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地教师,倾盖如故;云端线下,满载而归——记中山、揭阳、韶关三地教研基地信息科技新课标专题研修暨送教活动

2022/12/9 10:02:41  阅读:435 发布者:

20224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设计课程内容,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加强了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如何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设计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如何无缝衔接小初信息科技教育……面对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难题,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揭阳)教研基地开启了一场迈向更高层次的理论认知与教学实践的探究之旅。

  20221121日下午,一场特别的研修活动在揭阳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场由中山、揭阳、韶关三地教研基地联合发起的专题研修活动。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山)教研基地成员在负责人陈明宏老师的带领下亲临揭阳;受疫情影响,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韶关)教研基地则通过联线的方式,全程参与研修。

  三地联合研修活动包含三项内容:一是头脑风暴,碰撞思想;二是专家讲座,拓宽思路;三是教学展示,践行课标。

头脑风暴

碰撞思想

  活动伊始,中山教研基地负责人陈明宏老师就给三个团队的老师们出了六个研讨主题:一是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是如何理解信息科技课程知识体系?三是如何理解“重算法、轻编程”?四是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课程内在逻辑发生什么变化?五是人工智能如何进入中小学课程?六是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的联系?

  活动采用学术沙龙的形式,分组抽题进行研讨。线上韶关教研基地为一小组,中山教研基地与揭阳教研基地的老师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中山、揭阳两地的教师。这既是一场新课标研讨之旅,更是一场两地教师结下深厚情谊之旅。抽题之前,各小组迅速推选出小组长;抽题之后,各小组立即展开激烈的思维碰撞。由于研讨气氛十分热烈,研讨时间不得不一再延长。倾盖如故,是现场两地教师的最好写照。

  在研讨的过程中,各小组采用项目列举法或思维导图对各自抽到的研讨主题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并列举了相关的教学案例来辅助讲解各个主题的落地。如“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内涵”小组,老师们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通过智能锁的教学案例呈现了核心素养是如何在教学中得到落实的;又如“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如何联系”小组,老师们快速形成了PPT演示文稿,用《智绘国旗》和《孙中山故居云漫游》等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所在。

  “学思先行,研悟为本,践行为芯”,学术沙龙的最后,是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陈明宏老师带来的分享——《重核心素养,育数字人才》。陈老师的分享回应了学术沙龙研讨的各大主题,并引发大家再次思考。每个人都在自己深度参与的研讨与陈老师的分享中领悟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专家讲座

拓宽思路

通用简约小标题

ENTER TITLE

  本次研修,三位基地负责人都精心准备了专题讲座。每个专题讲座,都如明灯,照亮了老师们践行新课标的思路。

  中山教研基地负责人陈明宏老师率先开讲。他给三地教研基地的老师们带来了题为《重核心素养,育融创思维——学习新课标,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讲座。讲座分别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以及“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策略”三方面展开。陈老师首先回顾了技术融合教学的迭代历程,然后分别从基于能力提升工程2.0视野以及基于新课标的视野,指出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接着,陈老师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阐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三个层级:跨学科——融学科——超学科;最后,陈老师提出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策略包括“基于真实性学习”以及“基于项目学习”。陈老师的讲座为老师们落实跨学科主题教学理清了思路,提供了策略与方法,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紧接着,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方少芹老师带来题为《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人工智能教学》讲座。方老师首先从“教学梦想”说起,讲述了团队一年多来学习、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过程。随后,方老师分享了团队践行新课标的收获——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以及如何做到“科”“技”并重。最后,方老师分享了“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该模式蕴含的三条培养主线,令在场的老师眼前一亮。方老师的讲座,让三地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了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科技教学的美好与温暖。

  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杏建红老师最后开讲,杏老师带来的讲座主题为《新课标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策略》。杏老师首先从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说起,借助案例展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接着杏老师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时代定位和发展历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以及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策略,杏老师深入浅出的分享拓宽了老师们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思路。

教学展示

践行课标

  教学,是新课标落地的唯一途径。如何践行新课标,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让老师们能更好地践行新课标,中山、揭阳、韶关三地共6位老师献上了6节人工智能展示课,供三地教师研讨。

  普宁市红领巾学校周细芳老师带来的课例是《我和机器人有个“诗会”》。周老师以学校诗词大会为背景,围绕设计机器人小诗与同学“对诗”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将人工智能的教学与中国诗词文化巧妙结合,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设计机器人“对诗”任务的完成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揭阳市实验中学赖援助老师带来的课例是《智能家居——初识语音识别》。赖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和《西游记》引入,从阿里巴巴说“芝麻开门”石门就能打开到孙悟空说“变大、变小”就能让金箍棒变大变小,引出人们都想用规定的语音来控制工具,自然而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语音识别,并提出本课的任务——改造一款家居设备,为这款家居设备加入语音识别功能,并说出改造后设备所带来的便利与美好之处。随后,课堂围绕探究语音识别的原理、编写程序设计带语音识别功能的家庭电器等环节,环环相扣地引领学生从人工智能的学习者进步到人工智能的设计者、创造者。

  揭阳市实验中学的王敏珊老师带来的是《心怀母校,为您献“技”——初探人脸识别》。王老师从学校早上师生进校,保安一边检查来者是否本校师生,一边检测体温造成校门口拥堵的真实情境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人脸识别。在学生了解人脸识别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机器如何在画面中定位人脸以及机器如何识别出是谁的脸,从而使学生顺利建构出人脸识别的原理。接着,王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去解决校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王老师通过两个案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美好和挑战。激励学生要“善”用技术和“擅”用技术,让技术恒久绽放温暖与美好。

  韶关碧桂园外国语学校彭志强老师带来的课例是《非遗传承AI赋能川剧变脸》。彭老师以说课的方式带领大家领略了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精彩。彭老师从项目缘起、项目设计理念、项目的育人目标、项目的跨学科知识能力结构图等十一个方面展开说课,清晰地展示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教学模式,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应用程序——AI变脸的课堂教学,通过FaceAPI人脸追踪模块实现变脸,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杨安琪老师执教的课例是《大数据的应用与影响》。杨老师从人机博弈机器胜出的原因引出“大数据”;随后通过案例展示与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影响;接着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按主题搜索、加工、处理所需的信息,并以词云图的方式展示所获取数据高频词的分布情况。学生在杨老师极富教学激情的感染下,身心愉悦地掌握了本课的内容,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中山市第一中学项婉老师执教了课例《“机”中生智——AI对对联》。项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对对联的过程,进而迁移到机器对对联,在迁移反思中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对对联的原理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进而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项老师的教学设计科学有趣,将新课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项老师的教学极具感染力,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果非常好。

  课后,中山、揭阳和韶关三地的老师围绕新课标进行评课议课。老师们纷纷肯定六位老师的课例都能很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都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和项目,都能在人工智能教学中融入跨学科学习,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等特点。 

  难忘这场三向奔赴的研修。难忘揭阳方少芹老师借助对对联系统生成的对联“今日落雨满心感恩,他年飞天回梦思情”表达不舍之情;难忘韶关杏建红老师的四字“真”言——真研修、见真章、显真功、出真效;难忘中山陈明宏老师对这场研修所赋予的“合、实、慧、暖”的四字评价,以及激励大家要用“小学科大梦想”、“小学科大教育”的愿景,去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三地联合研修效果特别显著,三地优秀教师头脑风暴而成的涟漪、教学展示而发的灵光,将成为三地教师未竞岁月践行新课标的方向与源泉。

转自:“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