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336——网络流行语

2023/6/25 11:31:06  阅读:39 发布者:

影响(正负面)

1、信息茧房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分裂感和“极端信息依赖症”

信息订制会加强个体的固有选择倾向,形成信息茧房。

与传统媒体作出全面性、客观性承诺不同,新媒体环境下订制信息 的出售者往往更倾向于信息的特性,也不回避自身的倾向性。信息订制这种交易是个一对多的过程,与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样,信息制作者要把握和扩大定制者的心理需求。

不同的是:

传统的大众传媒为了争取更多的受众,往往倾向于刺激人性中最具身体色彩和及时享乐性的部分,因为传统大众传媒基于大众工业的巨大规模甚至垄断力,原则上会以更广大的受众为目标;

新媒体的信息制作者面对的则是分化了的市场,订制信息 的出售者为扩大和留住客户,会引导个体向某种与其相似的固有类型发展,而这种发展会带来更多与个体的相似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个体对自身选择的客观性的判断。

在某种程度上,订制信息的个体还可以通过订制 某种信息为自己贴上一个确证自我的标签,它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明确化的表达,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与他人进行交往的依据。

依靠新媒体群落自我赋形的个体容易形成“极端信息依赖症”。

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新媒体部落的领袖往往会由极端的声音构成,符合标签的理念和情绪才容易聚集人气。进而,与生活常态相似的体验和声音往往无需传达,而独特奇异的、少见的、与常态生活迥然不同的事 件、理念和情绪才容易被重视、被识别,依赖网络空间认知世界的个体则往往会形成错觉,把千奇百怪的特异 事件当作现实生活的全貌映像,从而产生巨大的认知偏差。因而,依靠新媒体群落自我赋形的个体往往容易 形成“极端信息依赖症”。

理想自我会导致个体与现实的分裂。

新媒体文化下的个体无法通过 精神赋形改变包括自己的阶层、居住空间乃至容貌、年龄等在内的强硬的现实,可以说,这种人择的精神赋 形越接近自己的美好愿望,它就越容易脱离自己的真实处境,与现实的分裂就越巨大。如果说荷妮论述的理想自我导致的是现实里数量较少的神经症,那么新媒体带来的则是大规模的常态神经症。

孤独感的加强

网络空间中群落间的对抗加强个体的孤独感。网络空间里的各个群落往往形成了群落内部强化认同、群落间走向疏离和对抗的倾向,群落内更具代表性的极端信息使个体更加确证了自己的“正确”并走向极端,这无疑会加剧对其他群落的疏离甚至敌视。这种对其他群落的疏离和敌视会加强个体的孤独感。网络群落是若干局部从整体里疏离出来的存在,它的出现就意味着普天同庆感的衰落、孤独感的加强。如果自己所属的群落占据人数的绝大多数的话,会减轻这种孤独感,但网络空间中的群落往往分化得比较细碎, 很难形成这种压倒性的优势。而且,网络的连通使基于封闭的夜郎自大式的自我中心已经不可能存在了.异质性群落信息的大量传播使差异性时刻被意识到,也使自身的渺小感时刻涌现。不仅如此,争强好胜式的群 落间的论辩、攻击等敌视行为会时刻触及这种对差异性和渺小性的感知,因而使孤独感如影随形。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化生存的个体精神上对网络群落的依赖、对物理居住空间的疏离也会加重其孤独感。传统媒体下的个体与其居住的 物理空间的关系往往是和谐共生的。“社会空间就成为具有共同属性的社会群体所组成的地域,并且地域 内的群体具有相似的感知和强烈的区域认同感。新媒体的出现和个体对它的依赖,导致个体的心理空间更多地定位在自己选定的网络部落里,在那里寻 求认同和安全感、归属感。这种情况下,个体的主观社会空间出现分裂,对自己选择的精神空间更加亲近,对 自己身处其中的居住空间则走向疏离。而且,网络空间里群落间的对抗相对酷烈,而寄托精神的网络群落与 现实居住的物理空间往往是不一致的,现实的物理居住空间的邻居可能就是网络上的敌人,因而网络群落间 的对抗越激烈,个体与其居住的物理空间的疏离感就越强烈。 不仅如此,虽然个体会在其网络群落里建立起归属感和安全感,但这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是相对脆弱的。 因为。一方面,网络群落里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缺少触觉等现实支撑,仅具有精神属性;另一方面,它受到了对 现实居住空间的疏离甚至敌意的消解。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个体的这种主观社会空间的分裂导致了个体在 其身处其中的居住社区里的孤独感。

2、 内容创造力不足

新媒体文化的生成,正在深刻影 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 维方式及生活习惯,但人们在新媒体营 造的狂欢语境中,也容易失去理性的判 断和深度的思考,长期沉迷于媒体文化 奇观中则更可能会发生“异化”。 因此,要警惕新媒体文化对人们消 费心理、审美态度、教育方式以及文化 认同等方面的诸多影响,传统媒体人不 妨转换思维,凭借自身的专业背景、丰 富的采编经验、现有的人脉资源以及对 传统媒体脉搏的把握,综合运用新媒体 技术积极投身新媒体实践,进而适应新 媒体文化所带来的冲击。

加工层次较浅,创新性不足。我国新媒体对文化内容的加工层次还比较浅,很多内容都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简单复制和数字化,比如电子书、报刊杂志的电子版,对电视视频的简单剪辑等,相当多的产品没有根据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开发出新媒体专属的内容体系,而且同质化明显,存在照搬、模仿等现象,内容独特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

中国特色不明显,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我国的新媒体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优势文化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对文化资源的挖掘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报道的深度、广度、准确性和可信度方面还远不及传统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大于当代文化,在展示中国文化的新发展方面明显不足。

更新和贴近受众不到位。新媒体的文化内容在更新调整和贴近受众方面尚不到位,往往比较追求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和兴趣的变化,造成文化产品缺乏长期传播的热度和生命力。

3、管理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均衡。

我国的新媒体在管理经营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职责和权利划分不清,经营利润分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平合理、参与各方共赢共生并可持续发展的成熟模式。

4、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新媒体的专业化程度还不理想,人才培养体系还很不完善,许多从业人员是从传统媒体行业转型而来,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把握和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提升新媒体文化传播力的必要条件。

就当下而言,对于新媒体的到来,我们还处在懵懂和摸索里,对它的正面和负面价值,还缺少充分的探讨,也没有构筑起理性的藩篱来收留和规约它。就这种状态而言,笔者认为它只是一种过渡,面对一种新的技术与文化状态,从懵懂到建立理性是历史上的常态;但理性并不是势所必至的,而是需 要靠人的努力来完成的。如果并不想沉陷在娱乐至死的浑噩状态里,首先就需要认真地去看到人自身的现 实状态.然后重建人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弥合自身的分裂,建立群落间的和谐,在承认自身有限性的同时重 拾自我的力量感。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