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晒好课活动 | 寻路教学相长培素养 筑梦云端教研探问题

2022/12/19 9:55:42  阅读:342 发布者:

宝安区小学数学“万名教师晒好课”活动

寻路教学相长培素养

筑梦云端教研探问题

Math

本着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践行小学数学学科“深度理解,多元表达”的教学主张,积极响应教科院提出的尽快实现“万名教师晒好课”的工作目标。荣根学校于106日下午联袂清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开展了“万名教师晒好课”教研活动。活动还特别邀请了陈永畅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为小学数学老师们的教研之路传经送宝。

01.

课例讲座恰融合,三校联动齐分享

如何融合,怎么联动,才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让三校教研落地?答案就在这里,第一阶段活动以学校科组为单位,共同观摩了学校骨干教师带来的两节教研课例和两个讲座。

课例1

《搭配中的学问》—执教:周春兰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

首先,周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奇奇想要选一顶帽子搭配一条裤子,可以怎么样搭配?这一过程中,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连一连,在充分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感悟到有序搭配的方法和重要性。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服装

,你能否用数学的方式来简单清楚的记录这个搭配过程?”,这个环节学生的思维经历从

过渡到文字表示搭配方法,再经历符号表示服装搭配方法,最后抽象到字母+数字简单清楚的表示搭配方法。同时学生在经历多种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生生互动、质疑辨析,加深了对符号表示的简洁性的认识。

课堂风采

课例2

《快乐的动物》—执教:黄斐影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黄老师通过圆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找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体会“倍”的意义。同时也在找一找生活中的倍数关系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风采

讲座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主讲:李红云

李红云老师结合新课标阐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通过数学课堂提问的优秀案例为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于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她认为,课堂提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把准教材,精心预设;讲究策略,精准发问;激励质疑,积极释疑。

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课堂提问的功能,运用好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动学生深度思考,让数学课堂有质有效,趣味无穷。

讲座2

《运用问题驱动,激活数学课堂》

主讲:袁笑桃

袁笑桃老师主要围绕“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驱动?”“驱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有哪些?”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在这个讲座中,袁老师结合丰富的具体课例,呈现了对问题驱动法成功尝试的过程,并对之进行了思考和分享,给出了三点体会与做法:“一、立足基本,提出问题”、“二、讲究方法,启迪思维”、“三、问题引领,广辟途径”。

袁老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例,可操作性强,对老师“如何培育小学生思考问题,达到‘以问促思,以思促学’激活课堂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带来了思考与启发。

讲座掠影

云端讲座提支架 问题引思促成长

02.

殷殷期盼,切切守望,本次研学活动特别邀请了宝安区名师陈永畅副校长为我们的教研提灯引路。

第二阶段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陈永畅老师从两个方面对我校周春兰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肯定。其一课上周老师抛出的三个递进式的关键问题,层层铺垫,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支架,这种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了数学课堂;其二周老师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了符号意识的渗透,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从衣服的搭配,到图形的摆一摆再到符号字母的表示,也是一个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的认知发展提升的过程。

接着,第二个环节陈永畅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把握几个“度”解读教材——以15个教学设计为例》的专题讲座,分别从深挖教参“内涵度”,创造面向学生的设计;力求教材“动态度”,缔造走向本质的设计;把握教学“立体度”,打造倾向整体的设计和关注意图“精准度”,锻造只想思维的设计四个方面展开了分享与交流。最后他总结出我们要从这四个“度”让学生产生深度学习的视角,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的本质,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03.

观后点评亦精彩  反思心得指路行

输出是对学习最好的反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听课老师们的感想吧!

清平实验学校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刘滢滢老师:

周老师《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三个情境:为小丑搭配服装、营养配餐、设计去动物园参观的路线,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场景,课堂上用现实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展实践活动,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肖娟娟老师:

周春兰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结构清晰,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积累直观经验,在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有序摆的重要性。“一顶帽子配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周老师利用教具摆一摆,引导学生感受有序摆的必要性,再引导学生有序的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用符号表示搭配方法的优越性。

 

刘洋老师:

教学中周老师精心设计了给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服装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踊跃展现自己,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顺序地搭配,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陈亚丽老师:

《快乐的动物》一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教师先引导学生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然后以小鸭和小猴的只数为例,引出“倍”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其他小动物之间的倍数关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倍”的知识,也加强了数理的表述。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杨佳欣老师:

《快乐的动物》一课以“快乐的动物”情境切入,以学生的回答引出“倍”的问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体会“倍”的意义,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的“倍”的概念具体化,最后通过“生活中的倍数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倍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各个环节层层递进,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值得借鉴学习。

黄美玲老师:

陈永畅副校长的讲座总让人醍醐灌顶,总能唤起我们日常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点,将忙碌中的我们重新拉回教研的世界中。去深挖教参的内涵度,这也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备课时也别忘了深度思考∶①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哪里?②学生会有怎样的思维路径?③学生会如何呈现他们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这就要我们去思考,如何联系知识与学生的学情基础,就好比讲座中的举例,在教学面积这节课时,如何从个数到长与宽的关系,如何从一维到二维,如何让学生理解面积是单位面积的累加,而不是单纯的记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公式,而是要建立面积概念,借助丰富的教具学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初步形成面积思想。这也帮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时,如分数的意义,能够更好的使用面积模型进行理解。

总之,好的讲座能够让我们思绪万千,能让我们意犹未尽,总能启迪我们去思考。为陈校的讲座点赞

 

马芬老师:

陈老师讲座中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信息时代网上资源很多,但根本上还是要用好教材和教参,解读教材,才能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

 

赖晓青老师:

陈永畅老师在分析《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时,对课本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如在讲解衣服搭配与营养餐搭配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样的问题”后,对教材中的情景展开了解读,详细地分析了每种搭配方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应如何衔接。这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思路。

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陈水妙老师:

周春兰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和黄斐影老师的《快乐的动物》这两节课,紧紧围绕“以问题引领”进行,袁老师和李老师的讲座课堂问题驱动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扎实,讲座紧紧围绕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展开,作为深耕校本教研的主要题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两节课研究的切入点是“问题引领”,无独有偶的是这两节课其实也是“思维可视化”中的代表课例,都需要通过“画一画”去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教学知识,在画图中理解和突破“倍”这一难点,在“画一画”中形象地解决搭配中的数学问题,画数学都是一个重要的抓手。研究的切入点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是通过实践去探索促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钱炜霞老师:

在听完荣根学校周春兰老师《搭配中的学问》课和黄斐影老师《快乐的动物》后,我收获了很多。周老师通过给小丑“搭配服装”的有趣情境带动学生进入这节课的主题,在学生上台展示和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维表达,并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搭配的好方法。选择简单清楚的方法解决问题,有顺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黄斐影老师课中声音抑扬顿挫很有亲切和吸引力,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倍”问题简单化,解释的有条理清晰,在学生展示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很好的解决两者之间更加完整的数量关系。同时,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内容十分全面,条理清楚,方法选择灵活多样,预设准备充分。最后袁笑桃老师和李红云老师讲座的分享,让我更深刻了解到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促思,以思促学”,让数学教学更加丰富性,科学性。

 

罗灵老师:

荣根学校周春兰老师在《搭配中的学问》中,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带领学生初步理解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黄斐影老师在《快乐的动物》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倍”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同时,黄老师的教学设计考虑的内容十分全面,各种情况均有预设,准备充分。

两位老师的教态、板书、课堂节奏,都非常出色。他们在核心问题环节处理得十分得当,问题精准且有停顿,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思考。

最后,听了袁笑桃老师和李红云老师分享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问题驱动的重要性,从中学习了许多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围绕核心问题,再一点点探究子问题,深入浅出,深度理解。

荣根学校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韩海燕老师:

观摩黄斐影老师带来的精彩课例《快乐的动物》,我有以下感想:

上课伊始黄老师就告诉了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开门见山,直击本节课的重点,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吸引力。通过提前准备好学案,让同学们经历数各种动物的数量过程,记住动物们的种类和对应的数量,为下一步探究动物们的倍数关系做准备。

以教科书上的问题为引领,精准提出下一个问题:猴子和鸭子比一比他们的数量关系。在有同学说出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之后,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去理解“2倍”是什么意思,启发同学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来验证。在巡视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和指导,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活动展示环节,通过圈一圈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2倍”是如何来的,在此过程中将新学的“倍”和同学们之前几节课学的除法联系起来,进行补充。通过依次改变鸭子的数量和猴子的数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倍”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2倍、3倍、4倍……

最后通过眼睛和鼻子举例,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也存在许许多多的倍数关系,都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潜移默化的将数学生活化,让同学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又反过来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朱丽娟老师:

今天观看学习了黄斐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快乐的动物》一课,受益匪浅。黄老师充分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下面谈谈我听课后的两点心得。

一是探究学习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探究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黄老师在让学生理解“6只小鸭和3只小猴的数量关系”时,给足时间让学生摆、画、圈、说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活动过程层次分明,学生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画、圈的过程中让“倍”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二是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黄老师的整个教学中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黄老师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后,通过形式丰富的练习环节让学生注意力再次吸引住。如“怎样能使小鸭的数量是松鼠的4倍”“找一找身边的倍数关系”,这些富有挑战的活动,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去思考,这些练习及时巩固“倍”的运用,活学活用,开放的问题更是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综观整课,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感知、理解“倍”的概念,是一节值得学习的优秀课例。

 

林燕华老师:

《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充分积累活动体验:积累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体验,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这点我的体会比较深刻。周老师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一是让学生摆服装的

,让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这样的思考过程,也许有的学生已经建立了这个思维,有的学生没有,他仍然是乱摆的,也不知道哪个帽子已经搭配过,哪个裤子漏了,就是在这样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去体会到有序思考就是先确定帽子配裤子或者先确定裤子配帽子这样一种有序的思考,这其实就是一个共学共进,共同进步的过程。二是连线的过程又加深了对有序方法的理解。

 

斯琴老师:

非常荣幸学习西湾小学陈永畅老师的讲座。陈老师提出,在解读教材时,要把握几个“度”。一、深挖教参“内涵度”,创造面向学生的设计。二、力求教材“动态度”,缔造走向本质的设计。三、把握教学“立体度”打造倾向整体的设计。四、关注意图“精准度”,锻造指向学生思维的设计。通过列举众多课例,给我们深刻启发。陈老师对《搭配中的学问》的课例点评使我印象深刻。陈老师说问题引领的形势下的课堂设计,有效开展了课堂互动,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注意要做到在课堂中提出递进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有学习支架可用。有层次的问题是指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从实际操作到数学符号化的过程,老师要注意让学生有学习过度,通过换换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能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有数学化的表达。老师要注意用多元表征助力学生理解的升级,从实物操作、实物连线、文字表述、图形抽象、符号表征,学生在辨析中得到扎实的学习基础。这节课做到了注重思维可视化表征,侧重思辨性思维培养,尊重数学化过程,帮助学生从生活模型过度到数学模型的抽象。陈老师对本节课的教材解读启发我们,主题式学习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模型意识。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檀钱胜老师

初冬午后,陈永畅副校长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习分享。陈校首先对周春兰老师的课例《搭配中的学问》进行了细致精准的点评,不仅是语言上的提炼,还专门制作了针对性的课件。有“问题引领”和“数学抽象”的高度,也有对比不同版本、不同年份教材的广度,最后聚焦到教学理念的更新,从重计算转为聚焦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思考之深,是学习的榜样。

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里,陈校结合15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开展了《把握几个“度”解读教材》的讲座。不管是深挖教参“内涵度”,还是力求教材“动态度”,又或是把握教学的“立体度”和关注意图的“精准度”,都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做到了问题引领下是深度教学。研究之深,陈校还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做前先给自己提出引领思考的问题,其实不断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也是我们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除了孜孜不倦的研究深度,整场讲座2个多小时,陈校在有些感冒咳嗽的情况下还一直都充满热情,没有停歇,敬业刻苦的精神感染着听讲座的老师,更添冬日的温暖。

活动简影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师们的积极思考还在继续,未来,仍心怀远梦,脚踏实路。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