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3 年 2 篇 SCI,含泪整理这篇发文全流程经验贴!

2023/6/28 9:20:24  阅读:3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研论文时间 ,作者yanger

本文作者:yanger

不得不承认,虽说 SCI 论文发表多少沾点玄学,但是纵观古往今来,成功者的经验总是类似的,失败却各有各的不同。

笔者作为一个耗时三年,最终值此毕业之际才被 accept 两篇五分以上文章的科研狗,有些自己切实的经验和体会想要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用处。

来源:网络截图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坚守本心,耐着性子打磨

虽然这两句话看似有些泛泛而谈,但要做到却很难,如若真做到了效果会很显著。

首先,做科研本就是需要一个人摒弃杂念,长期坚持坐冷板凳的事情。

你会发现自己还在默默努力的时候,身边已经有幸运的同学靠着大佬,手握几篇高分 SCI,奖学金和申请读博都胜券在握了,仿佛你是最不幸的那一个。

这时你务必要记住一点:不需听旁人的闲言碎语,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朝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靠近。

失败就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到最后产出的那一刻,你会发现,除了心心念念的文章,你所经历过的一切,都会变成真正存在你脑子里的东西,成为你自己未来宝贵的财富。

具体的经验分享:

前期的文献阅读不可少——旨在找到当前研究的 gap

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你一定要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熟悉,怎么熟悉呢,就是要通过阅读文献。关于这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来源:科研人表情包

1. 从中文的文献开始。

其实对于科研小白来说,刚开始就盲目追求英文文献的质和量是不太合适的,特别在是我们英文水平有限的情况下。

笔者推荐先读综述,有针对性地阅读,不必字斟句酌,了解个大概,但是要带着疑问和目的去阅读。

例如「当前研究不足之处在哪里?」「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些关键地方进行不同颜色的批注,也可以适当进行摘录,归根结底要读了,有收获,有思考。

这里笔者附加一句,文献管理推荐 Zetero,抓取中文文献可以安装插件茉莉花插件,具体可参考科研论文时间既往发表的「吊打 Endnote——最强文献管理软件 Zotero 的三款必备插件分享」。

来源:自己截图

2. 从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找信息。

主要是找两个信息:第一是这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文献;第二是这篇文章中可能有哪些领域大佬的文章。

从文献中再探其他文献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笔者需要提醒大家一下文献的时效性问题,特别是综述类文章,最好是近期的;

原始研究也要注意,年代久远的文章如果是经典的发现,或者某个领域研究起源的,那么值得一看,其他的很有可能就不太具备参考价值了。

其次是,通过参考文献追溯某位大佬的文章,你会发现文献查得多了,有几个通讯作者的名字总是反复出现,这说明大佬的团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如果你想通过大佬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推荐阅读既往文章「搞科研不知道看什么文献?一招帮你找到热点文章和领域大牛!」。

此外,还可以用谷歌学术订阅大牛的一举一动,笔者接下来给大家简单演示下:

首先通过谷歌学术镜像网址检索一篇目标文献:

来源:谷歌学术

名字有下划线的说明有名片,点击后即可进入相应的主页,同时可以看到该作者既往发表过的文章:

来源:谷歌学术

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即可跳出以下界面,订阅之后,谷歌学术会在第一时间将该作者最新的文章和动态发送到你的邮箱。

来源:谷歌学术

SCI 撰写——先模仿别人,再创新自己

笔者始终认为任何学习的开始就是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研究设计是病例对照研究,就可以去找一篇高分的经典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作为模板来仿写。

第一个是参考人家是怎样通过讲故事的写作方式把文章串联起来的;第二个是参考英文的短语和句子,虽说有很多的写作软件,但是最终发表的文章的语句还是最规范的。

这里笔者还要提醒大家一点,近年来关于临床研究的写作要求越来越规范,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都有着各自的写作指南。

所以根据笔者走过的弯路,最好是在论文撰写的时候就按照写作指南来。

不然火眼金睛的审稿专家会抓住每一个你遗漏的点要求你进行补充,从而导致文章返修的战线不断拉长,这就很不划算了。所以前期可以避免的问题尽量规避。

这里笔者推荐前期文章「赶紧收藏!研究证明能够显著提高论文投稿通过率的论文指南」(可在本公众号搜索阅读),写作前先查指南,事半功倍。

来源:EQUATOR Network |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Health Research (equator-network.org)

来源:不同临床研究的报告指南

选刊投稿——返修 or 拒稿?选对期刊很重要

笔者发现文章写好之后选刊是个很玄乎的东西,选得好,一发入魂;选得不好,就会陷入反复被拒稿的恶性循坏。

首先选刊主推 WOS,推荐阅读「期刊这么多,投稿该选哪一个?权威的 Web of Science 告诉你!」(可在本公众号搜索阅读)。

笔者就是根据里面的步骤从筛选「参考文献的期刊」开始,一步一步选择目标期刊的(如下图)。

来源:web of science

其中罗列了很多的同领域的相似期刊,根据影响因子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找到心仪的期刊就可以点进去进一步了解,包括研究领域范围是否合适,过往发表的文章类型,审稿周期等等。

这里也推荐一些查询期刊的小程序,可以简洁明了且直观地展示期刊的相关信息。

还有一点笔者觉得很重要,作为科研人,还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嗅觉。

首先是要关注期刊的动态变化,比如一些处于掠夺性期刊的边缘,或者是风向不太好的,建议只要不急还是尽量规避一下。

因为现在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有终身制的责任,甩手掌柜不太现实。

其次,也要抓住一些机会,比如 ElsevierSpringer 会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一些征稿,或者有些与科研、SCI 写作相关的公众号也会代发一些征稿的启示。

甚至于,从朋友,同学那里了解相关的潜在目标期刊也是一条很重要的渠道。

文章返修——肯定自己的发现,尊重审稿人的意见

走到返修这一步,说明你前期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因此,无论是大修还是小修,都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难得的见刊机会,所以我们势必要抓住这个机会。

笔者的文章是先经过大修,然后再小修才最终被接收的,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但是既然审稿人和编辑的反馈是积极的,说明文章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接下来笔者就分具体的几点提出建议:

来源:科研人表情包

1.  肯定自己的优势。一篇文章能否被接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我们收到积极反馈的同时也要根据审稿人的评价回到文章的本身,看是否凸显了本研究的价值;

2.  如实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回复审稿人的模板虽到处都有,但是具体回复的方式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

首先,态度上肯定要诚恳,谦卑,这就体现在如实回答专家意见,能解决的尽最大努力解决,不能解决的坦白解释原因在哪里,以后如何改进。

特别注意不要为了美化自己的研究而过分争辩,太吹毛求疵的解释有些审稿人可能会觉得冒犯。

其次,要细心耐心到逐条回复,特别是大修,在结局还未定的情况下,你的一举一动可能就会决定文章最终走向。

3.  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凡事自己一个人做久了很容易就钻牛角尖,或者养成惯性思维,而多和导师,同门探讨就是走出这个怪圈的关键方法。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折磨的,但是科学研究本就是一条磨练性子和意志的路,不是吗?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是笔者基于自己的经验的总结,分享的内容可能更适合做临床研究的科研人,主攻基础研究,综述,meta 的友友们仅供参考。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前期的准备,研究的实施,文章的撰写,投稿和返修,每一步都需要走的认真而谨慎,才能串联起一个圆满的结果。

科研之路漫漫,祝每一位科研人都能得偿所愿!

转自:“丁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