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张祖庆:日常备课,倡导在教科书上写简案

2023/2/2 11:44:15  阅读:9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祖庆说 ,作者张祖庆

关于备课和写教案,我写过多篇文章。《老师,你敢裸课吗?》(此文可到百度上搜索)《我的“磨课四部曲”:听课-追课-晒课-裸课》《公开课教案:从繁复走向简约》《 "集体备课"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三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尤其是第一篇文章,被很多人转载,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争议是好事,说明引发了大家的真思考。

今天继续说说备课这件事。

这几年,教师备课有越来越繁琐的倾向。这繁琐,体现在三个“杂”字上。

格式越来越繁杂——什么学历案、任务型课堂、学习任务群课堂、学为中心课堂,五花八门,越来越繁琐。

体量越来越庞杂——过去一单元,一般10多页,就够了。现在呢?从文本解读、学情分析、资源拓展、目标设定、学习流程、教师指导、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碰到需要大单元备课,一单元备下来,恐怕需要30-40页。一单元,竟超出一本备课本的厚度。吓人!

要求越来越复杂——有些学校,甭说年轻教师,即便五十岁的教师也必须手抄教案;规定每课书教案不能少于多少字;每单元不能提前两星期备,也不能本周吃“生鲜”,必须有一周的备课提前量,太早了不行,太迟了也不行,要刚刚提前一周……

在我看来,这样的备课,基本上是在外围做花样,没有抓到备课的要害上。

真的没有必要这样折腾老师。

备课,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是为检查服务的。其实,按我这么多年教书的经验(也是我身边不少老师的经验),教案本上的教案,要么是在寒暑假,超前“备”好,用以应付检查的;要么是上课后,花几天时间抄出来,应付检查的。

真正的日常备课,不是这样的。我(和不少老师)基本上是备在书头的。

以中高年级教科书为例。一般来说,一课书约有3-4页。每页天头地脚、分段换行、课后练习后面,都会有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处,可做些基础的文本疏通:注明难读字词,标注朗读符号,注释难懂词语,批注重点句子、赏析精妙写法、简答课后习题、书写难写生字。用自己看得明白的符号,钩玄提要,三言两语,即可把文本疏通清楚。

在此基础上,在书中夹1页可折叠、可裁剪的空白纸。空白纸上,简单写写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目标1.2.3,环节一、二、三,清清爽爽,一目了然。

在我看来,在书上写简案,有这样几个好处:

第一,这是真备课,杜绝了备教分离的现象。尤其对患有“集体备课依赖症”的老师来说,这一招可规避他们偷懒。

第二,教师示范批注,其实是一种高质量的下水。教师亲自下水,,方知哪些地方重难点。

第三,在书头备课,文字简洁,版块清晰,便于教师把更多时间花在关注瞬息万变的学情而不是教案上,便于课堂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有助于教科书的二次、三次使用。在教科书上留下痕迹,到下一轮再次教这一课时,可二次添加修改,也可推倒重来。几轮下来,即可积攒大量鲜活的一课多教的案例。

第五,便于教案检查。在书头备课,更能见出教师的文本细读、教学设计的功力,可以让教研组、教导处更直观地看出教师备课所花的功夫。

第六,最关键的是解放了教师,节省教师时间,凸显了备课实效。

第七,节省纸张,环保绿色——全国都这样做的话,可以省下一片森林呢。

当然,并非所有教师都适合在教科书上备课。教龄5年内的教师,建议先在教科书上做些基础工作,然后手写教案或在集体备课打印稿上做个性化修改。新手教师,这样的基础训练,还是必要的。

总之,备课这件事,最不能也不需要搞形式主义。一切,要从实际效果出发。

转自:“芝麻门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