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心田计划”之教师哲学成长团体工作坊第四次活动

2023/3/8 14:21:17  阅读:93 发布者:

2023224日,苏巧妙名师工作室“心田计划”之教师哲学成长团体工作坊第四次活动在金林湾实验学校“育见”学生成长中心举行。花开花落,燕去燕归,不知何时春天已渐渐来临。成员们在寂静的寒冬中积蓄了充足的能量,沐浴着春日里的暖阳再次踏上了“心田计划”成长之路。

心情故事分享

久别重逢,黄睿老师帮助成员们重温了团体的讨论规则,并借由1分钟的心情故事分享促使大家打开思绪,形成一个畅所欲言的讨论场。在苏老师的故事分享中,我们学会去看到事物隐藏在其背后的反面,这其实也是属于它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眼中的隐喻思维

“化”的故事》原文: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鸟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通过故事,我们看到老子和孔子分别借助了7种动物的繁衍生育投射出其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这看似不搭边的两件事情之间到底承载了何种微妙的联系呢?故事解读的过程中大家提出了许多的疑问。所谓的道真的需要达成共识吗?如果说天性自然,都是足迹,那么鞋子又是什么呢?天性到底能不能改变,它是多年的积蓄还是与生俱来的?

探究思索

在过往的几次活动中,团体成员们似乎更倾向于去记住某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语,与之不同的是这次黄睿老师更加注重于培养大家形成一种隐喻思维。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帮助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故事中看见了自己的“偏见”和“洞见”。

这是一场由故事引出的“教育”研讨,从“教育”像“繁衍后代”开始,老师们在故事里徜徉,在思维中碰撞,在团体中分享,通过讨论、思考和分享,帮助老师们深入理解隐喻思维,从而提升思辨的能力,多元地看待事物。就像最开始的心情故事分享一样,哲学并非一味地去弄懂古人最原始的思想,而是找到其中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可用之处,看到那些藏在故事背后的隐秘部分,反思已有的“偏见”,好奇未曾意识的“洞见”。

结语

活动的最后,苏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学习收获,黄老师的富有“哲学味”的精彩点拨,不断启发我们悟哲学教育的门道,让我们从积极的视角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尝试探索从别人(学生)的视角想“他们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同时不断精进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理念。

本次团体工作坊为心理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相信教师哲学成长团体在工作坊的学习、研修之路上,开启新视野,洞见未知,抱团成长,总能遇见不期而遇的美好。

转自:“湖里区小学心理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