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致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

2022/11/21 17:48:40  阅读:166 发布者:

 尊敬的家长们和老师们:

您们好!当前,我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采取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的措施,我校孩子需要居家线上学习。居家学习期间,为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特向您们发出关于学生居家学习的温馨提示:

线上教学期间,为了保障孩子们能有序高效地学习,轻松快乐地生活。请家长们和老师们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孩子在居家学习期间是否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如果家长们察觉到孩子遇到困惑,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学校会根据家长和学生需求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协助孩子回归积极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建议全校师生和家长朋友们共同学习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防护学习生活健康指南》,保障孩子居家学习期间的身心健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     20221110                            

附件

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

(试行)

一、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问题

(一)常见应激性反应

学校或家庭遭遇长时间封控,学生无法预估封控期限或封控时间较长,活动空间、人际交往、同龄人交流受限,超出心理预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类应激反应:

1.生理反应: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头晕呕吐、疼痛等躯体化不适等。

2.心理反应: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内疚、抑郁消沉、对未来迷茫、悲观消极,严重者出现自伤自杀等。

3.应对方式消极:表现为退缩或攻击等,如部分学生疏于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沉溺网络,自我放纵,作息混乱;部分学生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亲子、同学或师生关系紧张。

(二)对心理预警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住宿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因列入心理预警库的学生长时间不能回家,焦躁不安,心理问题明显加重,有的甚至出现躯体化症状,向外求助的方式只限于校内心理老师、班主任或线上心理咨询,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难以在校内有效解决,家长无法及时带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2.居家学生跟进辅导问题。列入心理预警库的学生居家学习时间较长,班主任和心理老师仅能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少家庭居家隔离,负性情绪互相传染,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情绪难以及时排解。

3.高危人群学生(三级预警对象)转介问题。疫情封控期间高危人群学生主要是居家照顾,由父母24小时监护,市、区未成年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学校等提供电话及网络咨询,对于预警特别严重的学生,较难得到及时的鉴别诊断或后续治疗。

二、中小学生学校心理健康防护工作建议

(一)提供权威疫情信息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权威疫情信息,及时通报最新管控情况及相关要求。学生及家长应当及时关注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专业平台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避免听信各种非正式渠道的传闻,以免信息过载,加重心理负担。

(二)教师扎实做好学生心理支持工作

1.掌握学生心理摸查情况。班主任要对本班一级、二级、三级预警的学生做好跟踪服务,与任课老师分工负责,一对一重点关注纳入三级预警库学生的心理状况。

2.关注住宿生心理情绪变化。对观察到情绪波动异常的学生,重点做好谈心谈话,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及时联系家长,家校协同化解学生的应急性反应或不良情绪。

3.提供心理疏导专业支撑。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要加强专业支撑,针对性地鳞选、录制心理疏导短视频、推文、微课等,供学校和师生选择;利用网络平台、热线电话、公众号、QQ群等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各学校要建立由专兼职心理老师、有经验的班主任骨干组成的心理服务团队,策划组织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生心理咨询与援助。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放松学生身心

1.建立清晰、各司其职的支持团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心态变化,班级设立心育委员或心理联络员,建立好学生干部、科任老师、家长的支持团队,以便工作更顺畅和高效。

2.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清晰掌握本班各级预警学生名单,对于重点关注的学生,可以安排心理委员关注其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联系家长。

沟通具体思路:

1)现状评估。结合班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查睡眠、饮食、一天里面的负性情绪持续时间等,情绪波动表现如是否常常哭泣、是否拒绝与人交流、是否有一些消极的言行或文字表达等行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心理老师介入。

2)原因分析。通过帮助学生“觉察—接纳—表达”自己的情绪。观察引发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情绪波动反映了他(她)们内心怎样的需求。

3)提供援助。如果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帮助他(她)接纳现状,激发其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借鉴类似的有效经验,引导学生合理表达和宣泄情绪。

4)做一个倾听者。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需要做好倾听者,共情为上,适时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表达,挖掘其自身力量。

3.开展心理调适或情绪疏导。借助心理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力量开展倾诉小组、畅聊、减压团辅等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保持与人的联结感。

4.加强家校协同。对封闭在校的学生,可以让家长们提前录好祝福问候视频,集体或单独组织观看。安排好学生手机管理使用,定期让孩子给家长打电话。

5.保持和社会的联结感。组织收看时事新闻等,开放校园电台,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6.组织好集体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宿舍/班级为单位的如宿舍才艺表演,宿舍评比,宿舍**创作大赛、班级班歌大赛等,以活动增强联结感。

7.保持与外界的适度联系。对周末不归家的学生,应当适当发放手机给学生和家人、朋友联系。居家学习期间,鼓励学生与亲友、同龄人网络联系、沟通感情,增强心理支持。

8.选择播放学生喜欢看的电影、纪录片等。

9.适当放宽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弹性安排学习任务。

10.组织学生开展合适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四)关注在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

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会传导到学生,疫情环境下同样应该关注教职工的心理情绪管理。

1.通过表达释放内心的情绪压力。老师们可以通过表达来减轻内心的压力:比如可以试着和家人、朋友加强交流,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将自己的压力体验记录下来,这个过程能起到减压的作用。

2.为工作和生活设定界限。老师要尽可能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设定一个界限,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界限,有意识地做到在生活时间或生活场所尽量不谈工作。尽可能在休息的时间能得到更充分的放松,在工作时更能全身心投入。

3.通过积极思考和行动为生活添彩。工作和生活之余,老师们要培养自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关于感受工作、生活中的变化和美,主动做一些事情寻找积极体验,为自己每日的生活增添色彩。比如:记录当日经历的三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记录当日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发现校园里的新风景。

(五)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心理支持工作

利用好《羊城家校学堂》,通过录制微课,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群)推送,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心理支持工作。

三、教会学生自我调适

(一)调整自身认知,理性看待疫情及学校防疫管理

在封校期间,学生可能会产生微妙的想法,“要封到什么时候”“万一我也感染了怎么办”“我的家人是否安全”等等。学校要都会同学们一方面要关注国家、省、市、校的防疫要求,注意身体状况,积极学习防疫技巧,有病报告,无病不慌;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积极理解、接纳学校封闭防疫管理的现实和目的,“封校不是禁闭,而是增强了保护力”,严格遵守学校防疫制度,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训练。

(二)规律作息,保持能量平衡

引导学生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开启“五好”生活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同学们补充能量,维持身心平衡。

睡好觉。每天保持79个小时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也可通过深呼吸助眠。

吃好饭。保证营养均衡,三餐规律。早餐进食适量蛋白质,减少进食“非天然食物”分量;晚餐进食适量淡水化合物(饭、面、粥、粉);每天吃蔬菜;如条件允许,每天吃适量水果。

喝好水。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少喝含糖碳酸饮料。

学习好。制定具有规律性的日常学习计划并执行,做好时间统筹安排,非极特殊情况不搞突击(连续熬夜写作业)。

运动好。定期参加身体锻炼,如去操场慢跑、散步、身体拉伸等,减少激烈运动,避免受伤。

(三)寻求社会支持,“说”出压力

引导学生在情绪波动时,主动与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或同学等诉说当下感受,尤其是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压力感。

(四)关注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

不管疫情如何进展,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下能做的事还是保护自己,合理安排学习,将每天的学习安排细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五)助人为乐,“帮”走压力

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要带动和引导学生尽可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帮助同学处理学习难题,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六)学会求助

如果学生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告诉学生不要害怕,更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寻求心理老师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的心理支持。

三、对家长的建议

(一)帮助居家学习的孩子养成作息规律

生活节奏的变化,可能会让部分孩子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应激性反应。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正常生活起居规律,同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准确把握孩子心路历程。

(二)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绪波动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发泄,再去共情他的情绪,温柔而又坚定地和孩子谈,避免一般情绪问题演变成情绪障碍问题。

对于封闭在校的学生,家长应主动加强与老师沟通,协同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利用与孩子电话、视频聊天等机会,关心其生活中的小事,尽量不要过多谈论学习,多鼓励、少埋怨、不责备,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

(三)避免信息过载导致心理负担

家长避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及时回应孩子担心的疑问。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疑问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尽量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

(四)科学认识疫情

教育孩子要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信谣传谣。

(五)父母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长辈)自身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四、心理支持途径

师生、家长如有需要,可寻求以下帮助:

(一)省市相关热线

热线名称

热线号码

服务时间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

020-81899120

020-123205

周一至周日,24小时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

020-86335333

QQ230775337

周一至周日,9:00-12:0014:00-17:0018:00-21:00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晴热线

18011959205

周一至周日,9:00-21:00

12355青少年服务台

020-12355

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周日,1000-1700

省妇女热线(含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12338

周一到周六,8:30-12:00,14:00-17:30

省职工服务热线(含职工

子女的心理问题)

12351

周一至周日,24小时

 

(二)广州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

序号

单位名称

地址

咨询及联系方式

1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

越秀区桂花岗东1号广州大学1号楼6601-607

QQ咨询:230775337

②咨询电话:86335333

2

越秀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

越秀区庙前直街1

(越秀区少年宫内)

QQ咨询:2697208530

 邮件咨询:2697208530@qq.com

 咨询预约热线:020-87695568

3

海珠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南校区)

 咨询热线:84393205

 QQ咨询:794745239

4

荔湾区未成人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心

荔湾区西华路太保直街1

(广州市第四中学高中部校内)

①邮箱:gz4zxinli@126.com

②电话:8108 0982

5

天河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

天河区石牌街道龙口西路82号(天河区少年宫内)

①咨询热线:8751953813533333120

②邮箱:2861112970@qq.com

6

白云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

白云区七星岗环岗二路11号(白云区颜乐天中学校内)

 邮箱:baiyunxl@126.com

 咨询电话:86314627

7

黄埔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

广州市黄埔区大沙东路66

咨询电话:13610122688

8

花都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辅导

中心

花都区建设路52

 

 咨询电话:86812121   

② 邮箱:hdxl2020163.com

③微信咨询

9

番禺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

番禺区迎星中路32号番禺区星海青少年宫星艺楼C104

 微信群:番禺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

 电话:39995555

10

南沙区未成年人心理中心

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

电话预约、微信同号)18122361284

咨询邮箱:nsqqnzyzxh@163.com

服务时间:9:00-12:0014:00-18:00

11

从化区青少年爱心阳光热线

从化绿芽心理辅导咨询站

从化区新城路西宁横街71号;广州市从援助化区街口街青云路72号(原乡村语文报社

热线电话:87960660

电话:13926001872

微信:LY13926001872

12

增城区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

(增城中学分站)

增城区荔城大道420

①邮箱:zcxl2017@163.com

②咨询电话:15818122800

③扫码咨询

 

 

转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