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雪时节齐聚力,逐梦云端向未来--齐鲁科学大讲堂第87期网络教研张店区科学教研团队

2022/12/19 13:34:42  阅读:371 发布者:

1213日,正值大雪时节,凛冽的寒冬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齐鲁科学大讲堂87期精彩亮相,张店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云端,共同观摩精彩课堂,认真聆听专家点评。

本期齐鲁大讲堂共分三个环节:范则超老师、潘韵亦老师和张海员老师进行课例展示;范则超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点评;卢主任作总结发言。

课例展示

《植物的茎》

 来自潍坊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范则超老师出示了研讨课《植物的茎》。范老师以一株枯萎的西红柿苗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描述形态、分析原因,并现场解决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新学的《根的作用》的知识巧妙串联在一起,为后面探究茎的传输作用做好了铺垫。范老师引领学生大胆猜想茎的结构,并将自己的猜想用图画的形式表达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绘制、展示植物茎运输水分的路线图以及演示植物茎运输水分的动画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茎的运输作用,让探究变得立体、鲜活!学生经过实验、分析、推理,充分认识了导管和筛管的运输作用,既增长了科学知识,又丰富了生活经验,完成了一次丰富的科学探究之旅。

《植物的花》

 潘老师执教的《植物的花》这节课,在课堂上进行情景聚焦的环节时,老师事先指导学生亲手在家里培植白菜花、萝卜花,体验亲自动手的快乐。学生自己亲自培植花的过程中对花朵有了初步的观察和好奇,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选择性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关注度。文案探究部分由学生自行解剖花,进行观察记录,在学生自行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再去纠正个别定义,学生的印象就会更深,而且更直观也就更容易理解。在交流评价时,用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也能更直观地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拓展应用环节,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花朵既能体现出小学科学的融合性特点,同时当有学生提到关于花朵的古诗时还能潜移默化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传统文化修养。本节课存在的的问题是在讲解花的构造时,硬性地教给学生花每部分的名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强。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导致汇报时没有完整的发现。对于使用镊子的讲解不够到位。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还是不会用,解剖花时,要求是捏住花的基部,慢慢地解剖,但是由于学生镊子的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很多花的结构被损坏。

《果实的形成》

 张海员老师执教的《果实的形成》一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并且在进行探究前让学生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清晰目标,有的放矢。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果实的共同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理解概念,得出结论。第二部分是探究果实的形成过程,此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分组观察花蕊,发现花蕊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认识花药和子房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通过观看视频,直观的了解果实形成的过程,最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小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第三部分是辨别果实和非果实,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辨别出果实和非果实,让学生学以致用。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以大家熟知的西瓜为例,若将西瓜的花用塑料袋罩起来,看能否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寻求真理的能力。

专家点评

卢主任总结

 卢主任对潍坊市的三节课作出充分的肯定,对范则超老师用心的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三节课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恳切的建议:

 1.建议三节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图书馆的资料查阅和网上的资料查询,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引导交流问题,切磋问题答案,课堂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2.课堂管控要宽严相济。过严了,发挥不出课堂的灵活性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的自由性就发挥不出来,要让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思维自由放飞的课堂。

 3.建议教师设计的课堂任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深下去,从而不断产生障碍点,在不断思考和交流中让思维真正发生。

 4.课堂要有更强的生成性。建议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思考,提出更多自己的问题,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活动掠影

学习记录与体会

齐鲁科学大讲堂第87期总结反思

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  张翠

1213日,与全省科学教师相聚钉钉平台,学习了《植物的茎》、《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三节课,聆听了专家的专业点评,收获颇丰。三位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体验、调查、实验探究等多种方法认识植物的结构,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解决生活真实问题

《植物的茎》一课,出示枯萎的西红柿苗,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萎焉?植物缺水怎么办?唤起学生已有科学知识——根的作用。从而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水怎样跑到叶子上的,为探究根的作用做铺垫。

二、精选材料,保证材料的多样性

植物结构的学习,要根据研究的结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比如《植物的茎》一课,选取富贵竹进行观察学习,现象明显,能比较好的让学生在横切、纵切的过程中,观察到运输水分的筛管。材料的选取也应多样化,《植物的花》一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亲身种植的植物,带来各种各样的花,保证了花的多样性。

三、科学有效的实验记录表,辅助学生观察理解

《植物的茎》一课,教师出示了多个以画图为主的记录表。基础活动环节,画植物茎的内部构造;学习进阶环节,画植物茎的横切面、纵切面、运输水的路线等,简化了学生实验记录,让学生观察探究更有目标性。

四、合理利用

、动画、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植物的茎》一课中,研究筛管作用环节无法通过课堂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借助

、视频、动画等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来认识筛管,了解筛管的作用及环割对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

五、评价量表的合理使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植物的茎》一课,教师出示了评价维度为小组合作、得出结论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的使用,让学生对自己得星情况进行质性描述,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又查漏补缺,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