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程序设计类一流课程“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探索与实践

2023/7/4 17:00:35  阅读:47 发布者:

0   引 言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

随着 2020 年一批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的公布,如何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1+1>2”的协同效应,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落实一流课程的“两性一度”内涵,成为一流课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在“新工科”建设的改革举措背景下,如何理解并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防止课程思政“两张皮”“贴标签”,扩大“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是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效应模型

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科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程序设计基础是理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校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将课程目标分为 3 类:素质与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素质与思政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知识目标涉及课程具体知识点;能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思维的编程能力。三类目标对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模型如图 1 所示。

2   程序设计课程“六大思政元素”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核心课程,是开启计算机领域大门的第一扇窗户。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将经过一次蜕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大学学习态度和方法、计算机专业领域知识的兴趣、自身未来发展规划的“大学三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可从计算机文化、学科前沿、科技强国、自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工匠精神 6 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表 1 为部分“六大思政元素”挖掘内容。

通过不断关注国际国内行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对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学生不断注入涉及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国情民意的事件;设计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坚定行业内遵守工程伦理、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从而使学生具备“七大综合素质”,包括主动参与学习和训练、主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整合知识和能力、主动探索课外深度知识,积极锻炼实践能力,具备协作共赢的意识和能力,以落实一流课程的“高阶性”,使思政教育与学生综合能力同行同向。

3   重构“专业 + 思政”教育学习成果

在程序设计基础一流课程前期建设过程中,基于 OBE 理念,已设计线上学习成果 29 项,线下学习成果 35 项。将这些学习成果进行梳理,保留含有“思政教育”的学习成果,增加更多融入“思政元素”的学习成果。本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的更高目标,将前文中的“六大思政元素”和“四大实践创新”融入学习成果的重构过程中,将学习成果分为 3 个部分:50% 的思政教育传统内容、30% 的时政思政教育内容和 20% 的经典思政案例,同时注意避免“两张皮”的牵强结合。另外,学习成果的设计应该重视顺应时代背景,结合近几年的时事政事、国计民生不断地更新和挖掘;鼓励教师捕捉“专业 + 思政”协同效应的“触点”并整理和细化。表 2 为重构的学习成果。

对于现代大学生,他们更关注和关心当前国际国内的事件和动态,只是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限制,眼界不够开阔,一时找不到与时政相连的点,从而产生时政思政离自己较远的想法,没有担负起青年人在国家命运、百姓生计中应该担负起的重要责任。因此,“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习成果需要实时更新,特别是时政思政教育部分,这也是思政教育中最困难的部分。学生通过获得学习成果,不仅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能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我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逐渐过渡。学习成果的有效重构为“专业 + 思政”教育同向同行铺平了最基础的道路,是对学生价值塑造最直接的方法,也为培养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供了素材。

4   “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方案实施路径

根据一流课程采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间和课后 4 个环节。在 4 个教学环节中融入不同程度和不同元素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步传送给学生,不仅保证“专业 + 思政”教育同行同向,产生协同效应,还要努力实现“专业 + 思政”教育水乳交融,从而逐步培养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能力,做到“作为理工课核心课的教师,其主要价值和指责是育人,具体体现在通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3],最终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同行同向的教学改革要求[4]。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章节的“专业 + 思政”教育方案实施路径设计如图 2 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着循序渐进的专业教育推进,在每个环节或教学活动中,由浅入深、抛砖引玉地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先入为主,不强行灌输,不乱贴标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学生内心进行价值塑造。

5   结 语

教育部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简称“四新”教育),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5]。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等理工类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工科课程建设的排头兵。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在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师思政能力、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这些也是本课程未来继续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2016-12-0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刚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2-09-17].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于歆杰. 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 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9): 56-60.

[4] 万林艳, 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52-55.

[5] 吴岩. 勇力潮头, 赋能未来: 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2): 1-5.

基金项目:云南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项目“程序设计基础”(云教发 [2020]98 号);大理大学第八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程序设计类课程‘专业教育 + 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探索与实践”( 2022JGY08-12 );云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教学研究项目“程序设计类一流课程‘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探索与实现”(云高计教 202202 )。

第一作者简介:赵榆琴,女,大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mygod569@163.com

引文格式: 赵榆琴, 李晓伟, 陈建华, . 程序设计类一流课程“专业 + 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探索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23(6): 41-45, 51.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