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研实录|宝安区小学科学学习支架有效实施研讨活动暨深圳市徐莹莹名师工作室活动

2022/12/9 8:54:18  阅读:759 发布者:

宝安区小学科学学习支架有效实施研讨活动

暨深圳市徐莹莹名师工作室活动

妙用探究支架

促探究展思维

为聚焦课标导向促课堂转型,推动核心素养落地,打造校际学科教研共同体,打造学科教学范式与特色,以探究支架落实“真探深究”,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科学观念,发展学生思维,2022122日星期五下午,在海城小学举办了“妙用探究支架 促探究发展思维”宝安区小学科学学习支架有效实施线上研讨活动,深圳市科学教研员童海云老师、宝安区科学教研员杜伟老师、宝安区小学科学老师以及徐莹莹深圳市名师工作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宝安区海城小学 陈灵好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滑动查看更多

宝安区上屋小学 陈慧

《热在水中的传递》

滑动查看更多

周瑞元老师点评课例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周瑞元老师从如何使用学习支架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个角度来点评陈灵好老师的课例。①文化支架,引领探究深入。整节课的情境集中,涵盖整体内容,源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落实学习。②操作支架,引领建构观念。信息处理支架,呈现学生思考的成果。如板书材料,整个板书设计中体现了互动性和生成性,在不同的板块中紧紧围绕热得出传递方式内容展开,借用板书不断展现学生的思维。③观点表达支架,展现思维发展。教师通过总结性的话语,指导学生表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现象。

黄郁如老师点评课例

《热在水中的传递》

黄郁如老师认为陈慧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基于教材,也创造地使用了教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陈老师提供了三个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习。①聚焦——提供精巧引导的情境支架。适逢降温,“煮火锅”是这个冷天里熟悉的生活场景,激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体验。②探究——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支架。U型管材料的使用,给学生带了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形成新的认知,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③研讨——提供精准反馈的“记录单”支架。陈老师把热对流整个现象分阶段引导学生记录,帮助学生形成热对流的观念。另外这节课的图文示意板书,能把知识由难化意,思路清晰,可以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徐莹莹校长微讲座

《小学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探究支架研究》

徐校为我们带来了《小学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探究支架研究》的微型讲座。徐校从“为什么要探究支架”,“什么是探究支架”“课例中如何体现”三方面进行演讲。①为什么要探究支架(研究意义)。当前的教学背景是追求指向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理解,最终发展科学素养。②什么是探究支架。徐校从支架式学习的概念理解、支架式学习的特征展开阐述,向大家介绍了几种类型的探究支架。基于人的三个维度素养,提出来三大学习支架——文化支架、操作支架、表达支架。③探究支架在课例中的呈现。如对食物链中能量的理解中的操作支架、表达支架。小草——小鸟——白鹭,学生扮演生物,体现能量球的传递。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这样的传递游戏更能帮助学生建构理解。学生通过观看情境表演,比较形象的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杜伟老师指导

杜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情境的搭设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思考问题的场景。《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一课中,火锅的情境贯穿一整节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支架。从金属筷到火锅,从线到面,给了学生一个很自然的过渡。最后工字型的材料,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更高级的支架,体现了进阶过程。另外,如在课堂中落实跨学科概念呢?《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中,U型管就是一个小系统,模型的建设体现了系统与模型的跨学科概念。

童海云老师指导

童老师认为支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一学生“有困难、有需求”。在今天两个课例中,学生观察有困难,用感温油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到现象。二“需提升、需强化”的地方有支架。两节课例中,陈灵好老师提供工字型的金属、陈慧老师的提供的U型管,更结构化地让的学生深刻理解热传递和热对流。其次,童老师认为,观察是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观察是又观又察,学生观察是带着预期值的,学生带着想法去观,然后察觉自己想法是否能被验证,因此观察是要多次重复的。此外,还要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清楚明白地说出来。童老师还提醒大家支架的过程中不能忘了支架的辅助作用,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当孩子有困难,当有地方需要跟学生强化,需要学生提升的时候,我们提供学习支架给孩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观课心得

宝安区上屋小学 吴丽丽:

素养的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这便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确定潜在发展水平,这个过程的教学支持和引导便是学习支架的搭建,今天的这两节课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陈灵好老师的第一节课将生活情景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中,通过模型建构,以点、线、面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学生的思维,出示结构化的材料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的概念,在学习进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进阶。

陈慧老师的第二节课延续前一节课的情境,从U型管精简到单试管,在反复的带着目的的观察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步构建热对流的概念。学生在两次观察中发现热在U型管中主要向上传递,这与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不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的火花。在单试管的观察中学生会更明确观察重点,从而发现热对流现象,更深入理解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方式的不同。

龙华区外国语学校 江翠情:

今天,两位老师都给大家展示一节支架型的教学课例。两位老师都借用感温变色油墨,这种有结构性的材料,让同学们可以对这一种比较难观察到现象的实验,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观察。       

在《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一课中,陈灵好老师用温柔的声音一步步追问,引导孩子们主动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来设计自己的实验,而且提供观点表达的语言模板,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两个探索实验分别用教师演示和学生探究,两种方式结合,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               

《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 陈慧老师用生活实际的场景搭建起文化支架,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在拓展部分,再回到实际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头尾呼应,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玩,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同时用形象的板书作为记录支架,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引导学生的思考。

龙华区清泉外国语学校 邓嘉莉:

灵好的《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既“灵”又“好”!“灵”,是探究支架的“灵动”。一层简单的热感涂料,让热传递的方向肉眼可见;一个简单的圆片加箭头,让记录轻松又直观,这是材料支架和记录单支架的“灵动”。“好”,是教学效果的“极好”。从预测到观察现象,再到最后的集体论证,学生的探究循序渐进,思维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极好!

陈慧的《热在水中的传递》,在搭建探究支架时充满了“智慧”。如U型管的引入,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如溶于水的热感涂料,让热对流现象踊跃在眼前,这是搭建操作支架时的“智慧”;如记录单上的表达范例,如板书上的直观图示,让孩子在发表观点时更有方向,这是搭建观点表达支架的“智慧”。

可见,探究支架搭建得灵动且智慧,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两位教师的课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宝安区滨海小学 李娟:

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学习支架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陈老师的教学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亲切自然,娓娓道来,通过精巧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思维性和实践性,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一是注重学生前概念展示:金属条、金属圆片、H型金属加热后是怎样传递的都让学生充分预测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后再开展实验。二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建立了丰富、有效的学习支架。提供了结构化的实验材料支架:变温油墨直观呈现温度变化,呈现出热传递的方向。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支架: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微课指导。提供了层次化的、直观的表达支架。层层递进的实验分析以及清晰直观的班级汇总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集体较好分析了实验现象和结论。

“谓有金石姿,教研细磨砺。”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都获益匪浅,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会迸发出更为绚烂的思想之花。我们将继续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一路成长。

转自:“宝安区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