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出版|基于现代化的中国省级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6/2 14:46:12 阅读:7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杨红雄,杨光
基于现代化的中国省级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红雄,杨光
引用格式:
杨红雄,杨光. 基于现代化的中国省级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230
Yang H X, Yang G.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based on modernization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2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230
全文链接:
http://www.climatechange.cn/CN/10.12006/j.issn.1673-1719.2022.230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15年《巴黎协定》2℃的温控目标反映了世界各国走绿色低碳之路、携手守卫地球家园的共同心声。为履行大国责任,践行大国担当,中国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份作为中国最大的行政单元,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时期,明确中国省级碳排放呈现出怎样的时空特征及影响省级碳排放的现代化关键因素是什么至关重要。
©网络
本文选取2000—2020年中国省级碳排放及现代化指标数据,采用传统统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的碳排放总量在近20年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而碳排放总量增长率却在波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碳排放总量出现了负增长。从不同分区来看,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部向西部梯次递减的走势,并且东、中部地区之间的碳排放量差距有所缩小。从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中国碳排放量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以2015年为转折点,碳排放量高值区域的变化大致划分为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在空间相关性分析中,中国省域尺度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省级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水平表现出先不断提升再逐渐降低的特征;呈正向空间关联的区域数量均多于负向空间关联的区域数量,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碳排放量受其周围省份的影响较大;河北始终处于高‒高集聚区,山东、河南、山西也多次表现出高‒高集聚特征。在现代化指标研究方面,现代化指标时间变化趋势显著,空间分布演变特征鲜明,符合中国国情。从影响因素来看,交通运输、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绝对规模、工业化水平对碳排放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影响因子两两共同作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均强于单个因子的作用,包含环境规制、人口绝对规模、工业化水平的关键交互因子对省级碳排放空间分异具有较强的交互效应。
©作者文章|2000—2020年中国30省碳排放量及增长率变化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高碳排放地区加快低碳转型,建立完善的“两高”项目管理和审批制度,促进高耗能行业的淘汰及向低耗能的转变,坚持走能源清洁高效之路,推进煤制氢、煤制天然气、煤的液化等煤的低碳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二是注重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权衡长期、中期、短期的低碳技术降碳效果与研发创新的权重,确定不同阶段的脱碳、零碳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投入资源;
三是抓住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促进低碳发展,重视交通运输、人口绝对规模、工业化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四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
第一作者
杨红雄 教授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通信作者
杨光 硕士研究生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