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期刊论文

60029条记录

  • 55424.CD(IF=38)| 西湖大学郭天南等团队通过人工智能结合蛋白质组学辅助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

    [摘要]:确定恶性甲状腺结节仍然是一个主要的诊断挑战。由于分析小样本的可行性和新一代测序的可承受性,基因组检测已使甲状腺结节的分子诊断成为可能,然而,迄今为止,它也仅限于基于核酸的检测。2022年9月6日,西湖大学郭天南,李子青,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NarayananGopalakrishnaIyer及OiLianKon共同通讯在CellDiscovery(IF=38)在线发表题为“Artificialint... [发表时间:2022/9/15 10:57:05]

  • 55422.Neuron | 上海交通大学黄菊团队发现总是揪头发和抓皮肤的重复行为影响焦虑的潜在机理

    [摘要]:以身体为中心的重复行为(BFRBs)被认为是一种应对压力的手段。然而,重复行为影响焦虑调节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2022年9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黄菊团队在Neuron 在线发表题为“ExcitatorySSTneuronsinthemedialparalemniscalnucleuscontrolrepetitiveself-groomingandencoderewar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内侧旁... [发表时间:2022/9/15 10:59:44]

  • 55428.New Phytologist ∣ 硫酸盐-TOR通路调节茎尖的生长发育

    [摘要]: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熊延教授团队在NewPhytologist发表了题为“Sulfate-TORsignallingcontrolstranscriptionalreprogrammingforshootapex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硫酸盐-TOR信号途径在调控拟南芥茎尖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111/nph.18441.硫元素是植物必需的... [发表时间:2022/9/15 9:30:09]

  • 55426.Nature Communications | 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所需的酶和细胞间的互作机制!

    [摘要]:与大多数其他植物不同,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科的固氮细菌的共生关系获得大气中的氮气,这些细菌侵入植物根部并诱导形成根瘤。在受感染的根瘤细胞中,细菌分化形成类似细胞器的结构,称为类菌体,其中藏有对氧敏感的氮化酶复合物,用于将氮气固定为铵。植物从类菌体接受铵,以换取还原碳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铵被植物同化,并在根瘤中产生长距离的氮素运输代谢物,通过根瘤维管系统将氮素输出到地上部分中。大多数温带气候的... [发表时间:2022/9/15 9:31:17]

  • 55423.Gut (IF=32)| 暨南大学张冬梅/叶文才/陈敏锋等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潜在分子机理

    [摘要]:血源性传播是结直肠癌(CRC)转移的普遍途径。然而,作为血管的看门人,肿瘤周细胞(TPCs)在血源性转移中的作用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2022年9月7日,暨南大学张冬梅,叶文才,陈敏锋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曹义海共同通讯在Gut (IF=32)在线发表题为“NovelTCF21highpericytesubpopulationpromotescolorectalcancermetastasisbyr... [发表时间:2022/9/15 10:57:47]

  • 55430.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林科院亚林所在木质素生物合成对馒头柳耐镉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摘要]:镉(Cd)是自然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植物修复是Cd污染土壤修复中最常用的技术。馒头柳(Salixmatsudana var.matsudanaf.umbraculifera Rehd.)是一种高Cd积累和耐镉的柳树,在Cd胁迫下生长不受抑制。因此,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了解木本植物耐Cd的分子机制,为植物修复Cd污染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在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发表时间:2022/9/15 9:28:29]

  • 55427.JXB | 郑州大学农学院在小麦植株镉毒抗性和籽粒镉累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粮作物。近年来,土壤镉污染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提高小麦植株的镉毒抗性同时降低镉在小麦籽粒中的富集能够有效降低人体重金属镉摄入风险。因此,筛选小麦植株镉毒高抗且籽粒低镉积累品种,并探明相应的分子生理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近日,中科院Top期刊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发表了郑州大学农学院作物品质改良与养分高效利用团队的题为Multiomicsre... [发表时间:2022/9/15 9:30:43]

  • 55421.难怪减肥这么难!Nature新发现:对糖和脂肪上瘾,肠道和大脑都要“背锅”

    [摘要]:减肥总也达不到目标的人,也许会经常遇到这种场景——吃甜食或高热量食物的时候总会不断暗示自己:“吃完这口就不吃”,然而却一口接一口地将食物送进嘴里。就连喝无糖饮料、吃低脂食物都觉得不能满足对食物的欲望。2022年9月7日,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CharlesZuker教授团队在Nature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Gut-BrainCircuitsforFatPrefer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进入肠... [发表时间:2022/9/15 11:00:23]

  • 55429.JIPB | ​中国农大巩志忠团队和e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宋亮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拟南芥转录共抑制子AtSDR4L在幼苗e发育中的作用

    [摘要]: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种子休眠期到幼苗萌发成长通常伴随着转录组的急剧变化,而胚胎程序的失活对于幼苗成长至关重要。目前,已知四个关键转录因子LEC1,ABI3,FUS3和LEC2(统称为LAFL)对胚胎发育,种子成熟,以及种子质量有决定性作用(Parcyetal.,1997;Lotanetal.,1998;Kagayaetal.,2005;Toetal.,2006;Jiaetal... [发表时间:2022/9/15 9:29:32]

  • 55425.Biotech for Bio | 华中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团队构建大豆种子油分相关性状、代谢物/脂质等的多维遗传网络

    [摘要]:大豆(Glycinemax)油产量和品质由种子油分相关性状决定,这些基因与性状间的桥梁则是代谢物,性状与代谢物关联的遗传基础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大豆油分性状和脂质代谢物的遗传基础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大豆油分性状、脂质代谢物、基因和生物小分子间的网络关系报道较少。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团队在BiotechnologyforBiofuelsandBioproducts(原Biotechnologyf... [发表时间:2022/9/15 9:31:57]

首页<<5540554155425543554455455546>>尾页共6003页 跳页共60029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