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前沿】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时代课题: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如何塑造中国经济学

2023/6/15 16:52:22  阅读:48 发布者:

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时代课题: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如何塑造中国经济学

郭楚晗、张燕

1

作者简介

郭楚晗,云南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张燕,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

研究背景

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工作者还有13年时间需要基本建立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个既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述,对于建构中国经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有着重要学术指导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与五个文明的建设成就,对中国经济学建构起着反哺、滋养、促进与倒逼作用。

本文提出“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塑造中国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在于正视中国经济学的特殊性。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形态的认识彻悟,意味着经济学不再追求“普世”性,也不必强调何种经济制度最为“优越”,而是要求符合具体国家经济实情。当前中国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为了围绕着“中国国情”量身定制,主要从社会经济关系、经济运行、经济发展三个层面出发,来对中国的经济制度、经济效率效益、经济发展动力和经济安全进行研究框架的锚定。“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在更广阔的维度搭建了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四梁八柱”——通过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五维锚定中国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建设,将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的视野从狭义的经济学研究延伸至社会、政治、文史、生态等多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平台。

3

主要结论

“五个文明”一起抓,彰显了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发展物质文明,推进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物质文明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时间实现“弯道超车”——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推动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推动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东升西降”的变化,同时并未像部分发展中国家那些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依附性陷阱。发展政治文明,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避免了西方金钱政治、党派纷争、政治极化、议而不决、短期行为的弊端,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发展精神文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社会文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中国通过减贫治理实现福利分配公正,挑战了西方的福利国家理论,是福利国家理论的创新式发展。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破解了发展与保护难题,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定制了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特性。中国经济学既具备揭示发展中国家后发经济实力赶超的经济增长一般性规律的能力,也是以“经世济民、经世致用”为理论建设的目标,以厚德载物为资源配置的原则,以自强不息为发展的方式,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的经济学中国学派,是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因此,把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经济学核心特征之所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不是像西方经济学那样构建单向度的一般性经济增长理论,而是统筹推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和宏大工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与五个文明的建设成就,对中国经济学建构起着反哺、滋养与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经济学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