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大单元 | 一二三年级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研读资料

2022/10/17 13:48:17  阅读:276 发布者:

小学语文大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以一年级识字教学为例

大观念驱动的单元设计

(一)大观念是什么?如何产生?

大观念是学生学完整个单元后,对单元所学内容的概念性理解。它高于学科概念、语文要素,是融知识、概念理解、技能、品格培养于一体的一句高度凝练概括的陈述句。

大观念有助于老师在单元教学中明确教学最终目的,把众多知识能力串在一条线上,使教材内容“为我所用”。

大观念产生于大纲、教材,教师把它们梳理成几条概括(概念性理解U),结合学生经验,通过学生的实践(任务),建构理解。

以识字教学为例。

传统的识字教学,我们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帮助孩子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从而快速识字。

但是大观念教学在教学目的设置上,还要再走一步。

我们把知识的学习坐标在6大超学科主题之下,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

比如,识字单元:

超学科主题: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人与自我)

这是对符号标志、表达方式及审美观的探究。人是通过符号系统进行沟通交流的,因而语言符号本身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情感、价值观、观点,展示创造力,表达方式构成探究的另一内容;人人都有美感,并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因而,审美也成为重要的探究内容。

由此生成大观念理解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识字,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人们用来沟通交流的语言符号,是表达自己的方式。

但是,这个表述还不够具体,我们还需要探索汉字更具有特征的属性。通过梳理教材内容我们发现,教材期待学生发现汉字的以下规律:

1.汉字本身的结构形式,与自然、与人的生活有关系,可以传递意义;(《春夏秋冬》《古对今》《操场上》《猜字谜》)

2.汉字发音和结构有关系,借助这个规律帮助我们快速识字;(《动物儿歌》《小青蛙》《语文园地1》)

3.汉字之间的组合既有音韵美,同时又传递更复杂的意义。(《人之初》《姓氏歌》《春夏秋冬》《古对今》)

结构、发音、组合就是教材梳理出来的语文要素,可以提炼为学科概念,我们再借助7大概念来统整,帮助孩子发现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形式 连系”很适合作为透镜来聚焦探究。

由此,我们可以在“我如何表达自己”超学科主题的基础上,增加具体的内容(即期待学生发现的具体规律),生成大观念:

汉字是人们用来沟通交流的语言符号,结构形式、发音形式和组合形式与自然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汉字是表达自己的方式。

凝练成一句话:

汉字的结构形式、发音形式和组合形式与自然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人们借此传递意义。

(二)大观念的作用

作用1:这3条概念性理解U123,就是我们单元的探究线索,我们借此来重组教材内容:

两个识字单元可以根据与学生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或者探究线索有许多种教材重组的可能,因为同一个探究目标并不独立出现于某几篇课文中。

比如《春夏秋冬》和《古对今》这两篇课文既是探究线索1的重点教学素材,在这一组课文学习中,可以激发孩子们观察自然、观察自然与生活的联系来认识字词、积累和运用字词,同时这一组课文也承载着探究线索3的教学任务,无论是《春夏秋冬》课文中出现的”山花红、鱼出水“等短语,还是在《古对今》课文中的对韵,都是孩子们体悟汉字组成词语、短语、对子时的语言之美的重要教学素材。

于是结合我们的大单元探究线索,我们将两个单元的课文重组为四个小的学习单元:

第一个学习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动物世界”,重点的语文要素是“相同偏旁汉字的衍生、形声字家族以及字词句的逐步组合”,学生重点理解汉字如何通过本身的部首和构造来传递不同的意义;

第二个学习单元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重点语文要素是“语境识字,探究基本部件的构字规律和短语特征”,学生重点理解汉字的组合传递的意义和语言之美,以及人们如何通过汉语来表达对自然的发现和情感;

第三个学习单元主题是“传承的力量”,重点语文要素是“同类部件的意义联系以及对中国蒙学启蒙作品的初步了解”,学生重点理解不同形式的表达文体的音韵之趣,以及如何通过汉字表达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第四个学习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乐趣”,重点语文要素是“运用部件联系特点自主识字以及了解运动的乐趣”,学生重点理解汉字部件与人们活动的联系以及对汉字的创造性理解与解读的可能性。

作用2:大观念决定大任务:

大观念是抽象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检测和评价学生的理解情况呢?我们需要借助于单元任务群的设计。

一般来说,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划设计有三种常规思路,分别是要素统领式、话题推进式和任务驱动式。

当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可以转化为一个比较聚焦的学科学习任务或生活情境任务时,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任务驱动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因此,在识字单元,我们从开课伊始便发布了在校园进行“汉字‘藤’博会”这一真实任务,开学初常春藤校园刚刚举办“春藤集市”,因此学生对于在校园中的展示和活动兴趣盎然。我们也发布了学生在汉字藤博会中展示的评估参考,并依据此,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群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

在开启大单元的第一节课,我们用了一个课时来进行任务发布。从什么叫做博览会,到介绍汉字藤博会的举办,再分步骤介绍让学生既有相对明确的方向但又避免给了孩子们过于具体的指向局限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还是从本单元的探究线索找到了较好的评价前置的描述,回看本单元的探究线索,我们分别从研究技能、思考技能、表达技能拟定了评价量规,还根据评价量规设计了能让孩子们一目了然的评估任务单,这样的任务驱动让孩子的学习目标感更强,学习热情更高。

在发布任务和评价量规的同时,我们也借助了优秀读物的推荐和讲解,让孩子们既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也能对自己在藤博会的作品产生期待。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单元学习之后,我们在“汉字藤博会”中,惊喜地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真的在不知不觉之间理解着我们单元的大观念。

他们在用心发现,发现着汉字的规律、词语的规律,以及语言和生活的联系;他们在自主迁移(列举自创字谜“马”字家族字谜,开展字谜会),骄傲地写下“这是我的作品、我的创造“;他们在进行着创作(列举小组合作创编动物儿歌),创作的过程中都是对识字的兴趣和对汉字的热爱。

作用3:大任务决定教学策略

基于大观念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任务群,同时教师也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结合在不同的任务过程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便能发现和体会不同的识字方法,收获识字的乐趣。

通过孩子们完成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玩中识字、设定故事情境或者主题情境、通过观察研究来学习、自主发现自主创编,以教材为蓝本给予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可能性,真正激发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在设计任务群与差异化教学策略时的目标。

在以探究六循环为线索的教学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清晰的教学任务,教师从对教学内容的“难舍难得”开始走向“有舍有得”,并在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以大观念引领的教学活动。

那么,学生在识字大单元的学程中经历着什么呢?回顾大观念,孩子们有没有形成概念的理解呢?

发现-探究-养成,学生在大单元的学程中经历着什么?

1. 教材是有限的,学生的发现是无限的

案例:当对子变成四字词

在语文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教师去挖掘和关联的教学素材,汉字组成词语、组成短语,有什么规律,在表达什么意义?

如果不是基于大观念的单元统整,或许我们很难关注到其中的奥秘。

在整合过的识字大单元中,我们将第五单元的《古对今》与第一单元的《春夏秋冬》作为一个子单元授课,“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柳绿花红”在《语文园地一》学习中,孩子们就发现了,“原来对子可以变成一个词,四字词语也可以变成对子”,对于汉字结构规律的发现极大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断开启新的探究。

他们发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冰雪融化、泉水叮咚”这样的四字词与《春夏秋冬》里面的三字词结构很相似呢,我可以把三字词变成四字词,比如山花红遍、百鸟入林、池草青绿……”在儿歌《谁和谁好》的学习中,这样的探究再次升级,孩子们写出了“绿柳和红花好,他们并肩笑,一起把春报……”这样充满童趣的妙语。

发现汉字的规律,发现汉字组合表达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性目标教师是很难通过直接告诉学生而达成的,但奇妙的是,当教师自己理解了单元的大观念,坐上使用教材教学的主驾驶位置,教师的行为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经验也就此发生改变。

在汉字藤博会的学生作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自主积累了的词语,并且根据其结构或表达的意义进行分类,他们还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些平平无奇的作品,通过孩子们的介绍变得如此生动、有趣,这已经达成了概念性的理解。教材是有限的,但是当教师怀揣着理解性的教学目标,孩子们的发现和学习会是无限的。

2. 什么是探究的意义?就是未知的奥秘,与我有关

案例:我的名字,我的家

在学习《姓氏歌》这篇课文时,一年级的UOI超学科探究课程同步进行关于“家”的跨学科探究课程,孩子们在过程中发现了:大部分孩子跟爸爸姓,但是还是有同学是跟妈妈姓的。

“原来我们家族不仅有一样的姓氏,还有字辈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或者家庭文化。”

等等之前甚至连父母也鲜少会关注到的方面。

在学到金字旁这个部首时,我们班上一位名叫郭荣铮的男孩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我取“铮”这个名字呢?

后来,经过自己的探究,在班上他分享了:

“原来我的铮是铁骨铮铮的‘铮’,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自此,孩子们对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甚至同学们的名字都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名字从日常司空见惯的“代号”,变成了一个一个有意义的汉字,孩子们忍不住去探究身边无处不在却又曾经熟视无睹的汉字的规律。汉字是我们中国人表达自己的媒介,汉字的一笔一划、部首形状都在传递着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也终于发现,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情境,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无边的海洋,未知的奥秘都与我相关。

3. 那些教师难教的,学生却自己悟到了

案例:学习过程的品格养成价值

任务设计是单元教学的落脚重点,在汉字藤博会这一关键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鼓励一年级的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多样化方式来分享学习的成果。

低年级的小组合作的习惯培养一直是一线教师们的难点,尽管分组时教师们已经努力去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但孩子们养成积极互赖的小组学习文化需要很长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搭便车”、甚至组内矛盾都难以避免。

那么,孩子们是否可以在任务中自己发现问题和做出改变呢?

是的,教师给舞台、提供机会和引导,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的,开启学生元认知的能力和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实不仅学生可以在表现性的任务中很好地反思自己,家长也是一样的。

家庭的作用在如今越来越被强调,但家长们的作用到底在哪里?不是一味地去做学校教育的延申甚至代劳,家长们在参与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行为改变。

在经过关于家族姓氏和家风的探究学习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家长们开始更注重与孩子的平等沟通,一份家庭会议纪要便是我们作为学校教育者看到的改变,家庭成员坐在一起探讨“关于好朋友”的话题,每个家庭成员都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仪式的讨论和签名。我想,这或许也是我们单元教学在家庭文化默默渗透开出的花朵。

从观念到行为,

一线教师有哪些发现与思考?

1. 设计课程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观念改变的过程

在设计单元课程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是自己建立了深度的理解性目标。汉字是多么有魅力的文化载体,不仅有工具价值、交流价值也有美学价值。在过往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觉得这里应该多教一点、那里应该趁机迁移到品格教育。

在这极有教育价值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观念性目标的教师是非常辛苦、时而茫然的。当我们确立了本单元以“联系”为核心的观念目标和三条探究线索时,教师的行为改变了,依然是一课一得,但我们懂得了如何有舍有得,因此,我们发现,课程创新的首要受益者应是教师本人。

2.有经验的老教师在课程创新中是强大的支撑者

在许多情境中,我们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年轻教师才应当是创新的中坚力量,而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似乎很难理解新的概念和改变自己的方式。

但在我们一年级的这次大单元教学中,我们惊喜的发现,一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甚至是跨学科的教师反而可以在教材解读、目标把握、深度教学上给与年轻教师们极强的支撑,我相信通过刚才的分享大家也不难看出,任何创新的目的不是“新”,而是“高质量”,所以我强烈建议屏幕前的各个学校的教育者们,在课程创新中善用有经验教师们的力量,让我们的一线实践既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3. 没有完美的课程,但有对好教育的不断追求

最后,我想说,我们分享的所有的尝试都不是完美的,在过程中我们依然有很多的犹豫、反思、不断的修改甚至于一些争执。

没有完美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完美的课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基于对好的教育、对好的语文教育不断的追求,我们一定可以发现与创造更多既有趣、也有效的教学体验,期待我们在一线实践者们的更多交流与共同创生,谢谢大家!

来源:教学研联盟

单元整体解读

二上第四单元围绕“爱家乡”主题,编排了课文《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以及《园地四》和“我爱阅读”《画家乡》。本单元以写景文章为主,以家乡美景为线索,通过优美词汇,形象的表达,描绘不同地方之美,表达赞美之情。其中《登鹳雀楼》写了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色,同时道出了 “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丽,抒发了作者对风景的赞美之情。《黄山奇石》一课图文并茂,描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后让人感到风景俊美、景色神奇。《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情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材在《黄山奇石》《葡萄沟》课后题安排了仿句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课后题安排了写景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园地四》中安排了写景词句段的积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在丰富语言经验基础上表达迁移,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

因此,本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同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积累优美的词句”。纵观教材编排体系,尤其在低段教材中“积累与运用”设计充分体现了递进性:

低段“积累与运用”阶梯图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积累与运用”这一语文要素始终贯穿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在中低段表现的格外明显,且积累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经验呈螺旋上升式发展,从机械记忆词语、短语的固定搭配,到自主感悟语言并根据自身喜好进行积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实践体验中内化这一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学习的起点

二上第四单元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以“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具备一定识字能力;词句理解能力能力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的方法;词句品读能力方面,学生通过一年级儿歌、童话故事中建立了对比喻、拟人修辞表达的初步印象,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写景文进一步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等形象的表达效果,尝试仿说仿写,从而落实“积累优美词句”的单元语文要素。低段学生对家乡美景和生活中的风景熟悉但缺少有效观察,表达喜爱只是支言片语,尚不能将对家乡风景的热爱之情有效传递和充分表达。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起点。

学习的增量

低段活泼童真,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以“情境——任务——活动”为特色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文例文自主合作感悟,挖掘教材潜在资源,运用所学,走出教室,领略家乡风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积累优美词句,提升审美素养,实现学习的增量。

大单元设计的构思

基于单元整体解读和学情分析,梳理本单元编排内容,结合课标(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将本单元的KUD学习目标提炼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祖国不同地方特点不同,都美丽如画;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可以理解词句意思;

3.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画面可以帮助理解文章;

4.什么是留言条和留言条的格式。

学生将理解(U):

1.运用具体的阅读策略有助于理解文章。

学生将能够(D):

1.认识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画面理解词句及文章意思;

3.绘制“家乡美景游览路线图”、制作“好词好句卡”等积累的写景词句;

4.积累新的语言形式,在具体情境中仿照运用,完成“我是家乡代言人”核心任务;

5.正确撰写留言条。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二上第四单元“爱家乡”主题单元教材为学习资源,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路径,设计“我是家乡美景代言人”大任务,在“教学评一致”设计下尝试落实“积累课文优美词句”单元语文要素,试图实现学生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进阶,单元学历案设计如下:

核心任务: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十九届亚运会”即将在中国举办,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一行即将来中国游览,这正是我们向中外游客介绍家乡美景,展现家乡风采的好机会。

热情好客的同学们,我们都是“家乡美景代言人”,将家乡美景推荐给主席叔叔和中外游客,看看谁笔下的风光最让他心动、谁口中的推荐最让他神往。

任务进阶:你需要学习什么?

如上图所示,本单元基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语文要素,紧扣“审美创造”核心概念,设计开发核心学习任务:“迎亚运·游美景——我是家乡代言人”。在这一主题情景下,将单元内容分解为一个总任务,三个子任务和九个连续活动。

成功标准:

该评价单用于核心任务“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作为撰写的表达支架和自评、组评、师评的评价依据。

该评价单用于撰写推荐词后“代言人介绍家乡风景”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作为表达要求和自评、组评、师评的评价依据。

给你支招:

1.本主题内容出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3P56

2.本主题是第一学段“爱家乡”主题单元,你可以在“迎亚运·游美景——我是家乡代言人”学习任务活动中,使用识字方法,借助书中注音和工具书解决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识字上的疑难处,整理并积累一些生字词;

3.在学习任务活动过程中,你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从课文例文入手积累课文例文中的优美语言。其次,学习例文描写景物的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分总句式、分时段抓景物特色的句式形象的表达,小组合作,运用所学完成“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的撰写。最后,当一名“家乡美景代言人”,走进美景,拍摄小视频,口语交际,实践表达,向亚奥理事会主席和各国游客介绍宣传自己家乡美景,习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能力,提升“审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

循序渐进参与一系列子任务,最终完成核心任务:

子任务一:知任务巧预习

(一)我心中的“最美家乡风景”

1.认读火车票

亚奥理事会主席叔叔和游客们即将来到中国游览观光,专机飞抵上海后,客人们即将乘坐火车来到你的家乡。你能读懂火车票上的信息,并帮助他们顺利到达你的城市吗?

2.组队分工

主席叔叔在你的指引下顺利到达,第二天他和游客们将跟随你一同游览家乡美景啦!选出一处“最美家乡景点”,并依据选择的同一景点在班级形成小组合作的团队。组内按“小组分工表”明确分工:

                              小组分工表

在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组内对全体成员参与度进行自评、组评:

3.我们出发了

1)小组交流:结合“景点路线图”说一说出发路线和到达办法。

2) 游客们在各位家乡代言人的引领下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最美家乡景点”:_____________。这一景点美在哪里,你打算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它?接下来,就请小小代言人通过学习本单元“爱家乡”主题课文,积累写景优美词句,为介绍和展示“最美家乡景点”做准备吧!

(二)预习整组课文,提出思考问题

1.初步交流文本,检测字词学习及课文朗读。

2.明确单元学习目的,立足文本提出问题

预习思考:通过思考和查找资料,预习时我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仍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在课上和老师同学一同学习解决,我把问题写在上面横线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步整理文本中喜欢的写景词句

 交流单元预习单三积累部分(检测课时目标3

通过初步朗读,我特别喜欢课文中这些写景词句积累在好词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子任务二:慢慢走,欣赏啊

(一)诗词中的风景美

1.观看“黄河盛景”“庐山飞瀑”和“日月潭风光”视频短片。

2.发现诗词中的风景美

1)学古诗例文,赏诗中美景

①登高远望:学古诗《登鹳雀楼》,读出诗中画,读懂诗中意;

②庐山观瀑:学古诗《望庐山瀑布》,读出诗中景,诵读诗中韵;

③画一画古诗图配文作品,展现诗意美。

2)“赞家乡美景”诗歌诵读擂台赛

根据各小组结合选定的“最美家乡景点”诵读“赞拱墅美景”诗歌,从内容选择、声音、停顿和感情面貌等方面至开展组内初赛和全班决赛。

(二)品味晴雨中的风景美

1.学课文例文,赏日月潭晴雨风光

1)结合日月潭全景图,交流得名原因和迷人之处,配乐感情朗读《日月潭》课文。

2)日月潭的风景优美,清晨和中午、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不相同,令人陶醉。让我们把不同时间段的风景以表格形式罗列,如下图:

2.晴雨中的家乡美景

热情的小小代言人,你推荐的“家乡景点”晴天和雨天不同时段各具魅力,细细品味,与大家分享吧!

1)推荐最美家乡景点名称:______________

2)先将关键词罗列在表格里:

3)再把上面的关键词展开来,试着也按晴天和雨天的天气时段顺序,说一说写一写那里的美景吧!

子任务三:表达彰显风景美

(一)赏《黄山奇石》特色,品写景修辞之美

1.观看《跟着课本去旅行》——《黄山奇石》特辑,形成初步印象。

2.读一读,找一找,初步感知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1)结合奇石

,深入文本交流: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它们分别像什么呢?哪里像?请你读《黄山奇石》,完成下面表格:

2)大显身手:

小组学习:请你来做”黄山奇石代言人“,学着课文第一段“仙桃石”或第二段“猴子观海”的说法,向游客介绍一块黄山奇石吧(可以是课内及课后P48第二题提供的奇石,还可以是课外看到的黄山奇石)!利用下面的表格,先说说它的名字,再介绍一下它:

3.学习比喻修辞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黄山奇石》中运用到了很多比喻句,作者看到一块块奇石,展开丰富想象,用比喻句将一块块奇石的特色和有趣之处描绘得生动具体,活灵活现。这样的句子如:

1)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学习活动一: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你也来说说下面的景物,把它的美展现得生动具体:

学习活动二:跟着下面小气泡里的例句,你也来从提示框中选一个事物,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说一说它的样子,把它展现得生动有趣:

①看一看,读一读:

②想一想,说一说:

4)学习拟人修辞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的样子、动作等,写得像人一样会说话、做动作等。本单元写景的课文中运用到了许多拟人句。

①读一读,品一品:

如《黄山奇石》中将这块奇石拟作一位仙人,奇石的有趣之处描绘得活灵活现。请你和我读一读: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又如《日月潭》中将雨中的日月潭拟作一位仙女披着轻纱曼妙多姿,请你和我品一品:

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想一想,说一说:

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横跨京杭大运河上的拱宸桥,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们拱墅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桥的两侧那雕刻精美,奇特有趣的镇河神兽更为拱宸桥增添许多风采。请你结合

和亲身体验,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也来说一说拱宸桥两侧的镇河神兽,把它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二)赏《葡萄沟》趣景,炼写景结构之妙

1.观看《跟着课本去旅行》——《葡萄沟》特辑,形成初步印象。

2.结合葡萄沟风景和民族风情

,配乐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3.读一读,想一想: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取信息:你为什么喜欢葡萄沟?把你喜欢的理由填在“葡萄图”上:

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葡萄沟》分总结构的写作方法。

4.练一练,品一品:

课后第2题: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例句: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

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__________,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结合课后第2题,进一步了解“分总结构”在“条理表达、突出主题、抒发情感”的 表达效果。

5.大显身手:

运用“分总结构思维导图”为“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起草一个“分总结构”写作提纲。

子任务四:我是家乡美景代言人

(一)小组合作完成“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

1.组内明确撰写分工

2.撰写和完善推荐词

根据评价单明确撰写要求,运用本单元所积累的写景优美词句和方法,进行推荐词撰写,可利用前三个子任务中的学习成果,结合老师、家长和组员意见进一步完善推荐词。

(二)“迎亚运·游美景——我是家乡代言人”展示

1.学写留言条,相约游览美景

主席叔叔和游客们满怀期待地接受了“游览家乡美景”的盛情邀请。可是,正当前去主席叔叔下榻宾馆和他相约游览时间,你发现主席叔叔不在宾馆房间,这时该怎么办呢?

1)了解留言条传递信息的功能;

2)通过园地四P55留言条范例,了解留言条基本内容与格式;

3)根据本次情景问题给主席叔叔写一张留言条,相约游览时间和地点。

2.情境模拟,视频展示

在游览当天,主席叔叔和游客们如约而至。小小代言人走进风景区,情境模拟展示,在亚运会召开之际,向大家介绍“最美家乡风景”。做好东道主,介绍家乡美景,传承家乡文化,表达喜爱之情。

3.评价反馈表彰

1)根据“小组合作评价单”对组员进行多维过程性评价,从参与度、积极性和完成质量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结合全体组员表现综合星级积分,推选“最具魅力团队”;

2)根据各子任务成果评价表星级积分,推选各子任务“最佳团队”;

3)根据“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 评价单”,推选“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优秀撰写团队;

4)根据“代言人口语交际 评价单”,推选“最佳代言人”。

设计亮点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二上第四单元“家乡美景”主题单元教材为学习资源,变传统教学过程为学生活动、探究的“做事”过程,在“教学评一致”设计下落实“积累课文优美词句”单元语文要素,实现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进阶,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路径,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的设计创意:

 

1.真实的作业情境实现学生的“真学习”

学生在“迎亚运·游美景——我是家乡代言人”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力,促成主动学习。真实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建构,形成自主学习和梳理探究的能力。以任务一为例,画景点线路图,是前面一个活动“识字写字”的学习实践小结,从学生所画的线路,我们可以看出,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首先,找到了景点所在的位置。其次,正确地书写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比如“黄”“南”“楼”,最后画出了个性宾馆到景点的路线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认识了景点,认读了生字词,又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生字词,实现了对生字词的意义感受与理解,尤其是学生书写,学生活学活用。“画线路”一反传统教学,在田字格里抄写,这种机械的操练,变碎片化符号化的抄写为整体的、活的、语境的运用,改变了为默写而抄写,为考试而抄写,可见真实情境可以实现学生的真学习。

 

2.有意义的开放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学习结构化

本单元设计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即“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紧扣这一核心概念,我们开发了“迎亚运·游美景——我是家乡代言人”这一主题情景学习活动。“迎亚运·游美景——我是家乡代言人”这个大任务既开放又富有语用特点。在主题情境统领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最美拱墅推荐词”大任务后,语文素养获得了结构化发展。学生所创作的“最美家乡风景推荐词”基于课文,又源于生活经验。学生借助学习单完成作品,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最后,学生实地走访,在风景中边介绍风景边锻炼语言表达。最后的终极任务——展示推荐词,是单元内部识字写字、阅读和表达的相互联系,学生主动地、带着生命创造地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统整。这是本次单元学习任务体现的最主要意义。

 

3.活动层层递进,推动学习能力进阶

在本单元设计中,我们将语文二上第四单元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开发“我是家乡美景代言人”的主题情景,将单元内容分解为一个总任务,三个子任务和九个连续活动,将进阶的语文素养目标“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无痕地嵌入学生的阅读体验活动之中,并转化为一段连续的、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任务二中,评价单成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支架,学生在活动中理解领悟;任务三中,探究作家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描写景物的形象的表达,尝试迁移运用,就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支架,顺着支架积累优美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最后,在第四个任务中,综合运用所学,完成“家乡美景代言人”的整个任务,锻炼自己的表达力。学习任务有层次分解,从生活实践到文本认知再到生活实践的层层推进。同时,每一项任务都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推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在“优美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上的进阶,最终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提升。

 

4.制作成长记录袋,体现学生学习历程和收获

 学生经历了基于“单元学历案设计”理念下单元整组内容的学习后,成长档案袋是检验其是否他取得明显进步和收获的最好证明。作为一种真实性的评价方法,成长档案袋有助于记录学生最真实的学习历程以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见证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展示取得的成绩,或者表明学生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在本次互动中,学生设计的“景点路线图”“好词卡””诗配画“等活动作品以及各任务的评价单,这些都可以作为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像评选“最美推荐词”“最佳代言人”奖状等材料也可以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弥补了“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评价的不足,成长档案袋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学习收获,客观体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可以推广使用。

来源:嗨教室

三上第四单元整体解读

/许慧清

单元整体解读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策略单元,也是教材第一次以阅读策略学习为目标编排组织学习内容。策略单元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在日常阅读中积极地使用阅读策略,更加主动、创造性地阅读。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编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有详细的旁批,指导预测的方法与过程,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对这一策略进行实践和运用,在课后题和“交流平台”中对“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读者在阅读时都可能无意识的使用这一策略。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课后题如“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就已经开始引导学生利用预测的策略去想象故事的走向。本单元把预测作为一种专门的阅读策略进行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成有意识的阅读策略,运用学到的方法在日常阅读时主动地使用预测这一策略,经历预测到验证的过程,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趣味性,让自己从被动的阅读者变成阅读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参与创作和发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三个,前两个是针对预测策略的,一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教材对这一单元的内容编排呈现了对语文要素层次性和阶梯性的落实,整体思路为“学习预测——练习预测——独立预测”的渐进发展过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精读课文,重在对预测策略的指导与示范。借助课文的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的一些线索、重复性情节等进行预测,课后题也提示了预测的角度和相关依据。通过精读课文的示范,让学生掌握预测的两个重点:一是预测是要根据一定的线索做出有依据的猜测,而不是凭空乱猜,除了文本中的信息,还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和课外拓展的相关知识做出判断;二是预测的最终评价方式不是判断预测的对与错、好与坏,而是在不断地假设和验证中,修正自己的预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到使用预测策略去阅读的乐趣。

接下里的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则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预测空间,练习运用预测策略。根据课文的学习提示,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给出不同结局的预测。教材中的课文没有呈现完整的文本,也是为了让学生有创造性地预测与想象。在练习预测的过程中,注重交流自己预测的依据与推断的理由,同时要善于比较自己的预测与原文的异同之处,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预测实践中理解不论预测的结果如何都需要有依据,也要在发现与原文不一致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交流园地”可以作为对预测策略的方法、价值的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尝试续编故事”,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创编童话故事其实已经尝试让学生进行续编故事的练笔,这一单元的续编就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使用“预测”的方法,独立地有依据地进行续编,让续编的故事更合理。除了续编特定的故事,还可以设计更多有创意和自由性更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预测、续编的乐趣。

大单元设计思路

通过梳理单元的课文及内容编排,结合单元编排意图,可以判断这个单元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位这一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思辨、质疑、提问等方法。”根据“预测”这一策略单元的学习性质,教学提示中指出第二学段可以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表述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分享等表现,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结合课程标准中有关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为了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KUD目标可大致表述为:

学生将知道(K):

1.预测是一种常用的阅读策略。

2.阅读时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增添阅读的乐趣。

3.预测的方法有很多。

学生将理解(U):

1.预测需要有依据。

2.预测的内容跟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体验预测和验证的过程很重要。

学生将能够(D):

1.一边阅读一边预测,能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2.将自己的预测与实际内容进行比较,修正自己的想法。

3.在阅读和写作中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结合策略单元的性质和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如下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运用合适的策略(预测)可以促进理解和表达。

要理解这个大概念,学习中应聚焦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有理有据地进行预测?

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以童话故事作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能够给学生更大的预测空间和创作自由,基于这一学习境遇,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可以促成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

童话故事接龙赛

核心任务说明: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该核心任务指向的是利用预测的阅读策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有依据的推测,然后在推测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创作,对预测灵活运用。基于对第三单元童话的学习,学生对童话产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也对创编童话持有饱满的热情,所以将故事接龙的主题设定在童话故事的范围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童话故事都十分精彩,如果阅读童话故事时,可以跟作者一起进行故事的创造,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改写故事情节和结局,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玩个充满智慧的游戏吧——童话故事接龙比赛。

该策略单元的学习除了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还要注重预测、验证、再修正的学习过程,利用童话故事接龙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下,人人参与创作,并在交流和分享中不断修改和再实践再体验,让学生学习的思考过程可视化。

为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并实现概念性理解,将核心任务分解为以下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初试身手学预测

任务说明:该策略单元的学习思路为“学习预测——练习预测——独立预测”,因此根据这个逻辑关系设置了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就是利用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习预测的角度、方法,理解预测要有理有据,不可凭空猜测。预测的乐趣在于对未知情节的推断,然后验证自己的猜想,让阅读充满神秘与趣味。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可以采用听读课的方式,教师主导课堂节奏,利用板书、多媒体播放

、音乐等方式营造故事氛围,呈现预测的线索和依据,学生通过听故事,在线索的帮助下想象故事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感受验证自己的预测,修正想法的过程。听读之后,再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自己的预测与依据,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利用课后题的提示总结预测的方法。

1.开启课: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根据同学的姓名,预测名字里的故事,初步感知预测。

2.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第一课时为听读课,体验预测的过程;

2)第二课时为交流课,分享预测的依据和经验,总结预测方法。

子任务二:异想天开做预测

任务说明:到了子任务二的阶段,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略读课文练习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通过前文的情节重复预测结局,但在前面的故事也有许多可以预测的地方。学生可以根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所学的方法,一边阅读,一边在自己产生预测的地方做批注。对于结局的预测,学生可以把自己对绳子的使用方式凝练成关键词,将关键词罗列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任选关键词预测该同学续编的结局,再由原作者宣布答案加以验证,让更多的同学感受预测和验证的过程。《小狗学叫》的开放性更大,课文提供了三种不完整的结局,发散思维,给续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想象力对故事的走向大胆预测,创编不同的结局交流分享。子任务二是对子任务一的运用与实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创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感受预测,主动使用预测。

1.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2.学习《小狗学叫》

3.学习“交流平台”总结预测的方法。

子任务三:不拘一格享预测

任务说明:除了利用教材编排的内容,还需要把预测的范围扩大到学生日常的阅读和创作中,子任务三以创编和续写为主,可以自由地进行合理预测与想象创编。该学习任务的评价也更加多元,不注重故事内容的优劣,更倾向于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认真地思考,有理有据地产生预测,并乐于创作的过程。

1.赛前热身:习作《续写故事》,根据特定的故事背景续写结局。

2.举办童话故事接龙赛。

1)挑战一:四人一组,给出开头和结尾,预测故事中间的情节;

2)挑战二:三人一组,通过关键词和

(或音乐)依次预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挑战三:六人一组,根据给出的开头,依次预测,每个人都根据上一个人的故事情节进行续编,最终形成完整的童话故事。

来源:我在小学教语文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