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 Org. Chem. 苏州大学汪顺义团队 | 铜催化硅环丁烷和二硫代磺酸酯合成含S-S键的有机硅醇化合物

2023/6/13 10:27:33  阅读:96 发布者:

英文原题:Copper-Catalyzed Synthesis of SS Bond-Containing Silanols from SCBs and Trisulfide-1,1-dioxides

通讯作者:汪顺义 (Shun-Yi Wang)

作者:陈莹 (Ying Chen)、王飞 (Fei Wang)、饶卫东 (Weidong Rao)、沈舒苏(Shusu Shen)、盛道鹏 (Daopeng Sheng)、汪顺义 (Shun-Yi Wang)*

背景介绍

有机硅醇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合成硅聚合物材料、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中间体、有机催化剂等领域。目前,合成硅醇类物质的主要方法是水解氯和烷氧基取代的硅烷,或氧化相应的硅氢化合物(图1)。虽然上述合成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们都有明显的缺点:前者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氯或烷氧基的副产物;而后者需要化学计量或过量的氧化剂,或使用贵金属/贵金属催化剂;反应的安全性低;所需的产物不能以单独的形式分离等。因此,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合成硅醇化合物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1. 有机硅醇化合物的传统制备反应

文章亮点

1)开发了以硅环丁烷作为制备有机硅醇的反应原料。

2)使用了廉价的金属铜催化原料开环水解得到产物。

3)一步将S-S键也引入到有机硅醇化合物当中,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功能性的有机硅醇化合物。

图文解读

作者在经过前期大量的条件筛选工作之后,发现当以1,1-二苯基硅烷,叔丁基二硫代磺酸酯为模板底物,当CuCl为铜催化剂,DMA 作为反应溶剂,在40 °C下反应12 h能够得到最优的产率。随后作者首先对二硫代磺酸酯的底物适用范围进行了探索。当二硫代磺酸酯的S-S键与烷基相连时,各种烷基取代的底物都可以顺利进行反应,并且都获得了较高收率(76-78%)的目标产物3a-3c。当S-S键连苯基取代基作为底物时,反应也可以进行,并且得到了84%的目标产物3d。随后作者还考察了苯环上带有各种取代基的底物的反应效果。发现当苯环上为对甲基,对氯取代时,反应底物同样也可以参与反应,分别获得了80%77%的目标产物3e, 3f。另外该反应策略对于苯环上为对氨基取代的底物也可以顺利反应,得到了40%的产物(图2)。

2. 二硫代磺酸酯的底物范围

随后,作者对不同取代的SCB底物也进行了考察(图3)。发现该策略能够很好适用于对称二芳基化的SCBs底物。供电子取代和吸电子取代的底物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作者发现芳基不只限于苯基,对于2-萘基的反应底物1h也可以顺利反应,并且获得了55%的目标产物4h。此外,对于带有芳基和甲基的不对称SCBs底物,芳基对位与间位为不同取代基的所有底物都反应良好,并且得到了良好收率(69-79%)的目标产物4j-4m。但发现五元环硅IV1n和六元环硅IV1o类的底物都不适用于该反应,可能是环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开环反应。

3. 硅环丁烷的底物范围

为了阐明该反应的机理,作者进行了控制实验(图 4)。首先,作者在标准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TEMPO2 equiv),得到了液相收率为74%目标产物3a(图 4, a),表明该反应可能没有经历自由基的过程。随后作者想研究产物中羟基氧的来源。作者发现,在氮气氛围下,目标产物3a的产率为76%,但在氧气和空气下反应时,都没有检测到目标产物3a(图 4, b)。随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重氧水(10 equiv),只检测到一小部分O18标记的产物3a’(图 4, c)。由以上结果推测,羟基中的氧并不是来自于氧气和水。参考了相关文献,作者推测氧可能来自于2a中的砜基。随后作者想探究产物中羟基氢的来源,他们将溶剂换成DMSO-d6时,得到了49%的氘代产物3a’’,表明氢可能是来自于反应溶剂(图 4, d)。最后,他们想检测反应的中间体,遗憾的是,并没有检测到(图 4, f)。

4. 控制实验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他们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图 5)。首先,Cu(I)物种A和叔丁基二硫代磺酸酯2a的氧化加成得到Cu(III)中间体BB的异构化提供Cu(III)中间体C。随后, C1a的反应,可能通过σ键复分解或分子内金属化,提供中间体D。这一步可能是该反应的关键点:它涉及到硅环丁烷的环应变的释放和Cu(III)中间体C的氧原子与硅原子的配位过程。然后,对中间体D进行还原消除,得到E物种并释放催化剂A。最后,将中间体E进一步水解,得到目标产物3a

5. 可能的反应机理

总结与展望

作者开发了一种铜催化硅环丁烷(SCBs)与二硫代磺酸酯合成含有S-S键的有机硅烷醇的方法。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普适性高等优点。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铜催化SCBs断裂Si-C键的新方法,同时也为硅和硫的交叉化学及合成应用做出一定的补充。希望未来这个方案能在生物分子、药物和材料的改性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讯作者简介

汪顺义,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2002-2007年于苏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纪顺俊教授;20078-20112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Research Fellow),师从新加坡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Teck-Peng Loh(罗德平)教授;20112-201112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Research Fellow),师从德国、法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Paul Knochel教授。20121月回国加入纪顺俊教授课题组并担任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教授,2018年任博士生导师。2012年以来,Nature Commun., Chem. Sci.ACS Catal., Green Chem., Org. Lett., 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开展基于C-S/C-Se键构建新反应、异腈化学、自由基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转自:ACS美国化学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