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管理 聚力减负提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提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在此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正面临新的挑战。
就此,林州市第六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不断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加强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布置方式,通过优化作业管理,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优化作业管理 我们这样做
STEP 1
作业管理“双减”政策学习
学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双减”相关文件精神及教育部 《作业管理十项规定》。通过对政策的学习,老师们对“作业双减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建立作业统筹制度、优化作业设计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STEP 2
作业设计之我见
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双减”背景下的有效作业设计探索专题培训,并针对“双减”工作具体要求,各科作业设计与评价,如何处理作业的质与量等进行了交流。通过学习和探索交流,每一位师对“双减、增效、提质”的新理念都有了更新的认识。
作业设计专题研讨
作业设计之我见
Q1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作业应该如何设计?(张利)
“双减”背景之下,教师应该怎样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什么作业?布置作业要达到什么样的育人目标?作业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作业的功能不仅仅只为了应对考试,更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提升思维品质、积累数形结合的直观经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现阶段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因此班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是面向全班几十位学生进行“教授”,每个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布置的作业一样,那么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就很难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和挑战功能。作业布置过于强调基础性,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感觉百无聊赖、毫无兴趣;作业布置过于高端综合,就会有另一部分学生感觉无法企及、垂头丧气。总之,“一题难称百人心”,布置作业应分层。
我们倡导作业要分层布置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研究表明,一个班级里面对教师所教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越多,这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越好。现在课后延时服务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大课堂的意识。学生在“教室之外”的时空中,可能更自由、更自主,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更有着力点。那么我们布置作业就不能仅仅是巩固第几页或者数学书练习几第几题这种统一的、一刀切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长期下去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自主自觉地学习,就会慢慢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挑战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之情。所以我们就要布置有探究性的、拓展性的、合作性的、实践性的作业,来促进学生主动学、持续学。
根据学生发展个性差异化,秉持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综合实践作业未必是落笔训练,也可以是口头表达,比如,我们为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铺设平台,让学生们都能做一次小“讲师”,用语言表达的形式来梳理旧知识或发现新知识,相信学生们的积极性都会非常高。
如何进行分层作业布置呢?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形式。一是推荐作业。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完成;或者除布置统一必做的作业外,也可以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的作业。二是合作作业。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作业,由小组长根据组内具体情况给小组成员安排相应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三是商量式作业。这主要是针对不够自觉的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由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及达成的目标,跟学生商量练习的数量、达标的途径,允许学生因人而异,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完成作业,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我们倡导合理、合情地分层设计作业,布置作业,这就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了选择,得到了尊重,学生就不会把作业当做沉重的负担,就会选择对自己更有效的、更有益的,自己更喜欢的作业来完成。只要学生喜欢了,有兴趣了,那么这种作业就一定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要想分层布置作业,教师就需要对学情、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对知识所承载的能力有恰如其分的认识,然后再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设计出合理、合情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极大地减少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做到分层布置作业,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分层布置作业也势必会给教师作业批改带来难度,可能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需要设计几套答案。
我认为,六年级数学教师应注意:
1.平时的作业设计需考虑针对易错易混点设置过关单;
2.对于作业质量不佳的同学尽量面批面改;
3.周末重视错题整理,尤其是对于综合性问题或一题多解的问题,可以建立错题加油站等;
4.一章结束后设计实施知识梳理的作业。
总之,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深研教材,减负不等同于减质,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自由的空间,以更多样的形式去呈现所学所得。
Q2
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张瑞菲)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更好地在掌握知识之后能领悟到背后支撑知识成立的逻辑性。从小学数学的角度上看,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开始形成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时期,由于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考虑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去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以概念认知为设计基础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拥有对基本数学常识的判断与理解。因此,借助数学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教师首先应当以概念认知为设计基础。以一年级数学《分与合》为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为此,教材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分水果、分糖果、分纸笔、收作业等。从学科素养的角度上看,分与合折射的是代数的基本法则,比如加减乘除,它的本质就是数量的分与合。对于这一概念的认知,教师就应当要上升到这一高度,而不是单纯地把东西拆分或者合并,它是数学世界运行发展的一种法则原理。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按照“个性到共性”的原则,给出若干项分与合的动手活动或者数数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在多次活动中归纳出活动的个性,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并逐渐将这种体会引导到对分与合思想的本质概念认知上。
二、以解决问题为设计定位
在基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学生需要切实地掌握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设计定位。以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与《元、角、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外作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教师请家长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买生活日用品时,带上孩子一起去,然后让孩子在收银员结账之前先尝试计算需要支付的费用,并且由孩子从家长的钱包里面拿出相应的钱来支付。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对于元、角、分的认识,就从书面教材过渡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与此同时,学生对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也从书面背后附带的练习题过渡到具体的生活使用中,这就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作业设计。
三、以锻炼思维为设计目的
学科核心素养非常强调学科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锻炼数学思维为设计目的。以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为例,这个内容紧接《厘米与米》,它给学生的启发是以学生自己身上某一个部位作为丈量的工具去测量其他物体的大小。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个课堂活动作业,教师指定课堂上某一样物品,让学生在不直接借助测量尺的前提下去预估物品的尺寸。比如,用自己的铅笔盒、橡皮、课本等作为基本测量单位,首先明确基本测量单位的数值,然后用这一基本测量单位来测量其他物品,这就是思维的灵活变通。可以看出,当教师以锻炼思维为目的来设计作业时,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认知,就从单一扩展到多元,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
四、以综合能力为设计落点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设计落点。因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学科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的概念认知、方法运用等,因此,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方式。以三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例。这个单元的内容表面上看,是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是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包括数据收集的渠道、数据收集的起始时间、数据收集的目的导向、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等,这些都是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逻辑原理。因此,学生在收集与整理数据时,就必须考虑到上述所罗列的问题,当学生在逐一思考时,其实就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这无疑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方式。
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学生“练兵”的方式,也是教师验证教学成果的渠道。从核心素养的培养上看,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可以考虑以概念认知为设计基础、以解决问题为设计定位、以锻炼思维为设计目的、以综合能力为设计落点,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日常的各个环节,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起数学学科素养。
头 脑 风 暴
作业设计
STEP 3
作业设计有新招
为了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数学教研组更新了教师集体备课流程,把作业研修作为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确保每课时的课堂限时练选题紧扣目标、命题富有代表性、层次性和创新性,舍弃重复性、偏激性、固化性命题,保证待优生能学好,优生吃得饱。
面对“双减”政策,依据课程标准,组内统一基础性作业,丰富作业类型,进行多样化、分类作业的相互整合,并且严格按照要求合理控制作业时间来高效的布置有效的作业。数学作业,脑洞大开,数学小报、数学日记、思维导图……各式小报,通过基础性、开放性、挑战性作业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作业需要!
观大势,顺新政,林州市第六小学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将秉承“双减、增效、提质”的新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减少不必要的机械作业,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硬性统一的作业,增加弹性作业;减少学生的心灵负担,增加学生的能力培养;减少接受性的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的探究性活动;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锐意进取!
转自:“安阳市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