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324——从“文本盗猎者”到“参与式文化”

2023/6/12 11:31:38  阅读:64 发布者:

“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1992年于《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一书中提出的,用于描述媒介文化中的互动现象。詹金斯认为尽管在媒介文化产品的最初生产及分配步骤中,受众是无权干涉的、是依赖于文化工业、大众媒体和精英生产模式的,但是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受众却有着强大的自主权。受众(粉丝)的观看、阅读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理解阐释会通过和其他人的不断讨论而被塑造和巩固,这些讨论扩展了文本,使其超越了最初简单的个案式的消费 — —阅读行为。受众不仅可以依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解读文本,还可以基于兴趣而形成不稳定的粉丝群体乃至更稳定的社区联盟,用他们对某些媒介产品的共同兴趣作为讨论和友谊的基础 。詹金斯进一步说明,媒介文化产品受众能够将自我的个体反应转化为社会互动,将观看的文化转化为参与式文化。

在书中,詹金斯对“文本盗猎者”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用它来解释在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受众的互动、参与现象。因而若要追溯参与式文化这一概念和范式的起源,就需要同“文本盗猎者”这一概念关联考察。

“文本盗猎者(textual poach-ers)”是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文化理论家米歇尔·德赛都(Michel DeCerteau)在进行媒介受众(如小说读者、电视粉丝等)的媒介产品消费行为研究时提出的概念。德赛都将读者的积极阅读行为形容为“盗猎”,詹金斯认为,这一比喻将读者和作者的关系概括为“一种争夺文本所有权和意义控制的持续斗争”。例如在阅读行为中,读者表面上是在消费、接受、解读文本,然而实际上是“如同游牧者一般,在他人的文本中漫游,掠走那些对自身有用的或者愉悦的东西” 。这也就是指,受众个体从自身的经验和角度出发,偏离或者罔顾作者的本意,以“为我所用”的方式解读文本,而得以顺利地“盗猎”和重组文本而生产出与自己有关的意义。并且,由于读者始终处于文本的外部,他们不单单是盗猎者,他们还是“游牧者” — —总是在移动, “既不在这儿,也不在那儿”。读者不受永久的财产权所束缚,他们还会不断向其他文本挺进,挪用新的材料,制造新的意义  。德赛都关于文本盗猎者的阐述揭示了这一现象:在媒介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受众对于意义的解读并不是固定的、照本宣科的,而是具有自由性和流动性的,是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但是,德赛都所描述的“读者”彼此之间是孤立的,他们对文本的盗猎和意义生产只能用于他们自身,并且是暂时的。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