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期刊论文

60029条记录

  • 55435.Cell Research | 湖南农业大学联合香港浸会大学克隆首个水稻温敏雌性不育基因

    [摘要]:雄性不育使杂交作物育种能够提高产量并已被广泛研究。但温敏雌性不育是一种理想的特性,可以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实现全机械化,但由于缺乏这种种质,很少有人研究它。2022年9月6日,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王冠群,张建华,湖南农业大学叶能辉及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陈雪梅共同通讯在CellResearch(IF=46)在线发表题为“Aspontaneousthermo-sensitivefemalesterili... [发表时间:2022/9/15 9:24:21]

  • 55436.The Plant Journal|武汉大学鲁丽课题组在植物苄基异喹啉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摘要]:2022年9月5日, ThePlantJournal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南医院药学研究院鲁丽课题组关于苄基异喹啉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CharacterizationofbenzylisoquinolinealkaloidmethyltransferasesinLiriodendronchinense providesinsightsintothephylogenicbasi... [发表时间:2022/9/15 9:23:47]

  • 55431.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水平基因转移参与塑造陆生植物进化

    [摘要]:基因转移泛指基因或DNA片段在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包括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遗传物质从父母向后代的传递被称为垂直基因转移,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genetransfer,HGT)指通过无性方式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然而,这一过程只有在横向转移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下才会成功。生殖细胞与体细胞在物理上是分离的,这是通过HGT将新获得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水平转移可能是... [发表时间:2022/9/15 9:27:51]

  • 55439.Current biology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揭示共生结瘤中的碳氮交换依赖于镁的摄入!

    [摘要]:由于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全球人口不断增加,世界正面临粮食安全挑战。迫切需要在不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增加农业产量的可持续战略。可持续农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能涉及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SNF)。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相互作用每年向农业系统注入4000 万吨氮 (N)。然而,豆科作物固定的氮仍仅占农业系统所有氮投入的不到四分之一。更好地理解和充分利用 SNF 可能会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 [发表时间:2022/9/15 9:20:24]

  • 55434.PBJ | 一种基于CRISPR的侧向层析测定(LFA)技术可用于植物基因分型和病原检测

    [摘要]:近日,沙特阿拉伯基因组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CRISPR-basedlateralflowassayforplantgenotypingandpathogendiagnostics”的文章,该文章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田间的侧向层析测定工具——Bio-Scan,介绍了该工具在作物育种、植物转基因、植物合成进化和植... [发表时间:2022/9/15 9:24:59]

  • 55438.Nature | 研究证实ABP1蛋白是植物生长素受体,结束50年来的争论!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iPlants ,作者潜心者生长素结合蛋白1ABP1已在1970年代初被确定为潜在的生长素受体,但是几十年来,ABP1是否是一种生长素受体一直是争论的焦点。2022年9月7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奥地利科学技术学院(ISTA)JiříFriml等人题为“ABP1–TMKauxinperceptionforglobalphosphorylationandauxincanali... [发表时间:2022/9/15 9:21:19]

  • 55437.JIPB | ​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团队揭示疫霉菌致病新机制

    [摘要]:作物疫病是农作物业生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类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生态和粮食安全,每年导致我国大豆、马铃薯和蔬菜等作物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疫霉菌拥有其独特的发育与致病机制,且极易产生致病性变异及抗药性,防控难度大。疫霉菌在侵染寄主过程种分泌数百个RxLR效应子,是其致病的关键“武器”资源。利用病原菌产生的致病关键因子作为探针寻找植物抗病调控基因,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的重要途径。在植物... [发表时间:2022/9/15 9:22:53]

  • 55440.Plant Physiol | 福建农林大学许卫锋团队揭示白羽扇豆LaPAP12基因与巨大芽孢杆菌协同调控根鞘形成及磷吸收的机制

    [摘要]:根鞘是一种能形成于植物根部,由根际土壤-根毛-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鞘状土壤结构。根鞘作为根与土壤的重要界面,有助于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白羽扇豆(Lupinusalbus)能通过分泌酸性磷酸酶(APases)或与根鞘微生物互作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磷。然而,根系APases与根鞘相关微生物对磷吸收的潜在协同效应尚不清楚。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许卫锋团队在Plant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 [发表时间:2022/9/15 9:19:40]

  • 55432.Plant Physiology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龚继明研究组分离到首个具有类转运功能的韧皮部镉卸载蛋白

    [摘要]:控制镉(Cd)向水稻籽粒的迁移是解决镉大米危害的重要途经。Cd吸收进入水稻后经由木质部长途运输到地上部位,再经由韧皮部从节运往籽粒。因此,倒一节经由穗轴到水稻籽粒的运输是控制Cd在大米中积累水平的关键环节。目前已经分离到将Cd装载进入穗轴韧皮部的关键转运蛋白基因LCT1,但韧皮部Cd卸载的机制一直不清楚,也尚未克隆相关的转运蛋白编码基因。2022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 [发表时间:2022/9/15 9:27:00]

  • 55433.Plant Com背靠背 |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华中农业大学解析二月兰基因组的古多倍化演化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

    [摘要]:二月兰,十字花科诸葛菜属,因开花始于农历二月而得名。二月兰花色以蓝紫色为主,早春时在野外成片开放,极具观赏价值。二月兰的种子含油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潜在的高质量油料作物。在部分地区二月兰还被当做蔬菜食用,也称诸葛菜。另外,二月兰也逐渐成为绿肥研究的模式植物。而从进化上看,已有研究提示二月兰可能是由一个四倍体祖先进化而来,且与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可与白菜等杂交。因... [发表时间:2022/9/15 9:26:06]

首页<<5541554255435544554555465547>>尾页共6003页 跳页共60029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