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2024/2/3 14:00:03  阅读:217 发布者:

第一节 论文摘要的写法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 摘要的分类

摘要可大致分为3类。

1.1 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控制能力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科技论著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 学术期刊应多选用报道性摘要。

1.2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所做的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及技术性期刊等。

1.3 报道-指示性摘要

这种摘要界于上述两者之间,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2.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a.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b.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c.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摘要不分段。

d. 用第三人称。不应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e. 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有原文。

f.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g.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h.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首次出现必须加以说明。

i. 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逐段将文意译出即可。英文摘要时态用过去式描述。

-------------------------------------------------

第二节 关键词的标引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作者发表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读者就检索不到,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关键词选用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关键词包括2类词:

a. 叙词(正式主题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结果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b. 直接从文章的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文章其他内容中抽出来的,能反映该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或词组),即汉语主题词表中的上位词、下位词、替代词等非正式主题词和词表中找不到的自用词。

所谓主题词标引,是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等检索工具,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

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化为叙词。标引原则如下。

a. 专指性原则。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即为专指性。如主题内容为“工程结构设计”的论文,从词表中可查到“工程结构”、“结构”、“设计”和“结构设计”几个叙词。“设计”一词是泛指词,该文的主题概念不是“工程设计”或其他的“设计”;所以应选用与该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工程结构”和“结构设计”为关键词。

b. 组配规则。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交叉组配和方面组配2种类型。交叉组配指2个或2个以上的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如“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2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方面组配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示一个专指概念。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稳定性”组配。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

c. 采用自由词标引。有几种情况可采用自由词标引: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文献、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某些概念采用组配,其结果出现多义时,被标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词标引。

d. 标引程序。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或词组;对所选出的词进行排序,对照叙词表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词可以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叙词可以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的词组;还有相当数量无法规范为叙词的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

----------------------------------------------

第三节 引言的写作

引言(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1. 引言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言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的不必展开推论。

2. 引言的写作要求

a. 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b. 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c.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表”等不适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肯求指教”、“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d. 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

e. 引言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

f. 简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

-----------------------------------------------

第四节 正文的写作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占全文的主要篇幅。如果说引言是提出问题,正文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论文写作的成败和学术、技术水平的高低。

正文的论述方式可以有2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的论述;另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不同,以及学科的不同,对正文的写作和编排不能作出统一的规定,但一般的正文部分都应包括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和讨论这几个部分。

试验与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研究结果的得出是正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给予有重点的详细论述。要尊重事实,在资料的取舍上不应掺入主观成分,或妄加猜测,也不应忽视偶发性现象和数据。

论文不必要讲求词藻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应尽量利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凡是用简要语言能够讲述清楚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可用图或表来说明。图或表要具有自明性,即图表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表达清楚要说明的问题。避免用图和表重复反映相同的数据。考虑到出版的成本,插图尽量不用插页,尽可能不用彩色图。图和表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删去可有可无的或重复表达同一内容的图和表。引用的资料,尤其是引用他人的成果应注明出处。

切忌用教科书式的方式撰写论文,对已有的知识避免重复论证和描述,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教学辅助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必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

正文撰写中涉及到量和单位、插图、表格、数学式、化学式、数字用法、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参考文献等,都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化为叙词。标引原则如下。

-------------------------------------------

第五节 结论的写法

结论(或讨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尽管多数科技论文的作者都采用结论的方式作结束,并通过它传达自己欲向读者表述的主要意向,但它并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文中不可能明显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

a. 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b. 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c. 与先前已发表过的(包括他人和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d. 本论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

e. 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摘自《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官网,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