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校这六大场景,可以促进教师理解运用新课标

2022/11/9 13:39:39  阅读:117 发布者:

课程标准是学校育人蓝图,也是教育教学的导航系统和基本依据。新课标的发布,必然催生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当前,引导教师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践行新课标,已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常态。只有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结合中小学一线教学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学校里有六大场景可以促进教师理解运用新课标。

场景一: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师制订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可参考这样的基本框架:教情、学情分析,教学进度表,整本书备课结果呈现——整本书思维导图、知识树图、知识网络图,整本书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教研组长审核意见等。

那么,如何在教学工作计划中体现新课标理念呢?

笔者认为,可以在教情、学情分析中增加核心素养阶段目标是否落实、学业质量是否达标内容;在制定教学进度表时,可以对照新课标,看内容的增删与调整,教材整合从以往的内容单元走向大概念统整的结构化单元,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进度;在个人思考及团队教研基础上,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呈现整本书备课情况,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结构化框架可作为画思维导图的参照。

比如,语文学科可以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主干去整理,也可以学科素养为主干进行,还可以任务群为主干进行设计。整本书教学确定重难点时,在关注学情的前提下,教师务必参照学段目标、新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来确定。在确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时,教师可以关注新课标相关要求(教学提示、教学建议)、教参上的相关教学建议、上届优秀教师经验,也可以参考前面学情、教情分析的个性化应对策略。

场景二:设计单元教学

单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对于大概念的理解掌握也是靠单元整体规划设计来实施的,因此,先整体性单元备课再细分到课时备课就格外重要。当前,很多学校都倡导大单元教学,倡导围绕任务群、内容结构化来重构教材单元,同时倡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研究。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单元主题、课题确定,目标链构建与目标解读及达成,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学程设计(情境、任务、问题、评价设计),课时划分,单元考评设计。

那么,在单元备课中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呢?

在目标解读层面,可以构建“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五级目标链条;要厘清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的关系,学期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要重点做好单元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在此基础上确立要培养的技能、理解的大概念以及能做什么。

在教材解读层面,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三大关系,即册与册知识、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知道前面学了什么,这一部分是为后面的哪些知识服务的,即搞清知识、概念的来龙去脉,做到上挂下联;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教材编写体例及设计意图;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画出单元思维导图。

在教学设计层面,可以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对本单元教材结构进行梳理;二是目标达成设计,尤其要注意对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新题型的搜集与研讨;三是关注新课标中相关学段与之关联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四是从关注学科章节知识逻辑走向关注“基本问题—思维方式—具体思维模型”的学习逻辑、问题解决逻辑,关注本单元大概念的形成及渗透的学科核心素养。

场景三:编制学习设计案

学习设计包括将知识放到真实情境中体现知识意义化的情境设计,包括学习中的规则设计,以及提供内容、思维外显化载体的工具设计等。

教师在进行学习设计时,要变三维目标为素养目标,对照学业质量要达成的指标;以大概念构建问题化系统,即关注主干问题设计及问题化系统的构建;从情境点设计走向情境链设计,用一个大情境贯穿始终,而非仅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关注课堂问题动态生成;重视目标、学习流程、评价任务一致性;从课堂小结、课堂整理走向学后反思,侧重点在借助深度体验反思感悟,达成单元大概念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重心落在单元知识的关联和转化上。

场景四:作业设计与命题设计

作业设计、考试命题注意事项及评价试卷质量要关注以下指标:关注高考中考命题走向,研究小学非纸质化测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命题;从知识、命题双向细目表变为多维细目表。知识、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横栏是识记、理解、应用、创新,竖栏是各个知识点,大概念命题多维细目表的横栏是情境设置、任务设计、思维、推理层级、问题设计、答案开放度,竖栏是大概念、核心任务;关注从试题到试题的近迁移,再到大概念运用的远迁移;关注客观性试题评分标准变化;从能力到素养,重视试题复杂情境设计。

场景五:依标创编案例与命题

如何依据新课标创编案例、分析案例呢?

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设计、课程结构化带来的任务群学习、主题学习,这些新理念和新要求不是单单听听专家报告、仅仅学新课标就会操作的。

学科典型案例创意设计与解读是新课标理念落地的有效抓手。

在操作层面:一是选择课例,即选择学科主题下的关键内容、增加内容和调整内容。二是确定教学设计与解读专题研讨基本框架:

第一步是思考要破解的问题,即设计研讨重点问题。

第二步是查找列举该主题在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第三步是分析课例教材的起点、地位、作用。

第四步是制定符合新课标精神、体现大概念的学习目标。

第五步是围绕目标教学任务及评价同步设计。

第六步是教师在教研组重点解读该课例,过去怎么设计,现在怎么设计,如何体现新课标要求,以及怎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还要重点谈作业设计、命题情境设计、任务设计、设问设计、答案开放性等;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指出可借鉴、可举一反三的地方。

第七步是同伴提问、质疑互动。

第八步是专家答疑、点拨升华。

同时,教师要大量写课例、析课例、改课例,只有这样才能在合作反思基础上变理念为可落地的行动。

如何通过教师编制试卷,倒逼教师读教参、学新课标呢?

教师在阅读新课标和教材基础上,列出单元目标要求清单,然后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编制一份单元测试卷,同时要求教师在说课时说明试卷编制的立意、结构、涉及的大概念、问题设计,尤其要说明为什么选编这些题目,依据是什么,即新课标对该知识点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场景六:观课议课

在观课议课中可以关注以下8个新视角:一是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评价新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关注目标达成指标是否具体、可测;二是关注情境链的创设;三是关注问题化系统及学习方法指导,即学习支架的设计;四是关注借助大概念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五是关注是否从公共的自主、合作、探究走向学科特色的学科实践活动;六是关注检测题设计是否与学业质量标准、与要达到的指标匹配;七是关注从课后小结到课堂整理再到学后反思的落实;八是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即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

总之,落实新课标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需要具体的抓手与载体,需要从抓教学常规中落实新课标理念,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用以致学,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步深化理解。

(作者黄金红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王红顺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陈中实验学校)

END

文章来源 |《中国教师报》

转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