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西部高教崛起,这所大学领头前行!

2023/6/26 10:17:42  阅读:40 发布者:

2023612日,教育部在兰州召开了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并在会上发布了《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

作为甘肃高教领域的重镇,兰州大学扛起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先锋旗。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连线采访,谈到了兰州大学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方面与西部区域的合作情况,表示学校今后发展目标在于凝练自己的特色,聚焦中西部发展的需求,把自己的特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紧紧融合到一起。

翻开兰州大学百余年历史长卷,历数兰大经历的困境,可谓不易;遍览兰大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

出兰州继续西行,就是连接中原内陆与辽阔西域,绵延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

兰州城就伫立在内陆与边疆的交汇地带,两千多年来充当了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城内的兰州大学,立足西北一隅110多年,自强不息,奋发踔厉,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并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兰州大学学科实力异常强劲,现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和草学等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草学傲视群雄,与中国农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第四轮学科评估A+)。

 

2009年,兰州大学百年校庆时有赋言道“吾校虽瘦,必肥华夏”。兰大为祖国建设确然提供了大量顶尖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培养了26名两院院士。1977年高考恢复后,有17名两院院士是兰大本科毕业,位居各大高校前列。其中,2020年息劳的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留下了与秦大河院士、效存德教授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级”(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的佳话。

 

不论是教学培养、学科建设还是学术研究,西北边陲之地的兰州大学在一众985高校前毫不逊色。

 

然而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兰州大学有着其他985没有的困苦与委屈。

 

人才向东流

甘肃是我国GDP倒数的省份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也难说优越。

 

兰州大学一直面临难以吸引优质生源和经费捉襟见肘的问题。每年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该校总与“性价比极高985”相连。以2022年江西省985高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例,北大和清华以670分并列第一,比兰州大学分数线(583分)高了87分,比兰州大学低的只有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和同在西北地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各所985高校公布的2023年预算总收入显示,兰州大学以77.88亿元排在39985高校的30名开外,大约是预算总收入较高的上海交通大学(265.16亿元)的3/10、浙江大学(309.01亿元)的1/4、清华大学(410.93亿元)的1/5

 

相比生源质量和经费方面的难处,人才流失或许是兰州大学最深层的伤痛。

 

兰州大学前校长王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20世纪计划经济时代,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国家扶持西部建设,西部高校教师工资普遍比东部地区高三分之一左右。这对学校在地理劣势下稳定团队军心,留住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随着西部倾斜政策在1986年取消,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大潮拉开了序幕。

 

1990年代,地方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科建设突出,教师能力出众的兰州大学成为了经济发达地区新兴高校眼中的教师预备役。东部某地方高校于1995年由几所地方院校合并而成,当时该校中文系几乎全部是兰大教师组成。

 

1999年高校改革开启,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建设“985工程”高校,东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差距显著,导致兰州大学教师大量向沿海地带转移。

 

据说,在挖人才最疯狂的时期,东部高校派出专人驻扎在学校附近宾馆,随时做好“挖角儿”准备。

 

《兰州大学校史》显示,该校教师数量从1991年到1994年间减少了219人,一些学科学术带头人流失,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后继乏力。

 

据媒体报道,2000年到2004年,近40名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出走兰大。现任学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薛德胜教授在2006年接任发现,“整个物理学院都空了。”

 

时任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在2005年两会期间曾下痛语,“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

 

在逆境中壮大

进入新世纪后,兰州大学人才流失从“山崩地裂”逐渐转为“细水长流”,前校长王乘将此归结于东部高校人才饱和以及学校不断发力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

 

近年来,兰州大学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构建“稳定、培养、引进”有机结合的人才队伍体系。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才能,学校从事业平台、人文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生态。

 

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初显成效,高端人才荟萃,有24位两院院士(含双聘)、20位国家级领军人才、23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2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以及12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学校将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依托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等特色学科,组建7个学科群。成立电镜中心,购买最新设备,建立共享平台,吸引和稳定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发力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提升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以重大事业和尖端项目凝聚人才。同时,学校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青年研究员、外籍教师、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以2019年至20226月为例,学校通过该项计划共引进人才45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9人、青年研究员132人,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

 

严纯华校长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兰州大学“目前基本止住了人才流失的失血状态,并且形成了‘人才西北汇’非常好的趋势。”

 

学科发力 成果瞩目

人才队伍的建设旨在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而一所大学的核心实力和发展核心,归根到底在于学科建设。

 

纵观学校发展历程,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兰州大学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建设目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关捩,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建设思路谋篇布局。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和草学先后入选“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草学和生态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获得A+A的佳绩。

 

截至20235月,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虽身处西北荒凉之地,兰州大学顺势而为,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化地域之劣势为科研之优势,将西部建设的相关难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发力科研,建设了一批科研创新机构,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22122日,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了教育部论证,该中心将针对稀有同位素的变革理论、高效获取、创新应用和安全处置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展交叉融合研究,提升我国在核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高校给人的印象或多或少带着地域气息,京沪高校的贵气、江南高校的秀气、沿海一带的宏博开放之气……

 

110多年来扎根甘肃省的兰州大学,苍凉激越,慷慨悲歌,兰大人不屈不挠、奋勇当先的开拓精神在广袤西北的斜阳晚照里,绽放着西北高教最灿烂的光辉。  

 

参考来源:

[1]兰州大学网站.

[2]一所西部名校在市场经济时代的生存样本.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2017-05-31.

[3]瞭望|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西北流,这所大学是如何做到的?——专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新华社客户端,2022-6-20.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