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AMA子刊 | 首都医科大学王伊龙/缪中荣发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领域重要研究

2023/7/4 14:34:09  阅读:56 发布者:

Dl-3-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酯(NBP)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活性靶点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NBP在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尚不清楚。

2023626日,首都医科大学王伊龙及缪中荣共同通讯在JAMA Neurology IF=29)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tyl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旨在评价NB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该项随机临床试验中,1216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NBP或安慰剂组。研究结果显示NBP组基于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获得良好结果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07人中有344[56.7%]vs 609人中258[44.0%])。两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NBP与在90天内获得良好功能结局的患者比例更高相关。

中风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再灌注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方法,神经保护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有希望的附加方法。尽管再灌注治疗已被推荐为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策略,但大约一半的患者未能及时从急性再灌注治疗中获益。因此,临床迫切需要神经保护药物和康复策略。脑保护或脑细胞保护是一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和其他支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挽救、恢复或再生来打破再灌注治疗天花板效应的潜在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的几种神经保护药物,如dexborneol nerinetide,表明人类中风的神经保护是可能的和有前途的。

Dl-3-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酯(NBP)是一种从芹菜种子中提取的合成化合物。虽然NBP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多个模型的临床前数据表明,NBP可作用于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并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微循环保护等对脑梗死起到保护作用。一些随机临床试验也报道了NB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潜在益处;然而,由于研究设计和方法的原因,研究结果需要谨慎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X (STAIR X)联盟一致建议,新的细胞保护剂需要与溶栓和取栓协同作用,未来的临床试验应将再灌注治疗作为纳入标准。然而,据目前所知,以往关于NBP的研究均未纳入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因此对于NBP是否能更好地与再灌注协同作用存在知识空白。该试验旨在研究与安慰剂相比,NBP辅助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再灌注治疗是否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结局。

NBP组和安慰剂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图源自JAMA Neurology

该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随机临床试验在中国59个中心进行,随访90天。在123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121618岁及以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其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范围为425分,可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开始试验药物,并接受静脉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血管内治疗或静脉rt-PA桥接血管内治疗。在排除了20名拒绝参与或不符合资格标准的患者后。数据采集时间为201871日至2022522日。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NBP或安慰剂。主要疗效指标是基于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一种全球卒中残疾量表,评分范围从0[无症状或完全康复]6[死亡])阈值02分,根据基线卒中严重程度,获得有利结果的患者比例。

1216例入组患者中,827(68.0%)为男性,中位(IQR)年龄为66(56-72)岁。共有607人被随机分配到NBP组,609人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NBP344(56.7%)患者和安慰剂组268(44.0%)患者在90天出现良好的功能结局(优势比1.70;95% CI, 1.35-2.14;P <0 .001)NBP组有61(10.1%)患者在90天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安慰剂组有73(12.0%)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NBP与在90天获得良好功能结局的患者比例更高相关。

该研究并列第一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安心副教授, 神经病学中心贾白雪医生和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张雪蕾医生为并列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王伊龙教授和缪中荣教授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urology/article-abstract/2806599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