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的 1个误区和 2个现象
2023/6/28 9:07:14 阅读:59 发布者:
作者 | 拙棘
填志愿,最简单的思路就是对照前几年的录取分数线,看看自己这个分数一般能上个什么学校,然后在安全性和“分尽其用”之间取得平衡。而由于平行志愿的推行,志愿填报的安全性已经很有保障了,不太容易出现掉档之类的悲惨情况。所以大部分人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还是“分尽其用”,在考虑好地域、专业因素后,尽可能把自己的分数“用出性价比”。
在这个年代,“选择大于努力”体现得格外明显。而高考志愿填报显然是人生中最大的选择之一。我想说,“分尽其用”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选择。
比如在浙江,浙大对本省考生非常友好,我读书那会儿文科分数不要说复旦了,北师大、中国政法这些也都比浙大高。理科呢,现在中科大也比浙大高。但显然,浙大是个非常非常好的选择。但很多浙江考生会因为“分尽其用”原则,觉得去浙大自己这么高的分亏了,结果填了很可能比不上浙大的学校。
这本质上像什么呢?就像你的手机流量,月底了你一定想要用完它,不用完觉得亏了。但这显然是不理性的,重要的是你自己用得舒服,硬要用完你其实并不会得到什么,反而自己手机用得不愉快,刻意玩,并且是可以不连wifi、开视频来消耗流量。就高考志愿填报而言,重要的不是去录取线尽量高的学校,而是去自己能去的最好的学校——如前所示,这两者很可能不是一回事。
“分尽其用”原则是个重大误区。下面我们谈谈两个有趣现象。
首先是理工科,专业大于学校,甚至大于一本二本之分。只要是好专业,比如计算机,二本出身也大有钱途,而就业不热门的专业,顶尖名校毕业也不见得能有多好的世俗回报。
然后是文科。文科专业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说白了文科的专业训练“专业槽”并不高,学这个还是学那个差别不大。那文科看什么呢?看学校档次。学校档次比专业、比分数线重要。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985、211这些标签越来越牢不可破。不管是就业落户,还是考研保研,985和非985,211和双非之间的待遇都是差距巨大,而且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华政这样的分数挺高的专业内强校也会被当作“双非”无视。等本科毕业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北京上海的双非分数多么高,西部北方的985分数多么低,一般都只简单设定“985、211、双非”这样一些粗糙牢固的区分标准。
985、211高校,特别是其中的综合性高校还比较保值,学校地位不容易随行业热点变迁剧烈波动。一些行业类高校,可能当年的录取分极高,一度在人们心目中地位非常显赫,但时过境迁,也就是个有点特色的普通院校了。
个人观察,仅供参考。
转自:“学术星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