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地市报道丨舟山普陀:普陀小学科学组开展单元重组创新教学展示活动

2022/12/8 16:21:56  阅读:207 发布者:

“核心素养”大背景下,要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老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站位,转变教学思维,跳出“课时”教学,形成完整的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到“大单元”的设计。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在科学课程中研究与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不但有助于教师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体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达成多层次的学习目标。

近日,舟山市普陀小学科学组开展了“科创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还以“互联网+”的方式对万源市第三小学和岱山县长涂中心小学全面开放直播。

课堂展示

本次课堂展示活动呈现了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四节代表性课例,包括单元导学课、典型精教课、自主实践课和成果展示课。本次课堂展示活动以设计制作一辆小车为单元核心任务,单元教学内容打破重组,单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以精心设计的单元教学活动来增值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空间。

单元导学课《运动和力》

执教教师:王春燕

单元导学课是单元学习的“先行组织者”,它不仅是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单元的整体认知课,重点是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任务、建立单元框架、形成单元思路,使学生对一个单元有整体认识,明确学习方向。

在《运动和力》单元中,王春燕老师将“设计制作一辆具有一定功能的动力小车”这一单元任务前置,学生通过对这一任务的思考提炼出本单元要解决的多个子任务,如驱动小车的动力、如何控制小车的行驶距离、制作小车的材料等。在本节课中,学生紧紧围绕单元任务中“如何驱动小车”“如何控制小车的行驶距离”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气球动力小车的探究。这一单元作为项目化教学,将单元任务前置,以任务为引领,利于用任务驱动之后的各项探究活动。

 典型精教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执教教师:陈琴

在本节课中,陈琴老师带领学生围绕单元任务中“如何驱动小车”“如何控制小车的行驶距离”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强调探究活动的实践性课程,如果过度“扶”,就会导致学生探究过浅,思维停留在表面;如果“过度”放,就会导致学生探究过泛,缺少方向,最终也无法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做到学习方法明示,不仅强调了车轴套的作用,还明确了利用车轴套来确定橡皮筋缠绕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充分探究,“合作学习明效”是保障,“交流评价明了”是结果的呈现。陈老师的这节课有扶有放,扶放有度,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参与热情高,探究效率高。

自主实践课 《影响小车行驶的其他因素》

执教教师:陈琪琪

根据单元教学需求,陈琪琪老师选择具有实用价值、有利于支持学生自主探究的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素材。

在解决“如何控制小车的行驶距离”的过程中,影响因素不应单单限于教材中的探究。例如:学生在单元起始课上提出的车身重量、轮胎的粗糙程度、喷嘴粗细等,这些都是影响小车行驶的关键因素。在本节课中,陈老师通过讨论实验方案、自主实践探究、分析交流三个环节,让学生研究了“小车的重量”“喷嘴粗细”这两个因素对小车行驶距离的影响,以丰富学生设计制作小车前的经验。最后,陈老师还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研究方法,在课后积极探究其他因素对小车行驶的影响。

 成果展示课 《设计制作小车》

 执教教师:林佳

这节课不仅是这单元知识应用的展现,也是学生工程设计过程的展现。本节课作为成果展示课,融合了调试、改进、测试、评价四个环节。林佳老师先以视频形式记录并展示了部分小组在设计制作小车时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然后让学生在测试前做了最后五分钟的调试,并在测试时给予每个小组两次机会,让学生可以根据小车的行驶情况做即时调整。同时在测试时让成功的小组分享经验,并鼓励失败的小组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投票环节的发言也充分展示了每组小车的亮点。

虽然本次展示课只有四个小组的小车将课间餐精准地运送到了四号房,但是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林老师在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改进小车,并通过展示大学生团队打造的跨越各种障碍的小车激发学生工程设计的热情。

评课交流

在评课交流环节,四位执教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和反思,其他科学老师就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亮点进行了评价,对稍有欠缺的部分提出改进意见。科学组的老师们还就下学期的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学校科创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导师杜主任首先就两方面点赞了科学组本次的单元教学,第一是驱动性问题符合实际,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第二是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充分。杜主任指出,在单元教学中要关注“五有”课堂的生态建设,有情境、有掌声、有问题、有作业、有思辨,学生若能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能及时提出质疑和补充,那么学习就更具真实性和实效性。最后杜主任给出两点建议:①简化“方向”这一因素;②融合智慧化教学,借助PAD记录学生的调试改进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有研讨价值的、有思维含量的环节,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脚步,找到核心素养、学科大概念、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对接点,并将其结构化为彼此关联又进阶的任务链,让学生在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中“见树见林”,激发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进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立体的发展。内心笃定,方能行稳致远,我们将继续努力,逐浪前行,不断优化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模式。

来源:和美普小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