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复习课如何查漏补缺?优秀老师的高效方法正好用上

2023/2/2 15:46:58  阅读:109 发布者:

如何把复习课上好、上得高效,是一门学问。

复习期间,很多学生会感觉无聊。一个单元又一个单元、一节课又一节课地再次重温,一道题又一道题地刷,一段话又一段话地默……大家心里都盼望着:熬到考试,彻底解放。

这样的日子,不仅是学生无聊,老师也在苦苦煎熬。以至于期末复习期间,学生和老师都忙得人仰马翻,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好。

如何才能高效上好复习课?这里有4位优秀老师提供的复习方案,正好派上用场。

复习课的“三重境界”

/ 夏永立(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第一重境界:“打补丁”

复习课不只是学会巩固应用,更要做到“查漏补缺”。在复习课上,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时,教师总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给他们“答疑解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经常见到教师精心设计了许多“易错题”,让孩子去反复练习。

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学习世界,了解他们的认知障碍,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要让孩子自己搜集学习中的“易错题”,在课堂中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才会从“错误”中走出来,让学习真实发生。孩子只有学会自己“打补丁”,才会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缺漏”,从而获得“学习力”的提升。

第二重境界:“串珍珠”

复习课不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更要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在整理数学知识时,教师也会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穿针引线”,再把旧知“串”起来,形成一个看似美丽的“项链”。

其实,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思维导图,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己动手“串珍珠”,将数学知识进行新的重组,有利于形成数学学习的结构化思维。

第三重境界:“开窗子”

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打开一扇复习课的“天窗”,让学生自己学会瞭望,就可以看到外面全部的风景,欣赏全新的数学世界。

复习课中,教师要学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就会在知识的完善和整理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理想境界。让孩子看得更“远”一些,才能真正开阔孩子的学习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增长新的“见识”。

复习课要由“教师设计”走向“师生共同设计”,为孩子打开一扇新的“天窗”,让熟悉的学习也有新鲜的“空气”,也能让学生看到美丽的远方。

语文篇:高效复习的四个关键点

/ 何捷(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聚焦知识点复习

学习,离不开必需的知识,知识点需优先复习。复习的时候,看一看本册到底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中所搭载的语文知识点到底有多少,然后集中复习本册所学的知识点。

要了解这一项也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关注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一般情况下,“语文园地”就是知识点的“集散地”,教材的编者已经为大家做了梳理。

2.整合同类文复习

可以按照课文所述的内容,将同样内容的课文整合起来复习。复习时,还可以发现这一类课文内容上的共性,写作上的共通。联系与对比,往往让你发现奇迹。

例如,同样都是写景的课文,采用归类复习,也许你就可以发现写景的基本套路;同样都是写事的课文,归类复习后,也许你就能发现叙事的方法……归了类,有利于找到规律,复习时,也便于举一反三。同类型的课文,还能成为互文,形成相互间的参考。

3.攻关易错点复习

可以事先收集学生在日常作业、练习中的差错,找到典型而明显的差错进行错误分析。这样的复习策略,能让犯过错的孩子不再犯错,让还没有犯过这类错的孩子不犯这类错。

注意,大多数人犯的错,就是错误中的“王牌”,自然也是学习的难点,更是老师出卷时最喜爱的“考点”。复习时,把错误解决了,不仅能提分,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举两得。

4.瞄准新题型复习

如今的考试题型有所变化,复习的时候也要有所应对,不要再用千年不变的考题来混日子啦。

其实,复习课也可以重点讲解一些新题型怎么回答,做个示范,展示答题技巧,解读开放题的答题路径等。显然,这是性价比很高的复习方式。但究竟要复习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老师用力过猛,讲得过深,孩子很累。有时候老师用力不到位,复习了跟没复习是一样的。

我建议大家以《课标》为尺度,复习之前,先看看《课标》,知道自己这个年级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

例如,三年级,就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的“第二学段”的目标(注:新课标颁布后以新课标为准),之后再具体看关于阅读的目标,关于习作的目标,关于口语表达、综合实践的目标。看好目标,对照着教。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是上学期的复习,并不需要完全抵达目标,因为还有半年,结合教材,达到部分目标;如果是下学期的复习,一定要认真落实,务必确保人人达标。“达标”不是拔高,是底线。达标,就是复习时要把握的所谓程度。

数学篇:用三轮复习迎接期末

/ 刘善娜(宁波市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

我常年带小学数学高年级,经常是四、五、六年级的不断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曾有一段时间,期末总复习带给我很大的苦恼。

在开展毕业总复习的时候,老师们的普遍做法就是买两套卷子,让孩子们一轮一轮地做。这样一来,老师不得不面临大量的作业批改,十分辛苦,而且这一届学生做的卷子,到下一届毕业班的时候,根本发挥不上任何作用,也梳理不出明显的成功经验。下一次,我们又得重复这样的动作,的确非常疲惫。

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毕业总复习的常态呢?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三轮探索。

第一轮:知识总复习

在这一轮里面,我为孩子们设计的探究性作业其实就是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但做的方式有点不一样。我会告诉孩子们,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进行期末总复习了,晚上回家大家去做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做完之后,每个人需要回答在做完这一页课堂作业本之后,你学到了这一章节里面的哪些知识点?要解决这些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让同学们选择其中的几个知识点来写一写、画一画,给出自己的答案和解答方法。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比如:你觉得什么地方最难?你现在有没有好的策略?等等,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可以表达的点。这样,孩子们才会对作业有兴趣,也才会找到那个梳理知识的着力点。

第二天一上课,我会先进行知识梳理,然后开展“质疑问难”。课的后半截才是我真正备课的内容。

通常而言,一个章节的知识点,绝对不会是课堂作业本这一页所能够囊括的。孩子们还需要补充哪一些作业,还需要分析哪一些习题,我要花半天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去设计和构思,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5~8题。这个资料老师们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下一届复习的时候一定还能用得上。

第二轮:方法大提升

当完成第一轮知识总复习之后,接下来我会梳理出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如平面图形的难题、立体图形的难题、等积变形的难题等,针对这些难题,我们有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题呢?

这个时候,我往往就会上一些方法课,作业也是与之配套的。比如在讲完等积变形、变与不变的方法之后,配套的探究性作业可以设计为如何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难点,让同学们结合教授的方法去发挥。

第三轮:过关检测

在真正的考试之前,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两次模拟考,并根据孩子们的考卷反馈,给大家进行细致的分析。三轮之后,整个毕业总复习也就结束了。是非常有效的毕业考最后的成绩证明了这样的方式,希望老师们也能有自己的毕业总复习策略。

英语篇:总复习的高效四步

/ 李陆桂

学习英语离不开计划,复习时同样需要计划(复习计划)。计划搞得好,就像下面这架正常行驶的飞机,行程一切正常,最终顺利到达终点。

这架飞机中的英语单词 R E N E W 的字母各代表这样几个单词:R-readE-exercise N-notE-examination W-write,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它们的含义:

1.阅读领先

Renew 这个单词首字母即是 “R”,恰恰形象地体现了阅读领先的原则。所以整个复习过程要在串联知识点的基础上注意培养阅读能力,每天至少看一篇英语短文,不断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

2.书写殿后

最后一个字母 W” ,除了指书写规范外,还指 “听写”“默写”“书面表达” 等。尤其是写作能力可直接体现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坚持用英语记笔记或写点读后感。

从上面可以看出,读写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缺一不可,只要能做好这两点,我们就会如虎添翼,作战能力明显提高。

3.笔记为本

这里的笔记主要是指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中的错误是自己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纠错,就能使自己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这就像保证飞机正常行驶所需要的原料供应,同时也为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基础。

N” 处于图中心,也暗示了“只有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客观真理,复习阶段老师要多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4.练习作 “鉴”

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和测试这面“鉴”(镜子)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不管是练习还是测试,都要认真而独立地完成。然后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地调整自己下一阶段的主攻方向。图中的两个 “E”不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吗?通过它们连接了阅读和写作,同时也连接了阅读写作和基础知识,这也就是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见“四大件”缺一不可,只有相互协调作战,方可成功。现在回头看一看,Renew 作为一个单词,在此是 “不断更新” 的意思,知识只有在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方能充满活力。所以要不断地学习,随时随地给它换血加油,这就是 “温故而知新”的真谛。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复习时“要”什么和“不要”什么了,即:

要制订计划,不要无纲乱抓;

要细研课本,不要题海万家;

要找出规律,不要全面开花;

要理顺要点,不要东扯西拉;

要多思勤问,不要顾这失那;

要总结归纳,不要死抠语法。

来源 | 《星教师》6月刊“期末加减法”杂志

内容 | 整理自《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版)》、“语文榕”微信公众号、“明师俱乐部” 微信公众号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