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佩姝 李竹平
单元整体教学解读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旨在让学生感受“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的汉字魅力,理解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人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本单元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以归属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开展“遨游汉字王国”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性学习”是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下册都配置的新模块,具体在每册教材中的探究主题如下:
册序
单元
主题
成果展示
三下
三单元
中华传统节日
写过节过程;通过表演、讲故事等多样方式展示成果。
四下
三单元
轻叩诗歌大门
合作编写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五下
三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
开办趣味汉字交流会;围绕汉字撰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六下
六单元
难忘小学生活
编排成长纪念册;策划并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
统观每册书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我们会发现这类单元相较于一般单元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设计一个探究性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最终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学生所学习的课文,也都是为实现综合性学习任务所设置的。
本单元在“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大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下,包含了两个具体的学习板块,其一是“汉字真有趣”,书中给出的活动建议是: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2. 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古诗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体会汉字的趣味,并且明确自己应该查找什么,编者编排了5篇阅读材料,分别是《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有趣的形声字》。第二个综合性学习任务是“我爱你,汉字”,撰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书中给出的活动建议是:1.搜集更多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编者编排了5篇阅读材料以供学生阅读学习,分别是《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5篇学习材料的提供,旨在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历史与文化,有撰写研究性报告内容素材,同时了解研究性报告的构成和撰写方法。这两个学习板块可以设计为两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后面会谈到。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这一单元的设置除了为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外,同样重要的是为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这一要素,学生将具备初步自主探究的能力。本套部编版教材中,涉及到“查阅、搜集和整理资料”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如下表所示: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备注
三下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书中提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是询问长辈,并建议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
四下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写明作者,出处。学习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
五下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掌握并能运用查找图书、网上检索、请教他人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六下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资料的一般流程包括: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将材料按照一定角度进行分类、按照一定顺序编排。
五上
第四单元
深爱祖国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找文章的创作背景。
六上
第八单元
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借助的资料有:他人评论性的文章、作者的生平。
六下
第四单元
革命理想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实质上是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与学生生活相差较大的文章的历史背景。
由上表可知,学习如何“查阅、收集和整理资料”主要是在小学中高段开始进行落实,低段涉及较少。一方面在普通的单元中,“查阅、收集资料”常常作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或感情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出现,如上表五上第四单元、六上第八单元、六下第四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所示,往往是让学生通过查阅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资料、作者资料等,更好地体会文本所要传达的中心内容和感情,笔者认为在这里查资料是服务于阅读理解的。
另一方面在涉及到“综合性学习”的单元中,“查阅、收集或整理资料”基本上都作为单独的语文学习要素出现,使得学生能学会“查阅、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去围绕着一定主题进行写作及综合探究。相较于三下、四下三单元中的要素,五下第三单元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种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分别是:查找图书、网上检索以及请教他人,教材中也就这三种方法如何操作给出了具体的解释。
综上所述,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三条学习目标:
1. 理解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人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并从中体会汉字的有趣。能简单了解汉字及书法演变的源流;
3.掌握并能运用查找图书(去图书馆、阅览室、或书店找书,通过书名、目录、内容对书进行选择)、网上检索(知道如何检索关键词,并能根据题目、引用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请教他人(请教前要想好自己的问题)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关于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统观整部教材“研究性报告”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文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难度的把控,把握好这一表达要素中一个关键词“简单”,难度太高容易打击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只要学生在研究的过程,能有意识地运用到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其写作能按照研究性报告的基本框架来写即可,不做过高要求。综上所述,“学些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一表达要素具体可细化为四条学习目标:
1.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并能从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有进行研究的愿望;
2.知道一份完整研究报告包括五个部分:标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份研究性报告。过程中运用查找图书、网上检索、请教他人等方法搜集资料,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整理资料,最终对研究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分点叙述、得出简单结论)。
4.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互相介绍彼此的研究报告,能从形式、内容两方面尝试着欣赏评价同学的研究性报告。
大单元教学设计
根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和定位,以及“教学提示”,在组织教学上应注意:
1.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通过具有整合力的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激发学生想了解汉字文化的欲望,并依托学习任务了解汉字特点,丰富汉字文化体验。
2.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用信息诱导而不是以指令来约束学生。尽管教材规定了活动的任务和范围,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完成任务。”
3.重视学习任务的探究性,减少对文本的精读分析。不同于其他单元,本单元没有需要预习的生字词,教材中提供的文本不叫“课文”而是“阅读材料”,提供“阅读材料”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的,因此无须精读讲解。
为了能够设计出更合适的学习任务,就要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重新梳理。梳理整个单元编排的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读写训练目标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学生将知道(K):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字蕴含丰富的内涵。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学生将理解(U):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汉字因义构形的构字特点及两维方块的字形特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一种非常美的文字,很容易被美化为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学生将能够(D):
通过网络或报刊,搜集与汉字起源、字体演变有关的资料,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
通过网络或报刊,搜集体现汉字趣味、与汉字文化有关的资料,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通过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展开简单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通过整理上述读写训练目标可知,这个单元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感受汉字的丰富内涵,增强对汉字的热爱,树立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换句话说,教师要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增进对汉字的热爱。
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激活学生已有的汉字文化体验,结合具体的汉字运用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对单元学习任务和目标充满期待。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策划一期“汉字知多少”的宣传专栏
这一核心学习任务分解为以下四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分享我的汉字故事。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汉字都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每天与人沟通交流、书写、记录的重要载体。在学生学习和运用汉字过程中,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大都能够发现汉字的特点和文化。通过分享自己的汉字故事,激发学生想要去探索汉字王国的兴趣和欲望,相机发布核心学习任务,确定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任务二:举办一场趣味汉字交流会。
活动前期准备:
1.发现汉字趣味性
为了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首先请思考,汉字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借助教材44-46页的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蕴含的趣味性,从体现汉字特点的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古诗等材料中能发现汉字的趣味性。
① 集思广益,共同猜测阅读材料《字谜七则》。
② 了解谐音歇后语,尝试用阅读材料《有意思的谐音》里的歇后语造句。
③ 仿造《门内添“活”字》和《“枇杷”和“琵琶”》利用谐音或者添字、减字等方式, 自编一个小故事。
④ 共读《有趣的形声字》,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和类型,按照规律,小组讨论,汇总自 己知道的形声字,班内共同检验找的是否正确。
推荐阅读《被委屈的汉字》《汉字树》等书。
2.思考搜集资料的方法
思考要办汉字交流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自己搜集资料,从而找出能体现汉字趣味性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在不看书的前提下自主讨论这两个问题,全班交流。
3.自己搜集,小组汇总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运用所学资料搜集方法,在课下,搜集一定数量的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古诗,小组内先交流,筛选出大家认为最有趣的资料,汇编成小报或者PPT展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组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这里给出一个语言支架,以供参考:
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
小组长为1号,其他同学依次排序,组长主持;
活动展示:
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交流会可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猜字谜大擂台”,小组之间相互猜字谜,猜中一个即计一分。
第二个环节是古诗、歇后语、对联、古诗等“趣味汉字材料分享环节”,既可以展示在海报上,然后请大家浏览,也可以请各小组成员利用PPT等设备在班内讲述展示。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综合性学习,教师最好减少对学生展示形式的限制,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他们将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子任务三:撰写一份与汉字相关的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前期准备:
1、学习阅读材料,寻找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为了撰写研究性报告,首先要思考自己的这份报告要研究什么,即自己对汉字的什么方面比较感兴趣或者有困惑?自主学习教材48-50页阅读材料1-4,简单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甲骨文、欣赏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了解国家统一文字的必要性等。
这一部分采取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会在预习单上提前为每一个阅读材料设计几个基本问题,以保证学生能把握住每个阅读材料的重点,现将问题整理如下。
① 阅读材料1《汉字字体的演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演变顺序是怎样的?
金文篆刻在_____________上。
2)哪种字体成为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
A、小篆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3)甲骨文主要记录的是什么内容?
4)小篆的特点是什么?它在当今社会还有作用吗?
5)你对哪种字体最感兴趣?说一说你的理由。
② 阅读材料2《甲骨文的发现》
1)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
2)第一个注意到甲骨文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猜一猜,下面的甲骨文是哪个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 阅读材料3、4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2)借助网络或其他资料,查一查,在五种书法体中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选择一两个代表人物进行详细的介绍。
空泛
具体的研究主题
汉字的发展历史
汉字字体的演变
书法鉴赏
“颜体”与“柳体”的区别
汉字的文化内涵
“李”姓的历史和现状
汉字的应用与传播
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
2.明确研究主题
读了上面几则材料,相信你对我们国家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如果请你做一项小研究,关于汉字你想研究一个什么主题呢?温馨提示:注意在选择研究问题时,范围不要太大,研究中的“主人公”越具体越好,下面表格中的范例可能会帮助思考。表格里,左边的题目都比较大、比较空泛,而右边才是具体的研究主题,参考一下,写出自己的具体的研究主题。
3.了解研究性报告
通过阅读学习材料5明确研究性报告的用途,以及一般研究性报告的要求及格式。
① 根据阅读材料五,明确研究性报告的基本构成: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② 参看阅读材料五及老师的下水文,思考每部分内容要写什么、怎么写,小组讨论,班内共同梳理。
4.收集资料,撰写报告
① 确定选题范围
② 通过思维导图,确定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调查
③ 针对这些方面搜集资料
④ 总结资料,得出结论
⑤ 撰写成完整的研究性报告
教师可提供下水文
活动展示:
将同学们的作品按照主题归类,分区域张贴在教室的四面八方,课堂上,请大家轮流阅读参观,并在自己欣赏的研究性报告下面,贴上贴纸,每人最多贴3个,以此票选出班内的
活动展示:
将同学们的研究性报告分类分别张贴在教室的四周,请学生移动脚步,依次阅读同学的研究性报告,可以将自己对于其他同学报告的建议,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该同学研究性报告的下方。同时,在自己欣赏的格式规范、内容有意义有条理的报告下,贴上投票贴纸,每人最多投5票,最终获得贴纸最多的同学将荣获“研究型小博士”称号。
子任务四:布置“汉字知多少”主题展板
合作设计和布置展板,然后开展展示分享活动,同时开展汉字趣味活动,作为单元学习结业庆典。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