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小学科学优质课例展播NO.2

2022/11/22 11:27:07  阅读:205 发布者:

优质课例展播

2022广东省小学科学优质课例 —

测量降雨量

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 王立

 

一、设计理念

    1、基于科学大概念的教学

《天气》单元一个有8个课时,每节课之间的前后联系紧密,各课时均围绕“水”、“大气”等地球圈层的大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本课引导学生关注一场实际的降水与风、云、气温等天气要素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动态发展和变化着的,与此同时,降水也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2、让模拟贴近事实,让学习真正发生

《天气》单元是最“靠天吃饭”的一个单元,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天气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测量降水量的活动,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真实有效的模拟实验。评价一次模拟实验开展得效果如何取决于模拟实验是否贴近事物原型,能否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模拟实验中真实发生。本课目前缺乏成熟的模拟实验教具,需要老师们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设计并制作结构化程度比较高的模拟实验教具。模拟降水活动不能脱离真实情境,应尽可能贴近真实的降水情况,模拟实验效果应该更加贴近事实,让孩子充分地观察、感受、测量一场降水,更真实地了解影响降水背后诸多的天气要素。

3、强调能力培养与思维培养的综合性与连贯性

《天气》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对气温、风、雨、云等天气要素的各种观测活动,会出现多样化的观测数据,对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教师应强调能力培养与思维培养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双螺旋式进阶。本课学生将对降水量进行测量,采用柱状图、地图、色块、饼状图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降水量数据,并将降水量柱状统计图、降水量等级地图、雷达回波图建立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养成基于数据找规律,基于规律总结观点的科学思维。

二、教材分析

聚焦:

在了解降水的形式和大气中的水循环后,直接引出降水量并思考如何测量降水量。

探索:

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介绍了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活动二是让学生分组拿着做好的雨量器测量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雨量的过程;活动三是在下雨天实测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研讨:

研讨环节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和总结;问题二是研讨“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完善“降水”的概念,丰富降水量测定的知识。

拓展:

拓展布置了连续十天进行降雨量的测量与记录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分析,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不同时空的降水量是不均衡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够在模拟降水活动中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知、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2.意识到模拟降水活动与实际的降雨存在一些差异。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重点】: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够在模拟降水活动中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对模拟降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实际的降雨情况进行对比。

四、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模拟降水教具、雨量筒、刻度贴、记录单。

教师准备:粤港澳大湾区24小时模拟降水统计表。

(模拟降水教具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导入:昨天深圳发布了红色暴雨预警,谁来说说看,那场雨下得大不大?比较屏幕上的两张

,你认为哪张

中的雨比较大?

学生用语言描述下雨时的场景,并根据屏幕场景中的雨滴大小、下落速度、光线等方面判断雨的大小。

引发思考:用这样的方法判断雨的大小,准确吗?

2.聚焦话题:雨的大小可以用降水量来表示,降水量可以进行科学测量。

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

提出问题:“降水量如何测量?”     

师生共同交流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可以用杯子或容器来收集雨水,然后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学生对降雨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用语言大致描述雨的大小,如倾盆大雨、绵绵细雨等。聚焦环节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场景的两场雨,意识到雨的大小需要用科学测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对降水量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对降水的大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过渡。

(二)、探索

1.做一个简易雨量器

1)出示啤酒瓶、不透明陶瓷杯、透明塑料杯的

,提问:哪种容易更适合作为雨量器?。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透明的容器更容易看清收集雨水量的多少、直筒、上下口径一致的容器更容易收集雨水,除此之外,为了判断雨水的多少,雨量器还需要有刻度。

2)出示透明直筒塑料杯,引导学生思考:刻度条张贴时,“0”刻度在哪里?

微课视频演示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学生合作张贴刻度条,制作简易雨量器。

2.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

1)创设情境:12个小组分别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的12个地点,各个小组用模拟降水的方法分别测量粤港澳大湾区12个测量点的降水量。

学生根据本小组所代表的地点,领取相应的模拟降水实验材料。

2)微课视频演示模拟降水及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a、确认小组代表的地区,将雨量器放在铁架台对应的点上,挂上降水桶。

b、听到“降水”指令,打开盖子。模拟24小时降水。模拟降水过程中,雨量器保持不动。模拟时间结束后,取出雨量器。

c、读出降水量,将雨量器平放在桌面,视线与液面平行,记录下读数。

d、统计数据,将蓝色刻度纸折到对应的数值,用尺子小心割开,最后用磁力贴把蓝色刻度纸贴到黑板对应统计图中。

3)学生进行模拟降水活动,模拟活动结束后记录本小组的降水量,汇总到粤港澳大湾区降水统计表中。

(粤港澳大湾区24小时降水量统计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用铁架台+降雨桶组合合成的结构化材料,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地点,共同模拟一场粤港澳大湾区的降雨,用简易雨量器测量各个地点的降水量,并用柱状图进行降水量情况统计。创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真实情境,让降水活动更贴近实际生活,结构化的模拟降水材料,请模拟实验更加贴近一场实际的降雨,模拟过程更有趣,柱状图统计表让测量结果可视化。

(三)、研讨

1.汇报降水量,判断降水量等级

学生观察粤港澳大湾区降水统计表,汇报降水量。汇报句式:今天        地区24小时降水量为         毫米,我认为这是一场            (大雨、中雨、小雨)。

提出问题:看到的雨,大小不一,如何确定是大雨还是小雨?

出示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学生根据本小组测量的降水量判断降水量等级。

2.绘制粤港澳大湾区降水量等级地图

在天气观测中,气象学家一般会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地点的降水量等级。

小雨:蓝色   中雨:绿色  大雨:黄色   暴雨:红色

`学生根据模拟降水活动的降水情况,在屏幕中将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地点涂上相应的颜色,用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点的降水量等级。

引导学生观察粤港澳大湾区降水量等级地图,总结本次模拟降水活动的降水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降水量等级地图)

3.观察雷达回波图,比较模拟实验与一场真实降水。

出示广东省某一场真实降雨的雷达回波图,引导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从雷达回波图中的信息,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后小结:

1)模拟降水活动与一场真实的降水存在差异。

2)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的降水量不同。

3)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内降水量也不同。

(粤港澳大湾区雷达回波图)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学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24小时降水量统计表进行分析,并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判断各个地点的降水等,基于此降水等级,绘制出粤港澳大湾区降水量等级地图,最后通过对比广东省雷达回波图,把模拟降水情况与一场真实的降水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养成基于数据找规律,基于规律总结观点的科学素养。

(四)、拓展

小组交流:你在哪里还见过类似降水量分布地图?这些地图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哪些帮助?

引发思考:在测量一场真实的降水时,我们自制的简易雨量器会存在哪些问题?可以怎样做出改进?

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提出改进设想。

出示气象站中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并与我们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进行对比,感受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设计意图】:在天气预报或气象预警中,学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降水量分布图,拓展环节将这些图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测量降水量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最后聚焦如何测量一场真实的降水,对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提出改进设想,考察学生的工程与技术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也激发学生课后连续测量降水量的动力。

六、板书设计

七、学生记录单

降水量记录表

大家好,今天 ____(地区)的二十四小时降水量是 _____ 毫米,我认为这是一场_____(大雨、中雨、小雨),谢谢!

通过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我判断该地区的降水等级是          。

八、设计亮点简述

1.创设模拟一场粤港澳大湾区降水的真实情境作为课程主线,贯穿始终,逐渐深入,最终回归生活。课的一开始就引出12个小组分别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的12个地点,各个小组用模拟降水的方法分别测量粤港澳大湾区12个地点的降水量,并对大湾区的整体降水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让每个小组、每名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有角色代入感。

2.结构化的模拟实验材料,让模拟降水更真实,更加贴近自然。本节课作者自制了教具,利用铁架台+降水桶组合成结构化的模拟实验材料,每个小组的降水桶孔的大小、孔的数量、盛水量有所不同,即能真实模拟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的降水,让模拟实验效果更加逼真。学生只需轻轻拧开瓶盖,即可利用大气压轻松实现降水操作,还可通过开关瓶盖来模拟一场不连续的降水过程。

3.利用多种方法呈现降水量的数据,将柱状统计图、降水量等级地图、雷达回波图三种数据或图像呈现形式进行关联,环环相连,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对降水量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处理、作图、读图等关键能力,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思维培养的综合性与连贯性。

转自:“宝安区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