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社会风俗史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秦永洲《写给中国人的社会风俗史》出版

2023/6/28 15:16:52  阅读:31 发布者:

80多幅精美古图,将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雅文化与俗文化紧密接轨

写给中国人的社会风俗史

书号:978-7-5008-8083-7

定价:128.00

作者:秦永洲

出版日期:2023.7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共分服饰、饮食、居住、行旅、岁时节日、婚姻、生老七章内容。对所涉及的风俗事象、物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和风俗传承。对传统风俗在现代人心理深层和行为习惯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透视、品评、辨析等形式,联系古今,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船(试读)

(一)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

我国古代最早的船是筏子和独木舟。筏子的制作比较简单,用几根树干或 竹子排扎在一起即可。《物原》语:“伏羲始乘桴。”《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语 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即筏子。

独木舟是用一段粗大的树干挖成的小船。《淮南子·说山训》讲:“见窾 (kuǎn)木浮而知为舟。”“窾木”即中空木。《易经·系辞下》说,伏羲氏“刳木 为舟,剡木为楫”。《汉书·地理志上》说,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另外还有 共鼓、巧垂、伯益、番禺凿舟的神话。

到商代,出现了用数块木板组装而成的木板船。受筏子制作原理的启发,人 们将两舟连接起来,又制造出了能提高稳定性和装载量的舫。《通俗文》云:“连 舟曰舫。”

周代规定:“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舫)舟、士特舟,庶人乘泭 (桴)。”〔1〕天子乘坐由多条船连成的造舟,诸侯乘坐“维连四船”的维舟,大夫乘 “并两船”的方舟,士乘单只船的特舟,一般平民则只能乘筏。

连接多条船只的造舟、维舟、方舟的出现,说明人们已经知道防止船的摇晃 和颠簸,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制造形制太大的船。

(二)橹、舵、帆、锚

先秦时,船的动力主要是操桨,秦汉时出现了橹。橹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人力 推进工具,一橹的功效是一桨的三倍,“用膂力然后舟行也”。长沙伍家岭西汉船模型显示了橹的早期形态,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的内河航行船图像可以看出橹 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橹是我国造船与航行技术的一项杰出发明,有的外国学者 称:“橹可能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汉代还出现了舵、帆和锚。

舵当时又称柁或柂,用来控制船的航向。东汉刘熙《释名·释船》 讲:“其尾曰柂。柂,拖也,在后见拖曳也,且言弼(辅助)正船,使顺流不 他戾(拐弯)也。”1955 年,广州近郊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型, 长 54 厘米,宽 11.5 厘米,高 16 厘米,船首系锚,船尾有一宽叶桨板,似作掌 舵,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舵。

风帆是利用风力使船航行速度加快的器具,始见于东汉中期。《释名·释船》 曰:“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马融的《广成颂》对帆的使用情况作了生动的描写:“方余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帱,靡飔风,陵 迅流,发櫂歌,纵水讴,淫鱼出,蓍蔡浮,湘灵下,汉女游。”为了增加受风面积,更充分地利用风力,还出现了双桅以至三桅、四桅船。

锚到东汉时已渐趋成熟。上述广州东汉陶制船模型首部悬挂有锚,其性质已 经脱离了锚的初始阶段,锚上既有锚爪又有横杆,使锚爪易于插入水底泥中,基本上具备了后世锚的特点。

作者简介

秦永洲,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风俗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著有《中国社会风俗史》《山东社会风俗史》《济南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等20多部作品。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章·服饰风俗

 

1 节 中国的传统服饰 - 002

一、头衣 - 002

二、上衣 - 010

三、下衣 - 018

四、足衣 - 020

 

2 节 中国历史上的服饰变革 - 026

一、秦汉冠服制的确立 - 026

二、唐代的服饰新潮 - 026

三、明朝恢复汉族衣冠 - 032

四、清初的服饰变革 - 038

五、近代剪辫易服风潮 - 041

 

3 节 佩饰和化妆 - 047

一、男子的佩饰和化妆 - 047

二、女性的美容和化妆 - 053

 

第二章·饮食风俗

 

1 节 中国传统的食物 - 066

一、主食 - 066

二、副食 - 072

三、中国传统的美食烹饪 - 080

 

2 节 雅俗共饮的茶 - 090

一、饮茶习俗的形成 - 090

二、中国的茶道 - 097

 

3 节 中国的酒文化 - 099

一、酒的流程 - 099

二、古代饮酒的习俗 - 103

 

4 节 饮食器具 - 114

一、古代的炊具 - 114

二、古代的饮食器具 - 118

 

第三章·住居风俗

 

1 节 传统住居的基本结构 - 128

一、四合院 - 128

二、堂、室、火炕 - 129

三、门户、门楼、门匾、石狮 - 130

四、墙和影壁 - 134

五、卜宅 - 136

 

2 节 由矮趋高的室内家具 - 137

一、由席地跪坐到垂足而坐——席、榻、胡床、椅凳、蒲墩 - 137

二、几、案、桌、八仙桌、抽屉桌 - 140

三、楎椸、箧笥、簏、橱、柜 - 144

四、床、帐、屏风、户帘 - 145

 

3 节 古代的庭院经济 - 150

一、庭院树果 - 150

二、六畜 - 153

 

 

第四章·行旅风俗

 

1 节 旅游的类型 - 162

一、帝王巡游 - 162

二、文人士大夫的旅行 - 167

三、商旅之游 - 179

四、宗教之游 - 180

 

2 节 出行礼俗 - 184

一、祖道 - 184

二、赠别 - 186

三、饯行 - 187

四、折柳送别 - 189

五、长亭送别 - 190

六、洗尘 - 192

 

3 节 徒行和行旅工具 - 194

一、徒行 - 194

二、车 - 195

三、步辇、肩舆、轿子 - 206

四、船 - 212

五、马、驴、骡、骆驼 - 216

 

 

第五章(上)·岁时风俗

 

1 节 年、月、季和古代的历法 - 224

一、年、月、季 - 224

二、农历和阳历 - 227

 

2 节 一日之内的计时 - 230

一、六十甲子 - 230

二、日晷和漏刻 - 231

三、十二时辰 - 233

四、更和鼓 - 234

 

3 节 二十四节气 - 236

一、少昊氏以鸟名官 - 236

二、七十二候 - 237

三、二十四节气歌 - 241

四、二十四节气与置闰 - 242

 

第五章(下)·节日风俗

 

1 节 除夕和元旦 - 246

一、由元旦到春节的流变 - 246

二、除夕 - 248

三、元旦 - 259

 

2 节 元宵节 - 270

一、元宵节的起源 - 270

二、放灯、观灯和歌舞百戏 - 272

三、吃元宵 - 274

 

3 节 清明节 - 276

一、清明节探源 - 276

二、清明节的风俗活动 - 280

 

4 节 端午节 - 289

一、恶月恶日的恐怖 - 289

二、天师符、五时图、五色丝、艾草、 菖蒲酒、石榴花、雄黄 - 290

三、龙舟竞渡和伍子胥、曹娥、 屈原 - 292

四、角黍 - 296

 

5 节 中秋节 - 298

一、中秋节的起源 - 298

二、中秋月饼 - 302

 

6 节 重阳节 - 304

一、重阳节的起源 - 304

二、重阳节的风俗活动 - 305

三、重阳节的传说 - 314

 

第六章·婚姻风俗

 

1 节 婚姻媒介 - 318

一、媒妁婚和冰人、月老 - 318

二、指腹婚和童养媳 - 321

三、收继婚 - 323

四、入赘婚和典卖婚 - 324

 

2 节 婚 礼 - 327

一、六礼 - 328

二、合卺、拜舅姑、庙见 - 336

三、两汉婚礼的变异 - 340

四、催妆、 女、拜堂——婚礼的进一步演变 - 344

 

3 节 婚姻禁忌 - 346

一、同姓不婚 - 346

二、士庶不婚 - 348

三、居丧不婚 - 350

 

第七章·生老风俗

 

1 节 对新生命的呼唤 - 354

一、祈子风俗 - 354

二、胎教 - 365

 

2 节 幼有所长 - 368

一、悬弧挂帨和弄璋弄瓦 - 368

二、三日洗儿和满月 - 369

三、百岁和周岁试儿 - 371

四、十二生肖 - 372

 

3 节 踏上人生之路 - 375

一、孩提、幼学、成童 - 375

二、冠礼 - 380

三、姓、氏、名、字、号 - 383

 

4 节 敬老养老 - 390

一、暮年巡礼 - 390

二、敬老养老 - 391

三、生日和祝寿 - 395

 

- 399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