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一线教师准确理解2022 年版“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1月25日下午,中山市教研室组织全市化学教师线上观看并学习研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主题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教学展示活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8场活动。
本场大讲堂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程俊老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胡久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刘玉强老师、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初中化学教研员邱惠芬老师、韶关市第一中学初中部(西堤校区)简亮老师、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庞刚志老师应邀参加本次活动。
本场大讲堂聚焦本次活动聚焦一线教师和区域教研在实施 2022 年版“新课标”的现实困惑,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中山、韶关)的实践经验,通过《水的组成》《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研讨沙龙、专家视点等环节探索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和课程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关联及基于学业质量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为一线教师和区域教研中如何促进学业质量标准落地提供易借鉴、易操作、易推广的教学实践路径、课堂评价视角与策略,发挥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作用。
一、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一】
简亮老师执教的是《水的组成》新授课。本节课环节紧凑,务实高效,简老师用问题驱动学生完成具体任务,巧用化学史追寻科学发现的足迹,引导学生重走科学探究之路,让学生形成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通过初步“知”水、前人“识”水、实验“探”水,微观“析”水,分类“辨”水这五大环节层层递进,充分利用化学史实、模型、实验事实等丰富多样的素材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最后通过评价量表及检测题评价等形式外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及时有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展示二】
庞刚志老师执教的是《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跨学科实践活动课。庞老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完成一系列课前准备活动,通过基于真实、贴近生活的情境问题,精心设计各环节活动,例如利用易拉罐回收铝的工艺流程让学生初步形成应用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带领学生有效挖掘中山市南部组团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处理相关垃圾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让学生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除此之外,设计创新实验,从化学角度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专题讲座
邱惠芬老师开设主题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以两节课例为例》讲座。邱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大方面帮助老师理清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及学业质量体系,从不同的认识对象及问题将学业质量描述细化为四大方面,结合两节展示课剖析了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寻找课标内容,提炼核心知识,结合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围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评价进行教学及评价设计。
三、研讨沙龙——评课
教研沙龙环节首先由课例展示的简亮和庞刚志两位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突破学生认知障碍的路径,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分享。
简老师认为本节课通过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想象的活动设计、借助实验和理论猜想推导、分类辨别物质种类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微观探析、关联概括等高阶思维活动,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以此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外在表现的观察仍存在主观经验评价的现象,接下来继续研究基于数据呈现的学业质量评价,实现学业质量评价可视化。
庞老师分享本节课前完成组建学习小组完成调查报告、制作手工、环保酵素、模拟填埋等活动,围绕核心素养及课程主题,确立了金属、氧化物及酸碱盐为核心知识,再结合物理和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利用工艺流程为主线,组织跨学科教学内容,从基本理解、简单应用、综合问题解决三个层面,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认识流程”“理解流程”“应用流程”环节中落实过程性评价。
接着胡久华教授对两节课例进行精辟深刻的点评。胡教授认为《水的组成》这节课有实现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论证这个思路和方法进而去解决简单的实验问题。另外,充分肯定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快速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显著,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思路方法和重要态度方面的诊断价值具有挑战性,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的。胡教授认为《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这节课课大胆创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建议老师们要明确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教学定位,深入研究跨学科活动主题中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广度,活动中尽可能挖掘与化学核心知识的集合,在学生观念分析解决问题方面上做更多的挖掘,进一步加强活动的挑战性,进一步触动学生内心的活动,从而真正认同并践行到生活中去。
三、研讨沙龙——区域教研
刘玉强、邱惠芬两位教研员在主持初中学科教研基地中都把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使用作为主要研究任务,在此分析了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学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行动、后续措施。
刘老师指出围绕学业质量标准实施面向乡镇学校开展同课异构送教和专题讲座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表示接下来通过编印优秀教学案例等计划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标准研究中,力求实时反馈及评价,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检测反馈,能够老师对学生存在疑惑和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课堂评价精准到每一个学生,并表示目前继续摸索对态度和能力的有效评价。
邱老师针对在双减背景下,初三化学课时紧张的突出问题,指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及作业设计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表示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指向区域学业质量提升的教研基地建设探索》主题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在新课程标准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和基于学业质量教学评价研究,引导教师从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开展教学与评价研究。接下来计划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寻找突破学业质量体系对教学指导作用的实施路径,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
两位教研员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分享区域教研团队建设的策略和建议。邱惠芬老师分享基地重点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对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尝试将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为单元复习式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切实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形成具有中山地域特色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和教学质量提升。刘玉强老师分享韶关市将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化学中考这一举措对学业质量标准的指导意义,指出其引导着学校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真正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逐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教学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胡久华教授针对在区域中怎样更好地利用学业质量标准、利用新课标来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给予了具有可行性、引领性的建议。胡教授指出,一是老师要以化学知识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去促进学生从知识到素养的生成,挖掘核心素养的全面性、进阶性。二是依据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进行核心素养的诊断和反馈,建立起来评价系统,评价指标里具有核心知识及知识指向问题解决、实践综合的能力,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结论,更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三是认为跨学科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科的知识和实践,强调跨学科实践活动要有真人真事,是在大概念统摄下有效的活动结构,学生能够运用学科观念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能激发情感认同,践行理性认知。胡教授指出这背后不仅仅挑战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挑战我们对化学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认识和对真人真事的理解,强调老师需利用辩证综合系统的视角引领学生的成长,胡教授的分享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在场的老师仍然意犹未尽。
四、专家视点
活动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作主题为《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生成》的主题讲座。郭教授剖析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含义,指出核心素养是生成性目标,更是标准性目标,需由情境激发的,以课程知识转化为基础的,要在活动中生成的,要在复杂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得到提升的。接着对促进提升学业质量的课堂生成提出了相关策略,一是关注课堂的形态促进学业质量标准的动态达成,二是在“人-知相遇”中活态化建构知识,三是要从知识结构化向知识的观念化进阶,四是让课堂向现实世界敞开,五是建议老师们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郭教授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策略的指导,让我们看见核心素养的生成路径和学业质量的提升路径。
五、活动总结
最后,由省教研院中学化学教研员程俊老师进行总结。程老师总结道,核心素养培育不是口号,学业质量标准并不神秘,其需要落地,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化学教学的追求。指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有可操作性、系统性的素养目标,明确指向”教什么”的目标设定;精心设计指向“如何教”的高质量的活动与问题,建议要衔接已知,通过突破认知障碍增加挑战性,还原知识发生过程使其情境化;过程性评价要有让学生被接受、被支持、被点燃的实时激发和及时评价反馈。最后,建议所有的老师们继续研究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展示推荐素养导向的优质课例,开展二次教研进行深入研究。
中山各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并研讨
本次活动给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平台,既有精彩的课堂示范,又有精准的理论指导,又有学有所获的分享,我们意识到,素养不是帽子,不是口号,是最高的教育艺术,是化学教学的职责与使命,是学生内化于心的能量,外化于行的成就,期待接下来老师们不断摸索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核心素养落地!
转自:“中山初中化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