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晒好课活动 I 在主题活动中丰富量感体验

2022/12/28 15:00:04  阅读:529 发布者:

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

径贝小学—海裕小学教研展示活动

1

活动简介

为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关于教研工作“四化”要求,开展“万名教师晒好课”教研展示活动,径贝小学于1214日下午联合海裕小学开展了“在主题活动中丰富对量的体验”展示与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包含课例展示、专题讲座、课例点评三个环节,采用“现场展示+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进行。红树林小学、海城小学、裕安小学、安乐小学和潮南区峡山小学小学近200名数学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1

径贝小学赖香恒校长高度重视本次教研展示活动,对老师们提出了非常专业的指导意见。他认为,量感是数学课标中新加进来的“核心词”,对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依托数学实验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感、实境等具身体验方式,助推学生“量感”生长,丰富“量感”体验,促进“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径贝小学罗瑜老师

活动由径贝小学罗瑜老师主持,她向大家发出提问:“量感”作为数学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量感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强调量感?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等问题引发大家思考。

2

课例展示

精心研课,量感导“行”

研课,让“量感”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导向研学活动精准有效,提升效能精心。

径贝小学罗瑜老师通过课前导学让学生暴露对年月日的已有认知,引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年月日?为什么2月有28天和29天?为什么一年有365天和366天?全课3个任务,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有序展开“日历”的主题学习。这节课中,在几个疑问点处,罗老师都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和学习形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亮点有“怎么把一年的天数分给12个月”?通过“凯撒、奥古斯都”两位大帝生日的数学故事让学生编制日历,激发学生学习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揭开日历里第一层秘密。随后还通过20239月的日历探究传统节日、节气,介绍918事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还以此推理编制202310月的日历,揭开日历里第二层秘密。整节课学生较好地经历了思考、尝试、比较、分析等探究活动,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结合新课标有效落实四基四能和引导学生体验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既提升了思维能力,还渗透了数学文化,为紧张的数学课堂增添一份趣味。

本课涉及天文、数学文化等各种背景知识,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运用。这些靠简单的语言很难讲述清楚的内容,罗老师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手段,如播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关系》,生动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年月日的由来。

3

专题讲座

以标立尺,量感有“悟”

海裕小学罗礼红老师

扎根教学是初心,潜心教研是热爱。海裕小学罗礼红老师结合区级课题的研究,开展了题为《在时间量感在活动体验中自然生长》的专题讲座。

罗老师围绕时间量感的内涵与价值、教学现状、实践案例、培养策略四个方面,分享了她与科组老师的实践和思考。结合2022版课标和文献的解读,她解读了时间量感的内涵和丰富表现,如:建立时刻与事件的相互对应;理解时间的意义,知道时间是对过程的描述;在真实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使用;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做事的时长,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等等。

她分享了两个案例《淘气的作息时间》和《日历里的秘密》的学习路径和课堂效果分析,并用前后测佐证了案例的实施效果,展现了实证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最后罗老师结合丰富的案例,提出了六个提升时间量感的教学策略,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懂得了教学要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事件时刻和时间长短的知觉、关注、度量,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延展时间量感培养的空间和时间。

罗老师和她的团队们还有很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未来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学研、为教学实践而研”!

4

活动点评

径贝小学欧小英副校长

径贝小学欧小英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认为,主题式教研模式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以教师为主体,构建以“提升教研层次,共享集体智慧,立足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的一种教研模式。

“量感”是2022版课程标准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核心素养增加到11个: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据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两位老师眼光独到,找准当下的问题,说明两位罗老师深度研读了新课程标准,要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不容易,但我们今天的两位罗老师做到了。

量感的培养是从感受数量开始的,因为数感是学生对数的一种感悟。培养数感的方法是: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看出数感,推出数感、算出数感、估出数感、用出数感。事实上数感也包含了对于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悟,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数量”的重视远不及“数和运算”,所以新课程标准把量感专门提取出来。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欧校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让学生经历量感形成的完整过程。量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经历量感形成的完整过程,是培养学生量感的一条路径。第二,为学生“具身学习”提供丰富的体验活动。第三,让学生拥有量感学习的“整体视觉”。

欧校说,自己很高兴地看到,老师们在这次主题教研中,经历了深度思考和精彩表达的过程。希望这样的主题教研活动能够常态化开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赋能。

5

学习心得

径贝小学祝李怡老师

一节常规课,经过罗老师的精心设计,焕发出了新意,活力和与众不同!课堂从学生的问题中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尤其是视频的引入,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度量,真真正正地发生在课堂,瞬间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愉快地开启探索之旅。课堂中给每个月分配天数这一环节,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啊!日、月的度量不就在活动中扎根了吗?接着七月、八月为什么连着两个月是大月,小故事的引入,老师夸张的语言,将课堂推向学习高潮。年、月、日虽然不能象分、秒那样实地体验和感受,但这些较大的时间量,也可以通过例举生活的事例去间接感受。比如:5天可以读完一本课外书,照这样一个月大约可看完6本呢!那一年可看完六、七十本课外书,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天啊!类似这样的生活事例,若让学生参与进去,那学生对年、月、日的度量是不是会有真切感受?我赞同欧校说的:小学生对“量感”的培养,首先是对数量的直接感受。

径贝小学林琳老师

罗瑜老师在教授“年、月、日”时,对于时间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巧妙地引用数学文化,吸引学生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感受先人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小数学家,一起编写日历,从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大月、小月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其来历和原理。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度探究,课堂结构清晰。

讲座收获:

"数感"""的感觉,"量感"就是""的感受。"量感""数感"一样,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是思维的产物,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是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量,培育学生量感。

  时间量感的培养策略:

 1、重视时间的对比辨析,建立时刻的表象。

 2、借助直观与计算的勾连,理解间隔时长的运算,理解时间的本质(计算时间)。

 3、重视单位量的产生、叠加量感体验,借助“数量”看见量感。

 4、结合跨学科或文化故事,丰富“量”的认知。

5、多种方法体验度量过程,认识“量”的本质(切身体验、观察,想象、推理)。

 6、重视体验学习圈,拓展“量”的应用。

径贝小学黄鹤强老师

罗瑜老师抓住教材特点,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跨学科结合视频了解公转、自转的知识,通过编制日历,多出来的一天应该怎么分配?整理后,对于大小月的理解。让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质疑中了解大月、小月、特殊月,让学生感受年月日这三个时间量之间关系的感知。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时间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这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进行串联并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进行知识的梳理。三,巧妙地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记忆时间量。在介绍快速记忆大小月的方法,通过身体语言、歌谣等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和记忆,学生对“年月日”三个量有了进一步感知。整节课都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大家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海裕小学李波老师

我有幸参加了“年月日”有关的主题活动,收获颇丰的同时,内心对展示分享的两位主讲老师充满谢意。

罗瑜老师对三上《日历里的秘密》进行了课例展示,我有以下收获:1.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认识到学科之间是可以有效融合的,开拓了教学思路;3.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罗礼红老师关于“量感”的讲座分享,精彩纷呈,使得我收获颇丰:1.对“量感”的概念有了更具体的认知;2.意识到“量感”的重要性,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3.认识到教“量感”有关的内容时,可以结合操作性强、直观性的手段,让学生建立“量感”,进而帮助学生积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我下定决心要不断学习、总结反思,加强专业素养、提升教研等方面的能力!

海裕小学麦晓柔老师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聚焦时间量感,以《淘气的作息时间》和《年月日》为案例,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研。我认为时间是较为抽象的量,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无言,看不见也摸不着,要建立时间量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建立时间量感是本次研讨的重点和难点。在罗瑜老师的课例中和罗礼红老师的汇报中,都有提到要有丰富的体验活动,时间量感加入自己的理解、将时间流逝与实际生活中的变化联系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集体事物的变化来感知时间的存在和长短,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建立并丰富时间量感。

海裕小学肖诗婷老师

罗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一课《日历里的秘密》,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编制日历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充分探究,将与年月日相关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最后通过“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加深记忆。教学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罗礼红老师针对时间量感培养的讲座分享让我收获颇多,特别是体验式学习圈让我印象深刻,包括四个步骤:具体体验→观察和反思→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在新环境中测试概念的含义。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量感的培养!

6

结束语

通过本次教研展示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标如何落地有了新认识,对如何培养学生量感有了新的思考。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相信老师们一定会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将此次活动的所学、所思、所悟付诸于实践中,为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奉献更多的汗水和智慧。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