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333——恶搞文化

2023/6/12 11:43:04  阅读:66 发布者:

[记忆面包导读]

这里是学姐记忆面包334,本期面包片上所包含的是恶搞文化。大家吃完这片面包就能掌握这些知识了呀!

一种以颠覆、解构为特征的亚文化潮流。 恶搞是传播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对现象进行的解读,以转换原始形象为手段,往往具有搞笑和幽默的特点。恶搞分为政治恶搞和文艺恶搞,前者是通过获取政治话语权来实现政治利益的传播,后者更多是通过修改对文艺作品进行再解读,我们更多说的是后者,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做人不要太CNN》。

(一)恶搞的社会背景:

恶搞是新技术刺激下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

恶搞体现了人们对自由表达权利的向往

恶搞是娱乐化潮流推动下的一种文化走向

恶搞是社会转型期社会情绪释放的一种通道

恶搞是网络社区文化交流的一种依托

除以上社会性需求外,恶搞文化也可以给个体带来相应的满足。

(二)恶搞文化的负面作用:

对个人隐私权、版权和著作权的可能侵犯:胡戈。

格调低下的恶搞是对文化和品位的伤害,降低了公众的精神生活水平。

恶搞可能演化为新的网络集体暴力方式。

恶搞虽具有创造力,但受到商业的收编,往往成为眼球经济的组成部分,带来新的文化趋同。

恶搞文化的正面作用:

①恶搞意味着受众媒介使用能力的提升,可以建构自己的话语挑战权威。

②话语权的转移,显示了社会控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弱化。

③从美学角度分析,这种通俗文化有助于形成多元文化格局。

④解放性,对官方心理和主流文化的不合作,用解构方式来颠覆,对虚假的痛恨,显示了大众文化具有韧性和反抗性(联系巴赫金的身体狂欢理论,本雅明的身份政治学)

(三)网络表情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开始游离于公众视野并且只被视为一种社交软件附加功能的表情包,

逐渐进化成互联网交流中一一个炙手可热的焦点。表情包的发展和普及并非偶然,其成长史与互联网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表情包的历史是互联网历史的一个分支。

在互联网的日常交流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少地通过语言叙事和字符组合来抒发感情、表述观点和阐述事物,却越来越依赖模拟现实的表情包来获得视觉上的直观体验。在虚拟现实的大潮下,表情包经历了由文字到图像、由知觉到感官的跨越。通过对表情包历史的梳理不难发现,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们的交流经历由知觉到视觉、从字符到感官的转变。与文字符号叙事不同的是,表情包叙事排挤了语言的想象空间,压缩了表述同一个义项所需的时间,通过直观的图像直接被人们的视觉感官接收。

重新赋意:表情包运作机制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重新赋意是从一个意义系统中借来的物品结合另一个意 义系统的代码当中,以此来转变它们“既定的”意义,或者通过添加意义的方式对一个物品进行改造。在生产、消费和传播表情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截取明星或网络红人的身体形象进行视觉上的重新赋意,实质上就是一种符号生产和消费。

身份的重塑:表情包文化中的群体指认

而对于群体而言,作为大众文化表征之一的表情包则表现为群体身份认同的诉求。在表情包文化流行后,网民们往往通过表情包对某个社会热点、八卦新闻甚至公共事件进行戏仿式的观点表达和舆论介入。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征,表情包的生产与消费让使用表情包的人组成了一种“身体消费共同体”或"图像狂欢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他们都置身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现实的身份度被掩蔽。

1、日常生活的狂欢化,体现为否定的权力

表情包可以取材于某个电影或视频片段,可以随意被现实生活中任何身份的人加以改造并重新赋意,甚至可以成为社会事件本身。表情包的使用日益成为日常交流的一种常态,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凭借其对日常生活的强大浸入性,达到狂欢化效果。通过表情包,人们随意地改造和揶揄社会秩序内部严肃的东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否定着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打破现实生活中身份的差异,获得种“身份平等”的安全感。表情包文化使得网络生态在狂欢的基调下滑向一种类似乌托邦的境遇 ,给已经完成或将要发生的一切融入- 种乐观的否定精神。

2、公共事件的娱乐化,反映为介入的权力

在表情包流行后,每当有新的公共事件出现,网民们便可通过表情包戏谑性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当一批网民通过表情包传达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 ,甚至将某一事件的现场、 事件相关人员的照片或视频制作成表情包,传播主体被符号化、消费化包装后,传播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表情包凭借其直观的视觉形象和极具粘着性的传播效果,使得网民们具备了进一步介入到公共事件的权力,并让事件本身作为娱乐对象而被消费。

3、主流边界的模糊化,表现为消解的权力

面对日常生活和公共事件,表情包以其爆炸式的生产能力与传播能力让表情包叙事走在主流媒体叙事的前面,甚至构成事件本身。在这个意义上,表情包为主流与边缘的界限增加了弹性。“在涉及时事的表达中,表情包是一种公共修辞策略 ,其实就是对政治分寸、传播潜力、语义结构、话语安全与修辞智慧的不断拿捏和试探。正因其解释的模糊性,各种解释之间不再像书面文字时代是一种被压制与服从官方话语解释的关系,话语霸权被极大地稀释了,这些图像叙事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草根立场。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