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刘九庵:书画鉴定中的6种作伪方法

2023/7/10 14:06:22  阅读:50 发布者:

书画辨伪,说难则难,说易则易。在刘九庵看来,主要有三个关键:一是要对历来作伪的方法了若指掌;二是要大量阅览、揣摩传世作品,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掌握鉴定要素;三是要努力进行专题的书画鉴定研究,以突破一点,解决一片,深化、提高书画鉴定水平,解决前人未提出或未解决的问题。

以下选摘《刘九庵讲书画鉴定》中对六种书画作伪方法的介绍,帮助大家建立书画辨伪的基本意识。

谈中国书画鉴定

/刘九庵

古代书画作伪,追溯其源,可以从古代传播手段、保存条件不发达寻见端倪。历代著名的书画作品,大多有临摹本传下来,其最初不过是为了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得到,或者因年代久远,为保存其面貌。例如,唐代摹王羲之作品,当时没有照相、制版技术,想看也看不到,只有摹下来,搞几个副本。有了这些临摹本,就出现了鉴别的问题,孰是原本,孰是临摹本。对书画名家和名作,有人爱好、索求,就有了价值。随之又出现了“代笔”“改”“造”等现象。无名者代有名人的笔(包括师生、父子相代),小名头改大名头,甚至生搬硬造,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作伪了。所以说,书画鉴别的历史,是与书画作伪的历史相应发展的。

六种作伪方法

历来书画作伪的方法很多,溯其源流基本可归纳为六种,即:摹、临、仿、代、改、造。这里所指的六种方法,主要是早期的做法,不包括现代博物馆的复制,概念亦稍有不同,下面将逐一述及。

.

所谓“摹”,就是对原作真迹的摹写,又称“影拓”“移画”或“响拓”。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就有“以纸加碑上,贴于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划,填以浓墨,谓之响拓”的记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他的《论画》里就有“模(同‘摹’)写要法”一则,比较扼要地论述了摹画的方法。南朝齐谢赫著《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上的“六法论”,其中也有“传移模写”,是他对临摹的进一步总结。

摹书画,即以素纸或绢覆于书画原件上,利用纸、绢的透明度,借助于光亮依样描绘。或者仅勾描轮廓,然后填墨,也称双勾廓填,这种方法多用于描摹书法。摹最初的目的是学习和保存古代的艺术精品,与作伪无关。

古代名画的描摹,从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来看,最早的要算顾恺之。据米芾《画史》记载,他收藏晋代第一幅画就是顾恺之《维摩天女飞仙图》。并记他当时在颍州公库里,看到唐代诗人杜牧摹顾恺之《维摩百补图》,称赞杜摹之本“光彩照人”。惜此摹本已不可见,仅存记载而已。北宋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并在图的右上方篆书“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的款识。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中的摹写,似更早于绘画。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中指出:“尚书宣示帖,钟(繇)书真迹本,在王丞相导家,导过江时藏衣带中以遗逸少(王羲之),逸少以遗王修,修死,其母以修平日所宝,并入棺,真迹遂绝,此本右军所临也。”此帖刻于《淳化阁帖》中,定为魏钟繇书,黄氏鉴定为王羲之所临本。

唐太宗李世民获得王羲之的《兰亭序》后,即命当时的供奉拓书人冯承素、韩道政、赵模、诸葛贞四人,各拓数本。目前传世的几件摹本中,就以传为冯承素细笔勾摹本最忠实于原作底本。唐人摹王氏一门法帖,亦称《万岁通天帖》,内有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等。此帖勾摹之精,岳氏称为:“态备众妙,摹逼天真,亦非他帖可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人摹《王氏一门法帖》(《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代太宗(赵光义)、徽宗(赵佶)更出御府所藏法书真迹,摹拓刻版于禁中,成《淳化阁帖》《大观太清楼帖》等,都是大规模的摹制拓版了。

以上临摹作品,或于摹本上书摹者姓名故事,或摹后原本归之藏者,都是为留副本鉴赏。然而,还有些摹品可称为“暗摹”或“偷摹”,就包含作伪牟利的成分了。

东晋时书家张翼,擅长仿作王羲之的书体。南朝梁虞龢《论书表》载:“王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儿几欲乱真’。”似已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了。南朝齐王僧虔说:“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惠式道人作右军书货。”这样看来,右军在世时,已有人仿效他的笔迹出售去牟利了。

.

临,就是在熟读原作面貌的基础上,临写作品。一般有对临、背临和临摹等方法。

对临即对照原作,边看边临。典型的例子如东晋王献之《中秋帖》卷,据多方面的考证,这其实是北宋米芾所临,乃节临王献之的《十二月割帖》。其书法自然流畅,笔法丰劲,有很多米氏书法的特点。

东晋 王献之《中秋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而背临的作品,是临者凭着对所临对象的记忆,根据被临书画家的风格而临。这种背临的作品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失去原作之形,但较对临的作品笔墨更加灵活自然,有些作品还融入了临作者本人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例如明沈周的《临富春山居图》卷,就是背临元黄公望的作品,当然这不是作伪,而是画家艺术的再创作。

沈周《临富春山居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临画者为了避免失去原作之形,先摹原作物象之轮廓,再临作品的内容和细部,因此,临往往与摹紧密相连,或被称为临摹。临摹的作品无论与对临或是背临的作品比较,从形到神都更加接近原作,甚至乱真,加大了鉴别的难度。

. 仿

“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书画家的习作,即学习某书画家的书画风格和技巧,以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而这样的习作,有时也会被作伪者所利用。另一种则是作伪者的一种作伪手段。仿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最初的仿作据文献记载,唐人李怀琳仿前人法书作品,都是落别人款的,或唐人,或唐以前名人款子。但是李怀琳的仿作不论是落什么人的款,其字体完全就是他个人的面貌,而不是仿谁的字就像谁的字。偶尔像一些,也仅仅是有些意思而已,其实只是借别人的名写自己的字。这是最早期仿品的特点。

宋元时期,有些富藏名人书画作品真迹的鉴赏大家,仿某人笔意、书法特点创作了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与原作并不一定像,但其书法、笔法又确为该原作者之特有,而这些作品一般都落被仿者的款,不落仿者的款。这种仿作,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前人、学习传统的做法。例如宋高宗赵构即曾仿过多人的作品,目前存世虽很少,但仍可确认其为仿作。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卷赵构仿李邕(李北海)的法书作品,书后即落李邕的款,而今确认是赵构所仿。

(传)唐 李邕《奂上人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中期以后,在作品中题写仿某某的开始渐多,以至发展到每作必写仿某大家或名家,一般都是落自己的名款。这其中又有不同的情况。如沈周作品常题有仿董、巨等字样,他确实收藏有董、巨等人作品,能时常欣赏,以至模仿其画法笔意。而一些小名,甚至无名的作者,在作品中也常写“仿某某”。其实,他并未见到过这些大家原作真迹,只是用这种方式以证明自己看到的真迹多、收藏富,借此提高自己的声誉和身价,以求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

“代笔”,简单地说,就是请别人代替自己书写或作画,而落自己的名款或加钤自己的印章。代笔有两种,一种只代一部分,犹如合作,就是书画家本人作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代笔人完成,而落款是书画家本人的。另一种是作品全由代笔人来作,仅落款是由被代书画家来写。

代笔,被代与代者之间多是父子、师生关系,如苏轼、米芾父子,金农与罗聘等。代笔之原因一般多是因本人名气大,慕名而来求作品者众,但本人书画中有不擅长的题材或内容,只有请别人代书代画,也有因年龄、身体情况不便书写作画或为应酬而作的。代笔是古代书画作品的一种现象,严格地说,其与作伪书画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代笔书画毕竟不是署款作者的亲笔之作,因此,有必要将它们从真迹中甄别出来。

代笔最多的要算是明人董其昌,因董其昌不擅长画舟桥、人物、建筑题材的作品,常请人来代笔作画。启功先生有《董其昌代笔人考》,发现共有七人为董其昌代笔。其中代笔最多,得到董其昌认可,且现存有实物证据的就是沈士充(子居)。只有沈士充代笔的画,董其昌是要亲自落款的,其他人的代笔,董其昌较少落款。

赵佶《听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属于“代笔”,但又与“代笔”有联系的现象,即存世一部分被习惯称为“御笔”“御书”“御画”的作品。如一部分被定作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中大多是当时御书院人所作,而后人误以为是宋徽宗赵佶。如《听琴图》,我们已知不是宋徽宗亲笔,只有那几个字是宋徽宗所书。当时画院有那么多画家,这其中有画得真好的,宋徽宗题几个字,后人看到宋徽宗的题字,又签了一个押,就当成徽宗了。

.

“改”即指改动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整个面貌。如果说摹、临、仿几种方法还包含一部分学习、借鉴因素的话,那么,改和造则完全是为了作伪欺人了。改,一般指在真迹书画上做手脚,将其改为另一幅作品。

改在赝品书画中既很常见,也很复杂,改的方法和手段也花样繁多。诸如挖、割、擦、洗、刮、添、补等,有时还有几种方法同时并用。通过各种手段将冷名头或小名头作者的书画,改为古代名家或同时代大名家的作品;或将无款书画添加前代或同时代大名家的名款;也有的画本真迹,却在作品上添加假的名人题跋;还有将真迹一分为二拆开分别与伪作拼凑,变成两幅或者多幅真假参半的作品;也有干脆拆而不凑,一分为二者。改的时间的延续性也很长,几乎从宋代至今,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作伪。

.

“造”,就是伪造。其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本的造,所谓“本”,多是伪造者熟悉被造书画家的特点、风格,而利用被造者的名气,采用其书法、画法特点造假,以出售牟利。这种造也可称为“熟造”。另一种是“冒造”,即根本未见过这个人的作品而生搬硬造。此种造法盛行于明清两代,并往往形成地域性造假。

“熟造”,一般造假者多是距被造者时间不远,甚至看过其作书作画。例如,文葆光为文徵明五世孙,常造文徵明的假。伪作黄慎作品者多是其福建同乡及学生,其学生巫进,造假黄慎水平最高且最像,多画花卉、山水,曾以假黄慎而得名。

何吾驺《松石图》轴(湖南造)

南京博物院藏

“冒造”则完全是凭空臆造,多出于各地的书画“作坊”,主要有苏州造、湖南造、河南造、扬州造、广东造、江西造、北京造(即“后门造”)等。

  朗世宁《山水人马图》轴 (后门造)

除以上这些各地的“冒造”以外,出现时间最晚、伪造最为逼真,又最不易识别的还有一种“上海造”。上海造不同于以上各地冒造,其造假是有所本的,专门做有著录的假画,水平很高。假造品与真迹完全一样,装潢一丝不差,收藏章的位置都相同,有时甚至将真迹外面的签条揭下来裱在造假的画上,所以很不容易识别。其造假的工序,也类似现代博物馆复制,有人摹画、有人写字、有人刻印,分工合作,搞出伪品。元代盛懋《秋江待渡图》轴,纸本墨色画即有两件,其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上海造伪品卖往国外。

盛懋《秋江待渡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造是书画作伪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其数量最为巨大,造假水平高低不等。不论是“熟造”或是“冒造”,一般说比较容易看出破绽,即使是像“上海造”这种犹如现代复制方法的造假,只要我们积累经验,掌握其规律,亦是可以识破其奸的。

以上内容节选自《刘九庵讲书画鉴定》(有删改)

来源:上海书画出版社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