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这门课列为必修,辅导员需参与
2023/5/29 17:40:46 阅读:33 发布者:
今天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其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心理健康 设为必修课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身心成长、知识储备、健康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受到升学就业和恋爱等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容易遭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仅有一半的大学生无焦虑风险(54.72%)。男生抑郁风险略高于女生,而女生焦虑风险略高于男生;另一方面,城镇户口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风险均显著高于农村户口,重点院校的学生抑郁焦虑风险也比非重点院校的大学生更高;本科生的抑郁和焦虑风险显著高于专科生。在压力源方面,大学生最主要的三个压力来自“学业负担重”、“想念家人”和“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事实上,教育部等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诸多要求。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课。
心理健康教育 离不开辅导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辅导员所起到的作用也被高度重视。例如上文提到的《计划》中,就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包括要向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此外还将面向高校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早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提到了部分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政策。例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对新入职的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对所有辅导员每3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支持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相关专业第二专业硕士学位,适当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专业名额,为一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创造更好保障。
辅导员群体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为了帮助辅导员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省各高校都在积极行动。
帮助辅导员 各地各校在行动
今年3月,吉林省首期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在吉林师范大学举办。据悉该培训为期4天,培训邀请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授课,主要围绕心理育人政策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常见心理问题辅导、谈心谈话技巧,辅导员心理危机管理干预技能以及辅导员心理健康调适、自我关爱、职业发展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题培训。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技能,浙江开展辅导员心理助人能力认证,通过系列课程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据了解,2022年浙江省有近600名辅导员获得心理助人能力初级证书。
太原工业学院心理辅导中心曾推出辅导员心理工作能力培训方案,培训主题包括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学业困难、家庭问题、情感受挫、违纪作弊、经济问题、就业困难。以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工作方法,包括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及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方法与技巧。
培训结束后还会对辅导员的培训结果进行一场考试形式的考核。试卷满分100分,不达60分者不合格。培训结束后,院心理辅导中心将授予合格证书,院学生处也将在年底进行考核。
江苏大学鼓励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学业规划、成长指导、就业创业、心理帮扶等方面下功夫、展作为,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此外还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制定辅导员全员入驻学生社区方案,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经常性走访学生宿舍、走进学生课堂、开展谈心谈话等,引导辅导员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成长的引路人。
华侨大学安排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主讲教师,选聘专业契合的辅导员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校外进修等方式提升职业素养,确保教学序列有通道。据了解近年来,已有9名辅导员转岗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96名辅导员担任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等课程主讲教师。
青海大学鼓励辅导员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任务,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辅导员可直接转为教学科研岗位。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各校官微、中科院心理所等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