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Cell Discovery:王鹏飞/张文宏等团队详细评估新冠疫苗接种和中国主要几波突破性感染血清对奥密克戎最新突变毒株的有效性

2023/7/10 9:22:52  阅读:88 发布者: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第二波新冠感染浪潮,奥密克戎最新变异株 XBB 及其衍生毒株已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那么疫苗接种和中国前几波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对奥密克戎最新毒株 BQCH XBB 等变异株的有效性有多少呢?

2023 6 27 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联合包括华山医院张文宏、南京中医院张彦亮,以及北京佑安医院代丽丽等在内的多个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杂志 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题为 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BQ.1.1, CH.1.1, and XBB.1.5 by Breakthrough Infection Sera from Previous and Recent Waves in China 的论文,详细评估了新冠疫苗接种和中国主要几波突破性感染血清对奥密克戎包括 BQ.1.1CH.1.1 XBB.1.5 在内的最新突变毒株的有效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全面比较了加强针接种个体、Delta 突破感染个体、BA.2 突破感染个体以及今年初我国防控放开后主要流行病毒株 BA.5 BF.7 突破性感染的个体血清样本对不同 Omicron 变异株尤其是新近流行株 BQ.1.1CH.1.1  和  XBB.1.5 的中和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疫苗加强针对 BA.2  和  BA.4/5 的中和滴度相较于野生型显著降低。BA.2 的衍生变异株 BA.2.75.2BA.2.75.6BN.1CA.3.1CH.1.1XBB.1 XBB.1.5 的中和滴度进一步降低,其中尤以 CA.3.1CH.1.1 和  XBB.1.5 最为显著,其降低倍数超过了 40 倍。对于 BA.5 的衍生变异株来说,BQ.1 BQ.1.1 的逃逸最强,相较野生型降低约 30 倍。

对于疫苗接种后的 Delta 突破感染的血清,也观察到了与加强疫苗接种组类似的结果,Omicron 变异株如 BN.1CH.1.1XBB.1XBB.1.5BQ.1 BQ.1.1 显示出很强的血清中和逃逸能力。而对于疫苗接种后 BA.2 突破感染的个体,其对 Omicron 变异株的中和滴度降低程度低于疫苗接种组和 Delta 突破感染组。

研究人员进一步评估了 BA.5 BF.7 突破性感染的个体血清样本对这些毒株的中和能力。结果发现,BA.5/BF.7 突破血清对 BA.5 BF.7 变异株的中和滴度较高,均在 1000 以上;虽然  BQ.1.1CH.1.1 XBB.1.5 等新毒株表现出较强的逃逸能力,但是 BA.5/BF.7 突破血清对它们中和滴度仍能有 200-300,显示出一定的中和能力,提示我们基于新出现的变体开发新型疫苗或许可以更好地控制即将出现的病毒变异株。

但是,这些 BA.5/BF.7 突破血清均是感染后一个月内的样本,其时抗体水平较高,从之前的研究,我们也知道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低,这些接种疫苗后被 BA.5 BF.7 突破感染的个体血清对奥密克戎 BQ.1.1CH.1.1 XBB.1.5 中和能力能维持多久还需更多的长程研究。

复旦大学王勋、姜帅、李项南、张诗璇、李明慧,南京市中医院蒋淑君,华山医院艾静文、林可,北京佑安医院吕诗韵等参与研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 PI 王鹏飞、南京市中医院张彦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胡子欣、北京佑安医院代丽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继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

转自:“丁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