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解读
2022/12/19 15:32:34 阅读:1914 发布者: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
主题学习内容解读
_
杜芳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提出历史课程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跨学科活动的10个学习主题内容,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那么,如何开展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本文拟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来展开,力图探索与建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活动框架。
CHAPTER 01
活动主题应立足于历史学科
基础教育学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十个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主题,主要来自课程内容规定的六大板块,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是对这六个板块学习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包括“中华英雄谱”“小钱币,大历史”“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在身边发现历史”“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看电影,学历史”“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个示例主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思路说明。这十个示例主题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历史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从特定的问题出发,通过整合分散在不同板块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形成在时段上纵通、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做到融会贯通。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选择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中有关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学习内容的范围,二是主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有探究意愿的。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立足于学科立场,充分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同时重视学科间的渗透与关联。因此,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已有的十个跨学科学习主题来展开,也可以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学校与学生的基本学情、教师和具体教学实际等因素,关注“历史学习与现实探究有机联系”“史料研习与社会实践有机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结合历史与地理、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的特点,围绕历史课程内容的六大学习板块由教师自主确定或教师与学生协商确定主题。
_
_
CHAPTER 02
活动内容应指向历史学科为依托的多学科有机融合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等结合起来,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围绕某一研究主题,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开展探究,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其本质上应该是立足历史学科、融合其他学科开展的一种整合式学习。应坚持以历史学科为依托,从历史学科知识内容中引出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如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等。同时,也要体现不同学习领域知识的有机整合,将分散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实现内容逻辑的结构化,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有机串接组织序列化的问题,使各学科知识形成有机联系和有机结构。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应针对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概念,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等要素,解决历史学习中的现实问题。
_
_
CHAPTER 03
关注活动情境的创设,聚焦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思路与策略的设计应重点关注活动情境的创设。活动情境的设计要关注现实情境,从身边入手,从现实入手,探究真实问题,将历史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校内学习与校外探究有机联系,使学生学会思考,能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注重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身边发现历史”这一示例中,学生通过探寻自己身边的历史遗存或信息,“了解各个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通过物品搜集、资料编排、汇编装帧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理解”,感受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并且,在知识图谱示例中列出的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的相关内容,注重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教师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应准确把握每一学习主题涉及的核心概念,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应探讨的中心议题,根据核心概念与大概念建构主题活动的框架,系统地将多学科知识、思维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并创设基于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强调在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展开探讨,理解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_
_
CHAPTER 04
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机制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无论采取项目化学习还是课题式研究、现象教学,强调的都不是教师教的逻辑,而是学生学的逻辑、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评价,不能以常规的评判指标来确定学生学习的对错,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中,不论是学习的过程,还是学习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学生应在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氛围中学习,因为不确定,才有探索的动力与可能,才能在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寻求最佳的结果。
跨学科主题学习应重视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时,要以历史学科为本位,将评价的焦点由学生“知道什么”转向学生“能做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学习表现,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水平。
要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定基于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二是要确定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学习任务。三是要确定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具体量规和量表。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评价不是仅仅要得到一个结果,更应在评价过程当中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应坚持历史学科的立场,是历史教师在整合历史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协同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开展的主题学习活动,既聚焦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又注重了学生的共通性素养的培养。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历史学科为本位,又能突破学科边界,更好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杜芳,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刊发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年第7期
转自:“历史教学编辑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