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婕:杭州市钱塘区江湾小学
每月十五,研修日,有你更精彩!“每月研修”是小学科学教学网的一个品牌项目,特级教师、教研员、一线名师、科学家、教育专家、大学教授、博士……你想要的声音和思想,都可以在这里听到、触及。
方亚琴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在领衔人方老师的引领下,每月十五相约“每月研修”,并开展学习心得分享会,今天分享的学员是来自杭州市钱塘区江湾小学的康婕,她将对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和杭州市蒋筑英学校校长陈滔老师带来的《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三)》进行学习心得分享。
01
主讲人
02
精彩内容
一、一堂精彩纷呈的课
陈滔校长进行了“金钱豹去哪了”课堂分享。这节课通过寻找金钱豹这个任务,陈校长带领学生认识了食物链、食物网。
本课是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六课,陈校长将整个单元整合进行了项目化设计,本节课在处理后,改变了它在本单元的位置,从第六课变为单元起始课。
本单元带领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金钱豹去哪了”。在整个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带领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生物群落的稳定以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科学教材校本化思路
课例分享后,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做了《依托项目化学习,实现国家教材校本化》的讲座,指出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推进综合化学习,强化跨学科学习,依托项目化学习,可以实现国家教材校本化。
教科版教材的项目化学习,一方面可以对教材整个单元进行统整,进行长课时的项目化教学,即大项目;一方面可以对教材某一篇课文进行统整,进行短课时的项目化教学,即微项目。
在实际的教学中,能进行大项目教学的是少部分优秀教师,大部分教师更适用于进行微项目教学。
1.微项目化教学的启示1
项目化学习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情境”。这个“真实情境”必须是来源于学生真实的需求,并且具有实现的可能性。陈老师的课就是真实情境下的课堂,金钱豹去哪了来自真实的事件。
2.微项目化教学的启示2
虽然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实践的,但其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具体到每个项目,科学概念必须正确。陈校长的课中提到的“林德曼定律”,虽然是书本没有的知识,但是是本课非常需要的科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解释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层级不可能很高。
3.微项目化教学的启示3
在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时,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基于国家科学课程的项目化学习,也就必须依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举例,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要不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依据课标来看是不需要的,那么需要按课标来进行学业质量评价,在教学中处理方式是可以学习但不考察即可。
03
学习心得
项目化教学与我的日常教学
每月研修,月月精彩,2022年11月15日,我们又相聚在“每月研修”,感谢这个平台,让我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聆听大咖们的精彩讲座。今天非常开心听到了陈校长这节“金钱豹去哪了”的课,也非常荣幸听到了徐老师对科学教材如何利用项目化教学进行统整,实现科学课校本化的建议。
一、单元整合式项目化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会像陈校长一样,将整个单元的教学整合成长学时的大项目化教学。比如《船的研究》单元进行整合后设计为“制作一艘货船”的项目化教学,整个项目设计参照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从六个维度考虑,一核心知识是什么,二驱动性问题是什么,三高阶认知是什么,四学习实践是什么,五公开成果是什么,六学习评价如何进行。但我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陈校长如此的“有效果”,比较“循规蹈矩”,课堂形式不够创新,没能想到像陈校长这样利用科普迷你剧等新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二、微项目式项目化学习
在教科版教材中,发现有很多课可以像徐老师建议的设计成微项目化教学,比如四下《电单元》“点亮小灯泡”一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探究式教学,从观察小灯泡出发尝试点亮小灯泡,寻找点亮小灯泡的电学规律,分析电流路径,理解电路。改编教材进行微项目学习,以“点亮小灯泡”为核心问题,围绕它进行科学知识补充,认识导线、电池、灯泡,使用电器元件简图进行设计,依据设计进行测试和改进,最终点亮小灯泡,认识电路。通过前测后测,发现微项目化设计的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
三、《生物与环境》单元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也进行过项目化设计,不过我的项目化设计是本单元学习完成后的拓展式项目化设计。学生学习完本单元后,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组织学生制作生态瓶,放置在学校阅览室,让阅读的学生读书之余,借助生态瓶来放松眼睛,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而陈校长的处理是将本单元的学习进行项目化教学整合,这种教学更符合常规教学的课时现状。
项目化学习是非常好的学习形式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能够有徐老师、陈老师这样的大咖对我们进行引领,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变教材设计项目化学习。
感谢“每月研修”这个平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学习力,希望我们能静下心来,在方老师的带领下共学、共建、共研、共长,在“每月研修”的平台获得成长。
来源:钱塘新区小学科学教师研训网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