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重写文明史

2023/7/4 9:57:38  阅读:32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P5P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231期,郭飞摘

中国话语及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历代学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话语形成以及知识体系建构中,文明史的书写与文明观的确立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重写文明史”是期望中国学者以客观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在重写文明史中建设中国话语,在重写文明史中展开对西方错误文明观的拨乱反正,对西方文明史和中国相关文明史研究中不实的书写进行有力的纠正和批判,对本土文明的世界贡献做到充分自信和自觉。“重写文明史”是一个号召,是从文明史话语与言说这个根本来建立中国话语的一条重要路径和一个重大举措,是推进文明互鉴的时代新课题,我们期待中国学者携手国际学者,团结全世界学术界,以实事求是的作风重写文明史,重新研究文明互鉴史实,并在言说与阐释中进一步确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观,书写符合人类历史原貌的文明史,并进一步以文明史带动各个学科的文明反思与话语建构,以文明史实洞鉴国际形势百变的全球治理格局,以中国话语揭示文明互鉴演进的客观规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要重新探讨文明观?因为现在的文明观基本上是西方的文明观,是西方假借“世界”之名,行西方中心之实的文明观。人类文明乃是人类历史和各个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文明”概念的定义、文明观的全球输出以及文明史的书写都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

无论是“文明冲突论”还是“历史终结论”都渊源有自,没有脱离概念缘起中“西方”与“非西方”的对立二分。两种观点在21世纪影响甚大,但却局限于冷战思维,未能拓宽理论视野,盲目捆绑了文明之间的差异性、矛盾性与冲突性。文明之间显然具有差异性,然而差异性并不必然导致矛盾与冲突,也可以“和而不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可以互鉴互融,协调统和,达致和谐大同。东方学者、中国学者应该以文明发展的基本史实来正本清源,进而印证“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用文明互鉴史实,从根本上摒去西方文明的傲慢与偏见,倡导文明的互鉴共生,探讨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西方学者于文明史书写有开山之功,欲以“世界性”的视野俯瞰人类文明的进程,但终究将文明史书写陷入了狭隘心理,陷入了西方文明优越论的窠臼,造成了诸多史实缺漏、歪曲、贬低的现象。不仅西方学者的文明史书写存在问题,我们东方学者和中国学者自身在接受这一西方文明观念的输入时,也存在亦步亦趋、自损自抑的毛病。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一直以“两希文化”作为文化的源头,认为一切艺术来自希腊,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常常以古希腊为首,形成了学术界“言必称希腊”的不正常现状。

众所周知,全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都具有非常古老而辉煌的文明。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都是文明独立产生地,有着清楚的文明产生、发现、延续的脉络。

然而,四大文明中没有古希腊文明!

学术界的研究证明,古希腊文明不是原生性文明,不是原创文明,而是吸收古苏美尔—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而形成的次生文明。西方文明本身就是向东方文明学习而形成的,是文明互鉴的成果。

不仅希腊文明的起源是文明互鉴的成果,西方的文艺复兴亦是文明互鉴的结果。西方文明史中基本不提西欧学习阿拉伯文明的200年历史,这或许是因为文艺复兴,其源头是东方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罗马众多珍贵文献,通过“翻译反哺”,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称阿拉伯文明唤醒西方,是因为如果没有阿拉伯的文明唤醒,欧洲的文艺复兴不可能产生,而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西方近现代的思想启蒙和科学文化发展乃至文明进步或许根本不会发生。

此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亦是经阿拉伯帝国进入西欧,极大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这一系列的文明互鉴史实,理应载入未来的文明史编写当中。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功不可没,对全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便如此,在表面上西方文化一家独大的现象下,文明互鉴、文明交流依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脉络。例如,当代西方哲学与文论,尤其是现象学、阐释学、解构主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西方哲学与文论大家,在当下中国学术界受到追捧。

文明交流互鉴的若干史实进不了文明史,究其原因仍在于话语权这个根本问题。目前中国学者乃至东方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皆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想要打破这一窘境,逐步解决话语言说问题,我们便要从具体的文明史实入手,从文明互鉴问题的阐释中展开,在具体的阐释中体现出文明发展的全貌,同时,在论述中也展现我们言说的话语,从具体的论述中形成我们的话语。

“文明”一词被欧洲人发明之后,逐渐演变成文明阶级论,“文明—野蛮”的对立观造成了严重的偏见与贬低,西方以“文明”的姿态俯视着原始、野蛮的东方。“文明—野蛮”成为“西方—东方”的认知公式。

这种偏见与轻蔑也延伸到了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迫害。

文明史的最终性质是历史事实。文明史不仅要记录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重大进程,亦不能忽略这一进程中的众多“野蛮之举”,那些有意被忽略、被歪曲、被贬低的史实,更应在重写文明史的新话语中得到正名。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大智慧重写文明史。从具体的研究路径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掌握“文明史”的书写概况。文明史著作在近两个世纪中数量激增,但是对于文明史书写现状的整体性研究还未出现。

纵横观之,这种梳理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在文明史书写这一领域达至一种“世界对话”的空间,任何话语在此空间中都不会“一家独大”;另一方面必然带给本土书写以全面深刻的反思,形成最基本的“文明自信”,并由文明史书写延伸到各个学科史,纲举目张,建构文明互鉴的中国话语。

(二)透析“文明研究”之研究。在掌握世界文明史书写概况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历代学者对于文明的研究,即我们还要做文明研究之研究。这一研究方向其实就是不同学者对于文明的定义、文明概念的梳理乃至文明研究的二次研究。此外,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研究产生了诸多重要的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西方学者提出的影响重大的理论,在之后的文明史书写和研究中更要将中国学者、东方学者提出的理论纳入考量范围和对话范畴。

(三)汲取“中国史观”,映照人类文明史。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编史传统,文明史的编纂实可借鉴中国成熟完备的编史理念以及著史范式。如果能在文明史书写中融入中国史观、中国话语,世界文明史必将呈现别样的风采。

(四)文明史书写实践略谈。重写文明史的同时,首先要注意呈现文明史书写的多元化。不仅要清楚梳理文明的发展进程,更是要以“文明史”的书写为核心,书写“文明互鉴史”“文明比较史”等以往缺失的部分。

其次重视文明所蕴含的“世界性”,不偏狭于优越心理或本位至上主义,以往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史、世界文学史、世界哲学史、世界科技史等都需要在新的文明观下重新审视,重新书写。

此外重视文明所具有的“独特性”,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就是汉字的流传。我们要重视汉字对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具有的特殊性。

文明的多元与独特交相辉映、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才是文明史的历史主流,才是人类发展主流所应当书写的模样。重写文明史是当今学者的一大时代课题,也是关切人类文明的一大课题,不同文明语境、不同学科史都有难以计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挖掘、清理、解剖。“重写文明史”是一次主动发声的际遇,中国学者应借此言说自身的文明观,书写自身的文明史,由此延伸到各个学科史,从文明这个根子上来突破,从各个学科来入手,建构文明新话语,献策于当下百变的文明治理格局。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