心理学博士,法律博士、医学博士,伦理学博土、生态学博士等自科学博士要顺利毕业,实验项目大量数据、和需要在核心期刊一区、二区发表3篇文章以上,而文科博士学位论文还是有优势的,过学校+导师两关,北大在读理学博士生陈更,不仅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并已出版诗歌研究专著(已具备文科博士水平吧),激动人心的消息,应该给国内文史哲在读博士生更多的惊喜和信心吧。
目前国内985.211双一流大学对文科博士生发表论文数量及质量、期刊有严格学术标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天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等有硬性规定的)
文科博土生如果缺少导师的厚爱下?学校又不能更换导师,如何顺利毕业并按期完成学业有成获得学位呢?
一、有目标有计划完成高品质论文写作
首先:一个在读博一的文科博士生,必须培养创新能力,明确研究方向和论文主题。对自身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及时纠正偏科,知识面较窄,或者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改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与理工类、海外的博士、老师、师兄师姐多交流,扩大知识面,有条件的话,去国外名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使本人研究课题更具体国际性、前瞻性、社会性、现化性、人文性、科学性等等。
二、“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文史哲研究领域必突破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拓展突破文史哲研究的思维广度、宽度、深度,让文哲史更具交流性、文化性、人文性、国际性。通俗说课程设计“顶天立地”,研究方向必须站在世界、国家层面的高度,又与国家文化规划战略规保持一致,又接地气,人气和差异性。
让古老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古老历史活起来,让古老哲学活起来,“故宫亮灯”“民族文化复兴”转型中,让文史哲博士毕业生,更有发挥作用的、实现自己理想的大空间,大平台。“诗和远方,文化+旅游部合并了,与时俱进,文哲史博士你们的核心竞争力,解决思想,大胆创新,发挥文科生独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创新力。才能有系列创意创新的观点,有新的方法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北大胡适教授名言)应该是读文史哲博士生的座佑铭。
三、多听高端、国际的文化艺术的讲座
现在很多大学研究生院有明文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听学术论文讲座算学分,在上完导师的科目外,多听文史哲的学术讲座,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文化交流。
四、多发表、翻译国外小篇幅小论文、文章
多发表或者翻译小篇幅文章,写作好论文,需要千里马的非凡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好文章、在日积月累的完成,两年后编成10一20万字的书来出版、亦可为毕业论文做知识储备。
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A类文章的确不容易,但是博士生的必修课。
转自:“学术成长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