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记忆面包335——山寨文化
2023/6/12 14:07:28 阅读:88 发布者:
[记忆面包导读]
这里是学姐记忆面包335,本期面包片上所包含的是山寨文化。大家吃完这片面包就能掌握这些知识了呀!
(一)山寨文化的起源和含义
山寨现象最先是由民间 IT 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指通过小作坊起步,模仿已成名的品牌,以提升模仿品自身的形象和价值。后来借助网络的引爆力量,泛指克隆、仿制等现象,最终演变成一种文化形式。山寨文化是一种网络亚文化,具有模仿性、创新性、草根性、快速化、追求多元价值等特点,其动因是争取话语权,内核是一种文化解构。山寨文化的反抗手段主要是调侃,挖掘更多的符号价值,赋予事物新的含义,通过夸张、幽默形成强烈的讽刺、另类的效果。体现了网络赋权即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体现了大众的娱乐精神,是对精英文化或主流文化的娱乐化的解构。
(二)山寨文化的流行成因分析: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追寻流行成因时,提出了他的流行理论: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1)热衷于网络恶搞的人成为网络亚文化的引领者。
(2)山寨文化本身附着了容易成为流行的要素。
①山寨文化的模仿对象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②山寨文化蕴涵草根元素,以平民姿态出现, 具有广泛的接受和认同群体。
(3)网络媒介环境作为山寨文化形成并流行的传播渠道。
①其交互性、迅捷性及去中心化给网民提供了双向、即时、自由、对等地交流思想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②网民参与文化创新的门槛降低、形式多样并有利于多元价值的兼容并蓄;
③网络中的个人作为对现实中自我的真实延伸和补偿,在网络空间里可以积极能动地创作、修改和传播信息;
④网络环境巨大的群体感染力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接受、生产和传播山寨文化。
(三)山寨现象解读/从文化意义上分析山寨文化:
(1)山寨文化挑战了强权与垄断,是对精英文化或主流文化的娱乐化的解构。
(2)山寨文化蕴藏了丰富的民间创造力,让艺术和大众更接近。(本雅明:扩大艺术的接触群是技术的优势)。
(3)消费社会的到来,使我们对商品的符号消费甚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山寨文化对于这种盲目的符号消费是一种嘲讽。在一种对模仿符号的真实性消费中,完成了对商品符号的想象性消费。
(4)对文化和原创技术的威胁,侵犯知识产权,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
(5)原创的部分其实是无法复制的,真正复制的是假冒、盗版,只是技术上的,而真正的创意仍然是缺乏的。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