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到榕城,人工智能藏愿景
2022/12/9 10:02:06 阅读:174 发布者: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提升我市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22年11月21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揭阳)教研基地到榕城区梅云华侨中学开展为期一天的人工智能“送教下乡”主题活动。来自榕城区的20所初中学校的信息科技教师以及教研基地的成员参加了这场活动。活动包含三项内容:人工智能教学展示、人工智能教学讲座和人工智能教学常用平台操作示范。
��� 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学
活动伊始,基地成员榕城区梅云华侨中学黄丹仪老师便给榕城区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带来一节题为《能听会说的智能陪伴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教学示范课。
上课了,黄老师以顾城的诗句“草 在结它的种子/风 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引出陪伴是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随后黄老师播放视频,邀请学生观察陪伴型机器人是如何与小孩、老人等不同人群互动的,体会陪伴对人的重要性。接着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怎样陪伴人类的——黄老师通过“机器人如何听懂人类说话”以及“语音识别的原理是什么”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体验、类比、游戏等方式,将深奥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的原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黄老师引导学生编写能听会说的机器人程序,并在这个程序的基础上,鼓励各小组合作设计能听会说的陪伴机器人。在课堂的最后,黄老师通过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技术向善的温暖以及思考技术向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黄老师的课,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标倡导的“科技并重”;学生在黄老师创设的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中,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学生在黄老师创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情境中,真善美得到了涵养。
黄老师的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老师们纷纷发表听课感受。利鸿老师说:“基于需求的情境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简单高效的探究活动理清了复杂的识别原理,弱化技术的编程活动减轻了课堂的创作压力。从境到情,从教到学,从做到创,无处不绽放出人文情怀涵养下人工智能教学的魅力。”壁生老师说:“丹仪老师的课已经在践行新课标,既有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能突出科技并重。以陪伴为主题的人工智能教学,温暖了整个课堂。”
��� 有情怀的人工智能教学讲座
课毕,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揭阳)教研基地负责人方少芹老师为榕城区的老师们带来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教学》的讲座。方老师从“新课标下一座城市的教学梦想”说起,通过展示去年对全市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做的是否“胜任人工智能教学”的调查的结果,指出全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及努力的方向。接着,方老师引导在场的老师思考如何落实新课标、如何有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方老师通过对三个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和“科技并重”的解读以及相关教学案例的分享,让听讲的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课标落地的策略和方法。在阐述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方老师提出了“用人文情怀来涵养教学”的观点,并通过生动温暖的教学案例来示范如何在教学中涵养学生的真善美。讲座的最后,方老师提出了“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该模式所蕴含的“人工智能学习过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及“人文情怀涵养”三条线索,令在场的老师们心中明亮——按照该模式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就能成就一节好课。
��� 有愿景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操作示范
下午,吴标老师为榕城区的老师带来了主题为“项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教学常用平台”实操的分享。吴老师从国家相关政策、教育部课程标准和生活的案例剖析引入,让榕城区的老师们感受到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接着,吴老师介绍了几个适合师生们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平台,并通过几个有趣的案例,给老师们示范如何使用这些平台。人工智能的姿态侦测、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训练专属模型等常见人工智能的演示,激发了老师们学习人工智能的愿望。在这个情感基础上,吴老师通过小项目引导老师们动手体验……
一天的时光慢慢地流过,参加活动的榕城区的老师们从对人工智能教学的毫无头绪,到萌发了去课堂中试试的愿望,彰显了这场“送教下乡”的活动,不仅让榕城区的老师们收获了 “鱼”,也掌握了“渔”。
百舸争流千帆过,乘风破浪正当时。希望教研基地的此次人工智能教学榕城行,能点燃榕城区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促进榕城区人工智能教学的开展。
转自:“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