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记忆面包273——集合行为
2023/4/11 16:01:23 阅读:95 发布者:
集合行为:又称“ 集体行为” 或“ 大众行为” 或“ 集群行为” ,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在传播学中,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的特点: 自发性:参加集合行为的人都是自愿的,整个集合行为在人群聚集场合情绪相互感染,一哄而起。狂热性:集合行为中的成员情绪缺乏理智,往往采取奔跑、呼叫等感情冲动的非常规方式。无组织性:集合行为是无组织、无领导的行为,混乱而没有秩序,没有明确的目的。短暂性:集合行为持续时间短、聚散快,其目的主要是应付突发性事件。
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
( 1) 环境条件。
( 2)结构性压力。
( 3)诱发因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李某之死便成了游行事件的“ 导火索” ,人们认为之前对政府的怀疑得到了事实肯定,个人利益的表达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助长了普遍的社会情绪。
( 4)宣传鼓动者。
(5)普遍情绪的产生。
( 6) 社会控制能力。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