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黄圣博: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2023/4/17 15:48:24  阅读:111 发布者:

黄圣博 | 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黄圣博◆文

随着“美好生活需要”这一主题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并引领青年这一关键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亟待解答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问题。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根植于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外化于新时代青年面临的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等现实问题之中。新时代青年仍处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完善阶段,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应当坚持将现实性与理想性、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引导其美好生活需要观念趋向合理科学、符合时代所需。

   ——黄圣博

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关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亦关系到新时代青年这一关键群体的成长成才。“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走向”。新时代青年拥有对美好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认识,就会去争取和创造这一样态的美好生活。如何认识理解并引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关系到新时代青年能否有力推动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美好生活现实,能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亟待思想理论界解答的重要理论命题。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或许会为我们探究这一问题提供恰当的理论视角。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可以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批判施蒂纳的极端利己主义,“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现实的个人”之所以会去对自然界实施改造,其根本动力在于人们想将原有的自然世界改造为可以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属人世界。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正是由于每个鲜活的青年个体拥有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其才会去开展有目的性的生产生活行为,而这样的生产生活行为又总是以满足他们自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现实出发点的。因此,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需将青年视为一个个现实的个体,在现时代的语境下把握其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意蕴,洞察其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问题,谋划引领其美好生活观念的对策路径。

一、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反复使用“美好生活”的概念,“美好生活”亦成为众多官方政策文件的常见用语。20121115日,在习近平同志首次以党的总书记身份亮相时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此后“美好生活”的内容体系逐步丰富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首次将“美好生活需要”的提法写入党和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明确号召全体党员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则再次鲜明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毋庸置疑,“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理解和研究新时代的一把关键钥匙。

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意蕴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与多维的层次性,而其之于新时代青年,更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在价值意蕴层面,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集中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青年既是美好生活的需求者,又是美好生活的关键创造者,其天然地继承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革命和国家富强的征程上取得的不朽成果,天然地承袭着一辈又一辈中国人在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中所追求的生命意义,天然地肩负着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在“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中“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历史责任,同时在强调“初心”和“使命”的新时代背景下,更有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强大内动力。支撑前人强大动力之一就是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解决温饱问题、建成小康社会等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谋幸福与谋复兴的目标中,更是蕴含着自己与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发展意蕴层面,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集中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矛盾一方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寓于现代性社会之中的,所以由网络信息爆炸、虚拟空间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社会意识形态持续波动难免会使得部分人对美好生活抱有不符合人类理性和时代现实的空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无法通过人为因素加以限制和遏制,但是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将其引导至合理科学的范畴,尤其是对于仍接受系统性教育的新时代青年,他们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年纪,及时且科学的价值观引领尤为重要。新时代青年的美好生活需要整体上仍呈现增长式发展趋势,追求物质更充裕、精神更愉悦、社会更安定、环境更美好是大家的广泛共识,“明天会更好”的认识仍然是当前青年群体的普遍信念。因此,新时代青年也就自然地承担着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的时代任务。在实践意蕴层面,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需要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一道路的宏伟实践中,既没有走向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滑进改旗易帜的邪路,才使得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得到满足和发展。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奋斗第二个百年目标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中,担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葆有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走实发扬斗争精神和全面做强自己的道路;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的迷信,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青年的美好生活需要葆有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其形成发展来看,既表现出不稳定性,也蕴含着可塑性。这是因为新时代青年正处于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仍表现出鲜明的“未完成”的姿态,“人的未完成,蕴含着可塑性和创造性,因而他总是处在不断自我塑造和自我创造之中”。而这种自我塑造最终虽是以每一位青年为主体自我实现的,但这一过程也深受其成长环境和教育过程的影响。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以获取生活资料和学习资料为内容所进行的日常消费活动,以朋辈、老师、家长及其他社会群体为对象所进行的日常交往活动,以网络、影视、社团等为载体的日常休闲活动”,这些相互联系的活动构成了影响青年群体自我塑造取向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样态。青年时期,是一代人美好生活需要观念确立的“拔节育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作为美好生活需要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其“自在”或“自为”观念的不成熟难免会引发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认知表现出不确定和逻辑错位等现象。一般来说,广大青年群体的事物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演能力都已趋向成熟,虽有个体差异,但是对于知识性观点的学习和接受已经不存在较多障碍;然而新时代青年往往踏入高校和社会才摆脱“呵护式”教育和独生子女的成长经验,首次独立面对学习之外的诸多社会行为,因此其心理情感和价值认知仍然处于波动较大的不稳定时期,常常会产生情感失控和认知偏差;并且,在大量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互联网空间内碎片化、表层化、感性化信息的背景下,青年人的不当情绪更易被放大,稍有错位,就容易导致其价值选择和价值目标倒向错误的方向,亦使其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认识脱离时代之现实,影响青年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因而,准确探索分析新时代青年对美好生活认知的现实问题并积极主动引领新时代青年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解决、能够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命题。

二、新时代青年追求美好生活面临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青年有对超越“诗与远方的纠结”的个人成长需要。新时代的青年拥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然而在追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人生道路上,又会常常陷入追求“诗与远方”而不得的纠结之中。现实的学习生活与自我存在被当作“苟且”的存在,而“诗与远方”则被视为理想的桃花源。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从主观出发,在脑海中构建出美好的“诗与远方”,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勾勒出令人向往的未来画卷,似乎是“到了那时便有诗”“到了那地便是远方”,而鄙视乃至枉顾当下之现实,只求追寻属于将来的“梦想的现实”。这种主观地嘲讽目前的生活和自我,而不顾一切地追寻“诗与远方”的思维与行为,看似葆有大无畏的浪漫主义情怀,实则只是悲哀的唯我主义认知,最终只能陷入主观主义的梦幻、虚无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之中。将“诗与远方”视为美好生活,从不愿切入现实发展到不敢面对现实,甚至不能正视现实的境遇,使得不少青年人将人生的成功仅寄望于个人的才华受赏识和个人的能力被挖掘,而忽视了社会物质基础、历史发展阶段、民族前进方向,既无法认清现实,也无法实现“梦想”,在追寻“诗与远方”而不得中惶惶不可终日。由此引发的,不仅是对新时代青年有序生活学习的障碍,更是对其成长成才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壁垒。“青年人在求学期间,喜欢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而一部分青年人之所以陷入“苟且”的悲愤、滑向“诗与远方”的空想,究其原因还在于对个人和时代之现实缺乏清晰的认识。柏拉图的《申辩》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向雅典百姓的告诫,“我尝试着劝你们中的每个人,不要关心‘自己的’,而要先关心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变得最好和最智慧,不要关心‘城邦的’,而要关心城邦自身,对其他事情也要按同样的方式关心”,即是说不要过分地沉迷于追求和梦想“自己的”“城邦的”财富和荣誉,而首先要深入现实去认识和关心“自己”和“城邦”。新时代青年要用对力、用准情、用好心,就首先需要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去省思自我、了解时代,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对“诗与远方”纠结的超越。

新时代青年有对摆脱“内卷化”过度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而“内卷化”的过度竞争正成为他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等方面亟待摆脱的社会性问题。“内卷化”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某单一领域或行业内部,价值评价的标准高度单一,过分重视数字化表征,进而引发内部主体的行为模式高度单一,在看似激烈的竞争背后,带来的只有无发展的增长与庞大的资源消耗,“导致了‘量’与‘质’之间关系的全面颠倒”。这一问题在青年人生活各领域的蔓延成为了影响他们成长成才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桎梏,亟待摆脱与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优势和弱点,引导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青年、服务青年,积极做好青年工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积极做好青年工作,社会各界为众多高校学子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新时代青年无论是在科研探索、创新创业,还是毕业求职、生活保障,社会各界总会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但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地为青年群体排忧解难并不能使其形成创新创造的观念,也难以引导他们去打破“内卷化”过度竞争,难以让他们真正地认识美好生活需要并追求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新时代青年热爱美好生活不等于真知美好生活需要,拥有追求美好生活动力不代表具备实现美好生活能力。因此,社会大众在关心和尊重新时代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亟待以科学的价值观积极教育引领他们的美好生活需要观念,做到既为青年成长培土浇水、铺路搭桥;也为青年成才打药整枝、把准方向。

新时代青年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民族复兴需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培养什么人”构成了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构成了新时代青年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的关键问题。1937年,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今天,党和国家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是希望新时代青年做这样的先锋分子。所谓时代新人,不仅是指其处在一个崭新的历史方位之中,更是指其自身所凸显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展现出无限活力。若是新时代青年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认识是富足式的物质生活和金钱化的市场体验,抑或是等待眷顾的小幸运式满足,甚至于“怎么都行,得过且过”的佛系生活,便无所谓“时代新人”之“新”。由此可见,新时代青年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认识中,是否葆有对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是否蕴藏对开拓、奉献精神状态的渴望,是否包含对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向往,是否怀有“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关系其能否堪称时代新人,更关乎国家发展之未来与民族复兴之方向。

三、新时代引领青年美好生活需要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青年作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主体,是关涉美好生活实现的关键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不随着人年岁的增长而自动实现,需要科学的教育加以引导;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构建正确的美好生活需要价值观则更有必要发掘兼具科学有效性与鲜明意识形态性的原则进路。

新时代引领青年美好生活需要应当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推动青年在葆有理想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个人成长。青年一代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一种愿景式的理想期盼,也是一种追求实现这一理想的现实活动。然而,作为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张力突出表现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需要渴望度与现实中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度的差异问题。在青年群体中,这一张力的普遍存在时常会引发不如意和不得志的感受,但也促使他们在对标现实中修正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在眺望理想中提升自我的知识与能力。马克思向来对人类历史上放眼未来的大思想家们葆有敬意,但也尖锐批驳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只是在思维和话语的层面空转,“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对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毫无帮助。依据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可以认识到美好生活的主体在于现实的个人,生成于个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于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的实质是现实的个人摆脱物的依赖性、追求自由个性的解放,是现实的个人向其作为人的“自在”而发展到成为人的“自觉”的本质复归,所以这一现实的追求天然就充满着理想的色彩;而美好生活的实现,必须依托于现实的个人之顽强拼搏,并集中体现为现实的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投身时代所需大事的实践进程当中,由此这一理想的目标本身也饱含着现实的要求。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有准确认识现实和合理设定理想的追求,因而要积极引导青年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洞察新时代结构脉络、捕捉现实根本问题、辨明社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既去做勇敢的理想主义者,怀有“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的豪气,又要做坚定的现实实干家,充满“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志气,方能更好地促使青年将美好生活的“愿景”转变为“现实”。

新时代引领青年美好生活需要应当坚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统一的原则,引导青年在突破内卷的持续创新中推进社会发展。当今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即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接受掌握资本运行逻辑和追求物质资源丰富平衡也将是中国社会长期面对的现实。身处这一时代,新时代青年无疑会全力追求个人和社会的物质生活提升与物质财富增长,然而应付考试的学习过程致使部分青年知识结构内卷化,传统行业的趋于饱和导致部分青年行为模式内卷化,金钱至上的人生追求造成部分青年价值标准内卷化。内卷之困虽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但也在于部分青年不愿跳出物质主义的壁垒,不愿摆脱当下生活相对的舒适,既反感做“工具人”被他人使唤,又沉浸于符号消费而乐此不疲;既厌倦于生活胶着且止步不前,又甘做“摸鱼族”而无所事事,最终难以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识更新和精神需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我的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势必会要求文化生活的多样化,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建设也天然地为物质文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动力,新时代青年作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力军,能否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协调好物质和精神两种需要,关系其自身能否突破内卷化困境,也关系中国社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积极引导他们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合理追求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增殖,又警惕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个人行为,在自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统一的过程中助力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在投身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事业中行稳致远。

新时代引领青年美好生活需要应当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助力青年在肩负时代新人的伟大使命中投身民族复兴。准确地把握当今时代的历史定位与发展方向,是新时代青年认识个人使命和国家战略的基本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代中国也正经历着华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亦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现实需求。从人类文明范围来看,当前人类正在进行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到数字智能时代,能否抓住这一生产变革期与战略机遇期,关系着中华民族能否掌握未来发展之先机;从国际格局范围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且进入到动荡变革期,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各方力量激烈竞争,能否团结更为广泛的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关系着中国社会能否具备有力前进之条件;从中国发展范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各方面问题将集中显露,各领域矛盾将更易激化,能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国家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人民能否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使命恰恰构成了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过程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背景,这一时代下的“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每一位青年作为马克思所指明的“现实的个人”,不是纯抽象的存在物,他们拥有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现实的个人寓于整体社会之中,因而他们个人的价值也必然与社会的价值双向互动。“从二〇二二年到二〇三五年,现在的青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从二〇三五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你们年富力强,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担当重任”,因此,新时代青年应以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伟大祖国为动力,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起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奋进;以担当时代责任和勇于砥砺奋斗为关键,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时代的开拓创新统一起来,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而奋发;以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为基础,将个人的修身齐家与国家的美丽强盛统一起来,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奋斗。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2022年第11

文章作者:黄圣博

转自:“学术与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